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1-06-10郑萌萌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50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郑萌萌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加强素质教育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小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书本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提高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注

首先,教师应明确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目的,才能保障后续能力培养举措的有效落实。比如,在讲解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课程时,教师如果想在这一课程上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启蒙,那么教师就应从这一课程开展的目标出发,进一步确定这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以此指导后续这一课程上相关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举措的设计,以期收获比较好的逻辑思维培育效果。

其次,教师应革新数学课堂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思路,基于能力培养的目标将更多适合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方式应用到课程教学里,以此保障课堂中涉及的各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举措都具备较强的有效性,从中收获较好的能力培养效果。比如,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分层”的思路运用到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中去,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培育计划,以此确保这一能力培育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成效,实现小学数学阶段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

二、将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经历欠缺,所以,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不能有效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尤其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能理解知识的真正含义,更别说一些抽象的概念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要将板书融入进去让两者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节课的数学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问题并不关注,所以,缺乏时间观念,在生活中没有过多地关注这类内容,致使现在学习《认识时间》这节课时缺乏联想,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在多媒体设备中播放“中标运行”的动画视频,将时间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的大脑转动起来,先在大脑中记忆时间运动的状态,促使其在大脑中形成对时针、分针和秒针运行状态的认识。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对黑板上静态的钟表图进行讲解,对学生讲解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为生动,融入了动态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构建动态数学课堂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态逻辑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利帮助。

三、传授逻辑思维方法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渗透逻辑思维意识后,教师还应当重视为学生传授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荞学生运用逻组思维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概念教学,向学生传授逻辑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概念展开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摄括、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让学生感受、运用多种逻辑思维方法,进而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學长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现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物体,如板擦,引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接着,教师可将这一物体拓在黑板上,形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估计这一长方形的面积,再用自己的方法求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此时,部分学生会形成运用单位为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填充长方形的意识,再通过数出填充长方形的小方块的数量,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这属于一种简单的间接测量方法。教师可将学生的这一思维逐渐延展、深化,让学生展开实践操作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推演逻望思维,最终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经历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归纳方法的全过程,逐渐得出结果。

四、建立并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什么是认知结构?是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这包含了学生对脑海中已经掌握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个体系能够体现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有健全完善的认知结构。那么,为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立足教材,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小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课本知识,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需要围绕教材来进行,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第二,通过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记忆各种概念、定律、公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资料、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方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为认知结构的建立奠定基础;第三,将所有知识整合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整合贯通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将新知识融合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做到,指引学生去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共同之处,让学生来对比新旧知识之间联系,以此来分析相似点和不同点。分析的过程中充分融合了新旧知识、新旧概念,新知识在原有旧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理解,这样提高了原有认知结构的层次,扩充了知识范围,进而也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问题。在当下教育改革不断发展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同时在此培养中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云凤. 探析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11):1.

[2]周红艳.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浅谈[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22):0158-0158.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