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1-06-09黄彩虹
黄彩虹
摘 要:从远古的结绳计数,到今天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充分说明了数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所以,让数学教学走近生活,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实践的教学思路。而且,小学生接受能力较差,他们正需要这种趣味的教学方法来增进对数学的好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小學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生处于数学启蒙阶段,也是兴趣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难以夯实数学基础。而生活化教学不仅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考虑了学生的情感诉求,使得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亲切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为起点,阐述生活化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足
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幼稚,行为任性,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动力。但是,数学容易给人一种枯燥、复杂的印象,学生因此产生反感的情绪,不愿意主动走进课堂,这是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阻力。
(二)学生理解能力差
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自然理解能力较差,再加上数学相关的概念本身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很难准确理解,难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无法取得较好的成效,也会逐渐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重理论轻实践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但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只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总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有的是源于学生自身素质不足,有的是源于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所以,教师应打破传统模式,适当尝试生活化教学,以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以生活图景导入教学内容
不难发现,在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基于时间上的考虑,或者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习惯直接引出数学问题,结果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学生反而不愿意回应老师。实际上,小学生暂且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上,能够吸引他们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一些趣味性元素。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要将一些趣味元素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思考与探究活动。而考虑到丰富精彩的生活图景对学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不妨借生活元素来引出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主动走进课堂。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笔者借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出现小数的场景,比如超市商品的价格标签、购物袋上标注的商品重量等,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片上的数字有什么特殊性?”待学生发现其中的小数点后,笔者提问道:“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数字?”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并且在思考问题时更容易获得灵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举出很多例子,比如表示身高、体重的数字,测量体温时得到的数字等。于是,笔者顺势引出问题:“1.42、36.6这类数字应该怎样读?它具有什么含义?”学生则自然而然地打开课本寻找答案。这样,便完成了课前导入,同时能够让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借生活经验分析数学问题
小学生思维品质尚不成熟,理解能力较差,这是他们学习数学的一大阻碍。而教师不能因此走捷径,不能直接把知识和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寻找比较简单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难发现,很多数学的理论和知识是历代研究者从生活现象和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并且在国民文化水平显著提升的现代社会,数学的应用更加广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分析问题,以简化学生的理解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一课时,鉴于很多学生不理解或者不相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性质,所以笔者给学生展示篮球架、立式穿衣镜、折叠梯等包含三角形的物体,并提问道:“如果你需要借助梯子擦天花板,那么这个过程中你最担心什么?你是怎么解决的?”有相关经验的学生答道:“我最担心梯子不稳,但图上的折叠梯展开后实际上比较牢固,不会左右摇晃。”接着,笔者让学生分享使用其他物品的经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三角形结构的物体比较稳固。之后,在讨论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时,有学生举出例子:“在乘坐公交车时,两脚岔开,两腿和地面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站着比较稳当,不易摔倒。”可见,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内容。
(三)让数学深入学生现实生活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且,在数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提升,这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和研究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实验活动或数学作业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将数学深入到现实生活。从而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增加对数学的好感。
例如:在学习《面积》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实践类作业,比如:
1.请认真观察家中物品,找出某个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
2.你家中的茶几、书桌和衣柜正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你家的阳台有多大?
3.小明家有一块菜地,长为50米,宽是25米,请问菜地面积是多少?如果要在四周圈围栏,需要多长的围栏?
这些作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且基本需要学生动手来解决,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可见,通过这种生活化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并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利用数学更好地生活,从而真正实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惠娟.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读写算,2019(36):55.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城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