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2021-06-09崔禄春
文_ 崔禄春
在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提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的论断,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一、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集中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一些党员、团员开始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1921年9月,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最早成立了党领导的农民协会。此后,毛泽东在湖南、彭湃在广东也开展了农民运动。1924年,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工农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25年1月,党的四大专门通过的关于农民运动的决议明确指出,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之后,各地党组织做了许多发动农民、组织农民的工作,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为了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由毛泽东担任书记,拟定了《目前农运计划》,以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为工作重点,领导全国农民运动。1927年初,毛泽东在武昌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为各地培训了800多名农运骨干。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参加农民协会的农民总计达800多万人,组织起来的农民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农村大革命。在政治上,农民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在经济上,清算了地主豪绅的土地财产,实行减租减息;在文化上,冲击了封建宗法思想,普及文化;军事上,农民收缴了地主武装的武器,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农民运动的兴起引起了各阶级、各种政治势力的关注。国民党右派、地主阶级恶毒攻击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糟得很”;中产阶级认为农民运动“过火”了,应该加以限制。于是,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与反革命、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争论和斗争的焦点。
为了推动农民运动发展,驳斥各种政治势力对农民运动的攻击,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上作出阐释和说明。在这方面,毛泽东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一时期,他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系统阐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初步提出了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标志着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开始形成。其主要观点是:一是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7、16页)。二是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毛泽东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特别指出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绝大部分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同上,第6页)。三是贫农大群众是革命的先锋、中坚和元勋,“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同上,第20页)。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民是国民革命主力军的思想,不仅给当时的农民运动以极大支持和鼓舞,也为后来党领导农民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大革命失败后,党认真总结了大革命时期领导农民运动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革命规律,在实践中开辟一条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红色政权理论和土地革命理论。
1928年7月,党的六大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的重要思想。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领导农民开展了土地革命,先后颁布《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和“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使闽西300里的地区分了田,60多万贫苦农民得到了土地。与此同时,湘鄂西、鄂豫皖、广西右江等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也大力开展起来。通过土地革命实践,党总结提出了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主要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不论男女老幼,在原有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这一土地革命总路线,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农村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根本问题,使党能够团结占农村人口90%的贫雇农和中农,集中力量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在土地革命总路线的指引下,根据地广大农民分了土地,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纷纷参加红军,投身反围剿斗争,支援前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开展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巩固红色政权和支持革命战争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土地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土地革命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进一步发展了党对农民问题的理论。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中提出了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理论,标志着党关于农民问题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由于中国是一个由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殖民地这个特殊国情,决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同上,第50、98页)。二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土地革命总路线。主要体现在《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和土改总路线中,明确了土地革命的对象、土地分配原则、所有权等重大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的重大发展,土地革命由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要素。
三、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1927年3月7日,毛泽东等人创办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办公处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关键在于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等任务。洛川会议以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了晋察冀、晋西北、山东、陕甘宁边区等大片根据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充分发动农民的抗日积极性,中央作出深入贯彻减租减息政策的决定、指示,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这样就团结了各个阶级、阶层,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抗日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解放战争开始后,为满足农民对于土地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发动农民,准备进行自卫战争,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把抗日战争期间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五四指示》发出后,各解放区迅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47年5月,解放区已经有2/3的地区解决了土地问题,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加强了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援。随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也进一步深入和普遍地开展了起来。1947年7——9月,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提出了彻底平分土地的基本原则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等内容。《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公开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在国民党统治区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基本上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挖掉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农民分到了土地,纷纷参军参战,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解决农民问题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把农民看作革命的主要力量,把农村作为革命的主战场,把土地问题作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农民问题的道路,标志着党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已经成熟定型。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形成了关于农民问题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一是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2页)。毛泽东认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根本上说,就是农民的战争,“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把广大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二是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土地制度,只有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才能使农民获得解放,进而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去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52页)。三是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走正确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指出,人民大众主要就是农民,人民大众的解放主要是农民的解放,农民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走农村包围城市和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夺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5页)。
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思想的重要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农民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命题到初步形成、成熟完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基本成熟定型的农民问题理论。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看,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教训时就指出,农民能够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建立工农联盟。“毫无疑问,总有一天贫困破产的农民会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到那时无产阶级会发展到更高的阶段,向资产阶级宣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11页)。工农联盟思想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也提出城市工人阶级要把农民作为同盟军。他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一文中指出,“必须把我们的一般口号变为革命无产阶级对革命农民的直接号召”,并认为俄国革命的进程和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觉悟的提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列主义关于工农联盟重要性的基础上,把农民问题提升到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高度,从提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到确定“农民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的论断。同时,党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与农民同盟军的统一性问题,即无产阶级要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必须联合农民这个同盟军,带领他们对敌作战并取胜,让他们从中获得一定利益,至少确保不能损害其利益,同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政治教育(《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73页);中国农民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因为农民虽然人数众多,但在政治舞台上力量很小,甚至没有自己的政党。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农民问题是不会得到彻底解决的。
从实践上看,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指南。1944年,毛泽东在致秦邦宪的信中说过一段话,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的:“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06页)。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官僚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但是苦于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近代农民的抗争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找到农民这个同盟军,而要取得农民的支持,必须主动到农村去,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通过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来赢得农民支持,从而把中国农村再造为革命的根据地,走出中国特有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就是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逻辑和历史缘由。事实的确如此,作为中国革命支柱的人民军队主要是由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的,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革命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和强大的后勤支持。对此,毛泽东深刻指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斯诺眼中的中国》,第47页;《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3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