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SPOC教学模式在《体育社会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09杜志娟
杜志娟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国家、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临沂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积极进行专业课教学改革实验。《体育社会学》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作为体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目前存在课时设置较少、教学内容章节较多、理论教学时数多,实践教学环节较少以及教学评价单一等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教师监督从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为了适应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体育社会学》课堂教学模式须进行创新改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兴起的大规模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1]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rmando Fox教授在2013年首次提出了一种小规模的私有在线开放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以下简称SPOC),已经对高校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相比较而言,SPOC比MOOC更有优势,它将在线教学和微视频、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弥补MOOC教学“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的短板,而且可以做到与传统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深度融合。[3]SCH-SPOC教学模式借鉴了SPOC的教学理念又拓展了它的内涵,它是基于自主——协作——混合理念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中S指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C指协作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H(Hybrid learning)混合学习。[4]这样将优质的线上教育资源与常规的课堂教学(线下)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突出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本研究试图将SCH-SPOC教学模式引入《体育社会学》课程中,探索其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SCH-SPOC教学模式在《体育社会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案例分析法、微视频教学创新教学实践等为关键词,查阅、分析、整理与本研究相关论文及专著,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主要的理论支持。
1.2.2 实验法
选取2019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2班学生为实验对象,2018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班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60人,对照组49人。两组实验对象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观察不同教学模式下,两组学生在《体育社会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基本知识掌握和理解应用等方面的差异。
1.2.3 数理统计法
实验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1.2.4 问卷调查法
在王垒,沈伟的《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量表(SCI)的综合介绍》的基础上,根据汪晓赞《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中学生学习态度量表特制订《体育社会学》学习态度测量量表。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实验组发放量表49份,对照组发放量表60份,全部收回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100%。
1.2.5 逻辑分析法
根据文献资料和所得数据分析《体育社会学》课堂教学应用SCH-SPOC教学模式的效果。
2 SCH-SP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2.1 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主,教师讲解,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其优点是能够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缺点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好,无法确定灌输性的知识学生的接受情况如何,尤其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如何应用去分析解决问题。
2.2 SCH-SPOC教学模式
SCH-SPOC教学模式是将线上的在线教学和线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大体来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微视频内容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前学习、提前思考;第二阶段课中师生相互交流,依据体育社会学的学科特征,教师在课中引导学生结合体育实例进行举例论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第三阶段课后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现象。(详见图一)
SCH-SPOC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而更多地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人文社会学专业素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构建多实践、多操作、多互动、多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
图一 《体育社会学》SCH-SPOC教学模式流程
2.3 SCH-SP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和SCH-SPOC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都有所不同,各有优劣势,SCH-SPOC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契合培养方案中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详见表1)
表1 SCH-SP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3 实验研究过程
3.1 实验前期准备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差,即便是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相对牢固,但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较弱。经查阅文献发现很多关于体育课学习动机以及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近些年创新型的教学理念不断被提出,尤其是SCH-SPOC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良好,所以在广泛地搜集并阅读SCHSPOC教学模式的文献与书籍基础上,加以统整归纳分析后,形成本研究理论基础、架构、设计与实验之相关依据。
3.1.1 实验对象的选取
以班级为单位,选取2个班级,实验组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1.2班学生,60人;对照组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1班学生,49人。
3.1.2 实验条件的控制
为了更好地控制实验条件,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确保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统计的可行性,严格控制教学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均为同一名教师,无教龄与职称之差别。
2、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选取同一个学期,同一个专业,即大一上学期,学生为刚刚入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新生(体育专业学生的录取是全国高考文化成绩+体育专业成绩),两组学生在《体育社会学》课程之前均未接受过任何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3、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教学实验前测得,实验组2019级学生入学成绩最高分575.02,最低分556.02,平均分545.32。对照组2018级学生入学成绩最高分565.91,最低分551.74,平均分561.16。两组学生成绩情况相仿。
4、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实验的教室均为学校统一规划的多媒体教室。
3.2 实验设计
设定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每周1次共计十六次课,时间为2019-2020年第一学期,对实验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1.2班学生,60人采用SCH-SPOC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验。对照组也是十六周教学时间,十六次课,授课时间是2018-2019年第一学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1班学生,49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3.3 《体育社会学》SCH-SPOC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前期《体育社会学》的教学经验及“翻转课堂”、“SPOC微视频”教学模式的特征,确定了书本中16个重要知识点编制问卷,将每个知识点设计成一个问题,答案设计为: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答案对应的分值分别为:0、1、2、3、4分,再按照相应分值录入Excel软件、计算平均分。选取8位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专家,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名,且均有该课程的教学经验,由专家打分筛选出了平均分超过2分的10个知识点进行微视频制作,学生选取知识点制作PPT并进行讲解。见下表2。
SCH-SPOC教学模式下《体育社会学》教学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生协作学习的结合。首先,体育时事新闻收集与点评(5分钟),分小组进行,新闻是一周之内(上次课到本次课之间)。其次,由教师筛选章节内的知识点发给学生,课前学生查阅资料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收集,并从现实中选取典型案例,将案例与知识点进行关联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每班提前设置5个小组),设计教学内容并制作PPT(8分钟)。第二,课中师生互动的协作学习,先分析点评新闻案例导入本节课,然后抽小组推荐1名同学讲授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避免重复讲解,只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答疑。第三,课后的生生协作学习和混合学习相结合。教师总结发布知识点及拓展教学资源,布置小组作业,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作业,巩固升华教学内容。
表2 《体育社会学》SCH-SPOC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
4 分析与讨论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态度对比分析
《体育社会学》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课程学习态度主要由学生的出勤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回答问题、参与互动、课堂讲授等)和学生的笔记组成结构化的成绩。通过《体育社会学》学习态度量表的调查数据发现,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实验前后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态度对比分析
图二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学习态度变化
图三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成绩分布
通过表4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组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不大,实验组=3.7405,对照组=3.8443。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学习的态度有明显变化(=3.7405变成=3.9603,P<0.05,详见图2),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以得出,SCH-SPOC创新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体育社会学》课程学习态度方面的效果很显著。另通过访谈得知,实验组的学生们虽然学习任务比较多,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很有成就感,学有所乐。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成绩对比分析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共有三份作业,分别是单元测试一、单元测试二和小论文,在成绩构成中评定占30%,单元测试一、单元测试二和小论文各占10%。
4.2.1 作业:单元测试的对比分析
单元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一段时间课本知识掌握情况,其中单元测试一是从课本绪论到课本第四章,涉及教学内容的宏观层面较多,理论知识点较多,要求理解并掌握;单元测试二是第五章到第十四章,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照组的平均分分别是82.60分和86.04分,实验组的平均分分别是83.11分和90.93分,两组掌握情况不同但是差异较小,说明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掌握还可以,详见表4。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成绩对比分析
4.2.2 作业:小论文的对比分析
小论文则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是结合当前最热门的体育社会话题进行分析,探索热门话题的成因、背景。对照组题目为“如何看待运动APP,微信运动记录你一天迈出多少步?用体育运动中社会互动的社会功能来解释这一现象。”,实验组题目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孙杨兴奋剂事件的始末,用体育制度的功能这一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两个题目都需要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体育社会现象。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论文的成绩正态性检验的值均大于0.05,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详见表5)由表5可知,T值是4.439,P值为0.000,P<0.05,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论文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表5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论文成绩比较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对两组小论文成绩的平均分做了比较,结果如表4,两组的平均分相差近5分,充分说明了实验组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优于对照组学生。
从批阅小论文的情况看,对照组大部分学生的小论文的写作更多的是模仿课本知识,结合实际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先有知识不足,对体育运动中社会互动的社会功能没有深刻理解,根据课本知识泛泛而谈。实验组的学生因为自主学习形成的动手操作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较强,作业完成的质量都较高,既能把孙杨兴奋剂事件的始末,又能从体育制度具备的行为导向、社会整合、传递与创造文化三方面功能来分析这一事件,体育制度既能约束个体也能约束组织,由此散发出来的信息既可以是正能量也可以起反作用,学生们的作业虽不能面面俱到,但也能抓住问题的精髓去分析。
4.2.3 期末成绩对比分析
4.2.3.1 期末整体成绩分布
由下图可知,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均成正态分布,对照组的不及格率高于实验组,而优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又都低于实验组,《体育社会学》SCH-SPOC教学模式整体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其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4.2.3.2 期末总成绩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总成绩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详见表6)
表6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成绩T检验
由表6可知,T值是2.292,P值为0.024,P<0.05,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成绩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SCHSPOC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较为明显。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对两组期末成绩的平均分做了比较,结果如表4,实验组平均分75.13分,对照组平均分62.10分;实验组期末成绩比对照组的平均分高13.03分,实验组整体的成绩都优于对照组。
4.2.3.3 实期末试卷主、客观题型成绩的对比分析
《体育社会学》主卷共设五个题型,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占总成绩的70%,难度系数为0.78。主观题包括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占总成绩的30%,难度系数为0.85。由表6可知,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题、主观题成绩都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体育社会学》SCH-SPOC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们不仅对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更加扎实了,还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能应用基本理论对体育社会现象进行条理地分析和探究。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对两组客观题、主观题成绩的平均分做了比较,结果如表7,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成绩都高,客观题差距5.86分,主观题差距4.53分。由此可见SCH-SPOC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表7 实验组与对照组主客观题型成绩对比分析
5 小结
实验研究表明,《体育社会学》应用SCH-SPOC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平时成绩(出勤、学习笔记以及学习态度),副卷成绩(单元测试和小论文)以及期末考试的成绩对比分析来看,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SCH-SPOC教学模式下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提高,不仅对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更加扎实了,还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能应用基本理论对体育社会现象进行条理地分析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