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读到略读,为学生搭建阅读的阶梯
2021-06-08霍晓萌
霍晓萌
【摘 要】统编版的教材从第二学段起,单元中的课文被分为“教读”和“读”两类,但在实际教学中,略读课文往往得不到重视,或者干脆被当作精读课文来上,抑或是变成了自学课堂。而“略读”课文应该是承接于“精读”课文的,是学生将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的实践。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探究从“学法”到“用法”这一阅读阶梯的搭建过程。
【关键词】精读 略读 阅读阶梯
2018年9月,统编版语文教材开始投入使用,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提出,新教材着重于扩展学生的阅读面,以量变促质变。因此,教材强调“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知道该怎么拿捏精读“精”和“略”的度,往往会把所有课文都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学,又或者略读课文变成走马观花,甚至有时干脆“砍掉”几篇略读课文。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这一“阅读阶梯”的搭建过程。
一、立足语文要素,教学目标分层
“语文要素”内涵不仅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包含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简单来说就是“学什么”和“怎么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基于这样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在教学目标上也体现出了“预测”这一阅读策略方面的梯度。第一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要求学生“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这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预测的兴趣,并了解预测的方法;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长胡子》的教学目标在前文的基础上增加了“能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修正自己的想法”,并要求学生能实现“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一目标的设定,更多是培养学生在预测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小狗学叫》一文则侧重于写作目标,比如预测故事的结局,通过“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实现从模仿到迁移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在精讀课文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预测”“学习预测”,在略读课文中,让学生“掌握预测”“运用预测”。
二、精细阅读指导,夯实策略根基
精读课文教学是阅读策略形成的过程,离不开教师对阅读知识、策略、方法的指导,因此,在精读课堂上,笔者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参与度,激发他们对阅读的期待,从而实现阅读策略的指导。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设计及思考。
1.深层提问引发思考,初尝猜测乐趣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这类预测类型的文章,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是开启推测之门的第一把钥匙。笔者用小小书的形式首先勾起了学生们的预测兴趣,再由一系列提问为抓手,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预测。课堂伊始,笔者就以课题发出提问,引发了学生们的初测——“老屋为什么倒不了?”初测是完全脱离文本的,是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的预测。由此为学生搭建出探索网络的第一条支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在之后的教学中,笔者又多次提问:“老屋倒了吗?”“老屋答应了吗?”“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这些问题让学生燃起了对文本探索的热情。在每一次引发推测的提问之后,笔者都不忘追问“为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你这样猜测的依据是什么?”这样的追问既让学生说出了自己思考的过程,又让学生发现猜测和想象并不是盲目的。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搭建出探索网络的其余支线:结合题目进行预测;结合故事内容进行预测;结合文章插图进行预测。
2.结合探索网络,练习片段预测
在引导学生搭建出一幅探索网络图之后。学生发现:哦!原来我们的每一次看似随意的猜测其实都是有依据的。虽然全程笔者都以“猜测”代替“推测”,让学生便于理解提问的目的,但事实上已经在网络图构建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推测—顺势而推,随思而测。
学生在预测中,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成了故事情节走下去的助推者,有个学生课后告诉笔者:“老师,我有一种自己是编剧的感觉,这实在太有趣了!”这种强烈的参与感促使学生想要继续阅读下去,这就实现了我们在精读课堂所要达成的目标。
三、略读抓手指导,策略进阶训练
在教材编排说明中提到“略读课文运用方法”,那么在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方法之后,笔者根据本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能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修正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能实现“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一梯度目标。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教学片段设计。
1.谈话导入,回忆预测方法
由笔者的名字入手,让学生预测,父母给笔者取这样的名字,可能是对笔者有怎样的期待,并且说出理由。这样的游戏环节,既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让他们感知预测的妙处。接着让学生回忆预测的方法,例如借助图片预测、结合生活经验预测,联系课文内容预测,等等。
2.合理预测,及时修正想法
如果说上节精读课堂,笔者扮演着“学步车”的角色,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测,那么这节课,笔者就成了墙边的扶手,只在他们“站不稳”的时候“扶一把”。根据课后习题,笔者设计了一张预测单(见下表)作为略读的抓手,让学生依照阅读的推进,逐步完成预测单。整个预测过程一气呵成,并不在某个阶段停下来进行讲解,以免影响学生的连贯思维,只在学生预测出现问题时予以帮助。
3.情境创设,阅读策略升级
在学生们完成各自的预测单后,笔者给予了他们小组内讨论的时间,选出他们认为最合理的预测情境进行表演展示。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更关注预测内容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在设计表演时,他们会为自己的预测内容增加更多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想象,这使得学生对阅读策略掌握更加立体。
四、起于读升于写,完成能力迁移
本单元有两篇略读课文,第二篇《小狗学叫》是本单元语文素养的一个终极能力的实现—“尝试续编故事”。由“猜”到“预测”再到“编写”,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学生在本单元所要实现的进阶任务。针对这一目标,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1.立足朗读,思考复述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可能存在一个误区—略读等于自读,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文,那略读课文与课外阅读就没有区别了。以本文为例,要想让学生在之后的结局预测环节有更多的参考,对前文的掌握就尤为重要。因此,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自读课文的问题:
(1)小狗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陷?
(2)别人怎么对待它的?
(3)谁帮助了它?
在自读完成之后,让学生根据这三个问题尝试把课文复述出来。在交流中,笔者指导学生读出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等语气,并预测小狗的反应会是怎样。此时,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预测已经轻车熟路了,他们很轻松地就根据插图和生活经验做出了相应的预测。在复述完成后,笔者引导学生发现,小动物在文中都开口说话了,这就是童话的一大特点,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行为和动作,我们要把它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所以在后面的预测中,我们要以人的情感、想法、动作等来进行合理预测。
2.巧借留白,延伸文本
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种结局,但都不完整,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给这条狗规划一个完整的结局。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教学中,笔者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并进行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在这里,笔者并不干预学生是否能把握结尾的深层内涵,而是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来激励和鼓舞学生,让他们在大段的预测中獲得成功体验,至于故事背后的内涵,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说得过于通透,以免限制学生宝贵的想象力。
3.拓展阅读,内化策略
教读是为了不教而读。在课的最后,笔者让学生们去思考文本三个结局以外的其他可能。此外还推荐了《老鼠、小鸟和香肠》《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两篇适合运用预测策略的文章,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实现从“要我预测”到“我要预测”的过渡。
五、结语
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作为教师,在不同课型下,不妨先问问自己,我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精准的收放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收获阅读能力提升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