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下混合式教学在助产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1-06-08高淑美
高淑美
【摘要】 目的:探索“互联网+教育”下混合式教学在助产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针对的主要是接受了混合式教学的助产专业学生,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来进行相关的筛选工作,并将其中部分学生纳入到本次的临床试验之中,再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学生的总数为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对于学生采取的是常规教学模式,而实验组则采取的是“互联网+教育”下混合式教学,试验调研结束之后,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中学生在实际操作、理论知识、思维能力,包括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度等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教育”下混合式教学在助产专业实验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下 混合式教学 助产专业 实验教学 探索
引言
目前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助产专业的建设和课程体系都还不是十分的完善,而助产专业的课程又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程度要求,其中还涉及到了母婴的安全问题[1];因此对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会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在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也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2]。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助产专业实践课教学的过程中,大多仍然是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模仿的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所以依照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探究高校助产专业的实验教学方法[3]。基于此,文章讨论了“互联网+教育”下混合式教学在助产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所有学生按照抽签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中学生采取的是常规教学模式,而实验组则采取的是“互联网+教育”下的混合式教学,学生年龄为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18±0.956)岁,而对照组中学生的年龄为19岁-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97±1.43)岁,对二组学生的年龄等一般资料中信息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发现结果与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并不相符合(P>0.05),具有比较明显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中学生采取的是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师起到导向的作用,由学生进行密切的配合,再由老师进行演示操作之后,学生模拟操作,经过多次练习之后,达到教学目的。
1.2.2 实验组:
对实验组中的学生实施的是“互联网+教育”下的混合式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建立好微信群或QQ 群,上传基础理论知识和复习上的要点,包括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典型的临床病例、以及角色扮演的任务要求等,学生也要完成理论知识方面的复习工作,还要完成其它相关的任务。老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引导,针对临床上的病例进行讨论,由学生来完成各个阶段的护理问题和措施,并由老师来回答学生提出的疑惑,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堂上讨论之后,共同商议护理的决策,进行角色的扮演。由学生自愿推举角色扮演,老师给出指导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不断的反思,在课堂上发现的操作问题则要及时进行处理。
在进行角色演示之后,全体学生可以通过自由结合的方式,来组成更多个小组,再选择多个病例,进行拓展操作的练习。相关小组操作的时候,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在操作之前一定要将实验物品和护理模型进行充分的准备。
建立符合学生实际数字化的教学平台,这样能够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再结合护生的相应的学情和授课标准,对于组织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再加强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学习,比如说构建思维导图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突破传统教学之中所带来的瓶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时效性。做好过程性的考核和终结性的考核,注重考核的多元化。
在课程结束之后,老师和学生根据回放的錄像,进行知识点的统计与评价。课后老师依据授课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实验报告与习题让学生完成。老师还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过程录制的视频,上传到公众号或者是微云上,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在微信群来进行解决。
1.3相关的实验指标
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为:护理学生考核成绩在实际操作、理论知识、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的评分表,通过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和护理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评分表,学生对上课教师的满意度,10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则表明对教师越满意。
1.4统计应用方式及分析
应用SPSS21.0版本的统计学分析相关软件,对文章中相关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统计分析,相关计数型指标则采取例数(n\%)来进行表示、再通过x2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验;而在计量型的指标方面采取均数±标准差(±s)的方式来进行描述、并且应用t检验。如果P<0.05的话,则表明实验组中相关数据与对照组中相关数据是有统计学差异的。
二、结果
2.1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
比对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组中40例学生,理论知识成绩为(89.35±3.59)分,操作技能成绩为(88.71±2.78)分,思维能力评分(89.97±3.16)分;对照组中40例学生,理论知识成绩为(70.38±2.68)分,操作技能成绩为(74.13±5.27)分,思维能力评分(76.16±2.34)分,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比对数据差异与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相符合(P<0.05),t值分别为37.8733,21.8867,31.4135,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
2.2二组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比较
比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评分,实验组对于教学满意度等各方面的评分包括,技能(92.15±3.37)分、知识(94.25±3.45)分,态度(92.20±4.64)分,学生管理(93.26±4.78)分;对照组对于教学满意度等各方面的评分包括,技能(82.34±2.54)分、知识(81.28±3.39)分,态度(79.57±6.21)分,学生管理(83.56±3.87)分,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比对数据差异与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相符合(P<0.05),t值分别为20.7921,23.9843,14.5724,14.1067,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
三、讨论
3.1网络教学和助产专业实验教学相互融合
目前,各医院对于正规的助产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开设本科层次助产专业,培养具有临床岗位胜任能力、综合素质等[4]较高的后备力量,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
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主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逻辑知识和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院中重点的教学内容,为了能够进一步发现实践实验教学的情况,需要通过对传统的实验手段,进行整改创新之后,综合多种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再结合实验模式,充分强调信息技术之下,网络教学和助产专业实验教学相互的融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第一是将微信平台充分的利用起来,依照课程预习的要求,发布临床病例和微课视频等教学素材,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预习与准备工作;第二是对课程的录像做好回放,对于重点问题和知识的难点进行评价和反馈,在课程结束之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反馈,再和学生进行灵活、快捷和高效的沟通[5]。
对学生的知识体系与认知程度以及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在带教之前,就需要做好相關的准备工作,并且对学生的信息平台实行全面、合理、科学构建,以口腔科教学特点为依据,与教学大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与思维能力。
将混合式的教学方式,与现代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相匹配,这样才能更好的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微信平台等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更加适合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上课之后,老师也需要多利用网络等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分析,积极的给出反馈,让学生能够感到受到了重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来开展相关的行动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行改变,凸显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充分的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这种教学方法,更好的强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有传统的传到传道受业解惑的方式,借助小组讨论等引导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的活跃课堂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的护理生理性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此次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中学生在实际操作、理论知识、思维能力,包括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度等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存在的统计学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也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互联网+教育”下混合式教学在助产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后发现,其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成绩,所获取的教学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梁燕龙,翟韵,杨宜球.LBL+PBL教学法在助产专业药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5):95-97.
[2]庞运夺,董昕,杨睿博, 等.信息技术下混合式教学在助产专业实验教学中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23):1712-1715.
[3]庞运夺,董昕,赵珊, 等.综合模拟实验教学在助产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3):354-357.
[4]师哲.PBL教学法在助产专业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 2017,3(2):103,118.
[5]何祖江.提高助产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体会[J].现代职业教育,2017,(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