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竹编画”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6-08程敏芬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传承传统文化

程敏芬

摘 要:竹编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艺术、精湛技艺,笔者尝试把竹编资源引入学校的美术拓展教学。本文首先分析竹编画教学研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竹编画在小学拓展教学中具体的实施策略、成效,以期让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在学生的价值体系里得以认同与传承。

关键词:竹编画 传统文化 传承 创新 实践研究

竹编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追溯源头可以一直延伸至中国的农耕时期。几千年文化的浸润使竹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及文化特点。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地竹编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都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本文以竹编工艺的编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其工艺特征、文化承载等方面内容,尝试以本地竹编的挑压编法为介,用竹篾作笔,进行“竹编画”的实践研究。

一、“竹编画”拓展教学的目的意义

“竹编画”是中国竹编艺术的衍生工艺,通过挑、压、穿插等方法,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在小学阶段利用挑压编法进行竹编画的实践研究能让学生从竹编工艺的小处入手,了解竹编文化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尝试探究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具有美术特色的拓展课程以及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希望通过“竹编画”的美术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为竹编工艺的传播和传承贡献一份力量,也能为学校美术特色教学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二、“竹编画”拓展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体验竹编  识乡味

作为中国民间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很早之前民间的手工艺者就利用家乡的竹子资源,进行编织制作。我们奉化的棠云、溪口等地竹林茂密,有许多竹编手工艺者,他们编制各种各样的竹编用品,为生活所用,同时也作为其谋生的手段。为了让学生体验竹编工艺,体验竹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拓展课程教学初始发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本土的竹编用品。

1.探访本土民间竹编艺人

带着拓展课程的孩子走访了为数不多的奉化班溪的篾匠(竹编艺人在当时被统称为篾匠),听取了竹编艺人对奉化竹编过去的介绍,同时走进现在的竹编工厂了解竹编的现在。(如图)

2.搜索生活的竹编制品

竹编用品是我们祖辈时代生活中的常见物,饮食住行中都会有它们的影子,因此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询问或调查的方式寻找竹编制品,并记录填写成表。(如图)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了解了竹编制品在生活中的使用,亲身去体验竹编工艺,感受到竹编这种古老的手艺在人们心中烙下的深刻痕迹,初识竹编带给人们的浓浓乡味。

(二)研习编法  寻新径

竹编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它不仅编法分门别类,千变万化,有挑压编、人字编、绞丝编等,而且竹编的材料制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艺。在研究学习竹编工艺后,我们寻找新的竹编技法,让孩子们能用更简便的方法掌握竹编技法。

1.剖竹染篾  储备材料

竹篾是竹编制作中最基本的材料,要经过选竹、剖竹、分篾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对竹编材料的提取。为了让学生体验原汁原味的竹篾编织,我和孩子们邀请班溪的竹编艺人袁爷爷,请他给我们剖竹、分篾,制作竹丝篾片。

竹篾的色彩主要是自然的竹白与竹青,为了编织制作时丰富编织色彩,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效仿传统的方式——染篾。准备好染色剂、水、白醋、热水(染色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和水盆,把准备好的竹篾浸泡在颜色中。染色后,把竹篾在太阳下进行晾晒。于是,一根根色彩艳丽的竹篾就呈现在我们大家面前。

2.设计图纸  便于挑压

竹编编法千变万化,单就一种挑压编法就能衍生形成各种图案、纹样。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让学生对竹编的挑压编法熟练掌握实非易事,更不用说设计编“画”。古语有云“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操作之初,改变传统的编织方法,在实际的编法操作中让学生设计图纸。

如格子图,用格子方块设计所需竹编画的黑白纹样、形象。然后根据画稿图形成的黑白关系进行挑压编织(黑为挑,白为压),学生针对图纸可以快速了解竹编编织的经篾与纬篾的关系,理清竹编的挑、压关系,降低实际的编织难度。

(三)传承匠艺  觅新意

古老的竹编工艺是当地民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编制品渐渐不适应现代生活。精湛的竹编工艺,承载着无数先人的匠心手艺如何在被人们淡忘的视野中再现精彩?

1.传承中继承发扬

民间文化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反映了当时一般民众的生活形态。而生活中的竹编用品蕴含着人们在精神与物质文化上的丰富想象与发明创造,这些优秀民间知识与智慧需要我们继承发扬。

①“对临”纹样  夯实基础

“对临”,就是照样画葫芦,给学生几组基本的挑压编法,按照它的样子编织(如图)。过程中要求学生先研究编织方法是如何开始的,如何形成这些美丽的图案(从中了解编织时分经、纬篾,先摆放经篾,然后由纬篾开始进行挑压)。继而接着请学生运用材料对着其中编法尝试编织,在对临中学习竹编的编法。

②设计画面  创意编织

熟悉了编法,让学生在原有竹编纹样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利用辅助图纸设计所需紋样,创作自己喜欢的各种形象。这时学生只需根据图纸纹样编织,编织时把经篾按格子数排列根数(格子用到几格经篾用几条),纬篾根据图纸形成的黑白关系进行挑、压。最后编织出的纹样也不在局限于传统的梯形、回形纹等,纹样更富于变化,形象更生动活泼,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竹编画”作品。(如图1-图3竹编之十二生肖、奉化水蜜桃等)

2.混搭中创新发展

“混搭”最初来源于时装界,而近年来“混搭风格”越来越多地出现于艺术形式中。“混搭”成为一种更视觉化、更接近时尚的艺术表现方式。因为“混搭”风格中往往伴有趣味与玩味、和谐与矛盾、传承与创新。而在我们的美术领域中本就有各种艺术形式,如剪纸、装帧艺术、版画、绘画等。把传统的竹编与各种艺术形式的混搭结合,不再局限于对传统的再现,而是对传统的再创新,用现代的思维方法创作新的竹编作品以适应新的生活。

①与抽象艺术的“混搭”

学生把竹编的挑压编法与世界大师蒙德里安的油画作品相混搭。在竹编画教学中,高年段的孩子在传统的竹编编法与蒙德里安的作品中找到了平衡点。(如图4)把一部分的竹篾染成不同的红、黑、黄、蓝,然后模仿蒙德里安的作品进行挑、压编织,最后编织成一幅具有抽象艺术的竹编画。(图5竹编组画分别于实小的校园艺术节、奉化区首届中小学乡韵展览中展示)

②与装饰素材的“混搭”

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好的服饰装扮将提升整个人的形象。那一张张艺术作品亦如是。在学生利用竹编的编法编织一件作品后,請学生给其定制一件“外衣”,那么这件作品就会变得与众不同。(图6、图7的作品中,学生编好后,尝试与画框、绣花绷等装饰媒介“混搭”,使一幅幅“竹编画”作品更具装饰韵味。(图6、图7为学生把作品用于装饰学校美术室与自家的客厅、墙壁后的效果)

三、“竹编画”拓展教学的实践成效

1.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文化理解是学会尊重并理解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人的文化素养离不开一个有文化底蕴的空间。竹编文化则让我们走进文化的大门,我们通过本次竹编画的教学学习、实践,学生对竹编有了明显的认识,激发了他们了解竹编,学习竹编编织的热情。在教学中,学生不仅创作竹编画作品,同时也对竹编的其他编织方式有了浓厚的兴趣。(如图,学生用竹篾创编的——空间搭建)。

在不断的竹编学习创作中,他们从中了解自己祖辈们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理解他们对竹编制品的情有独钟,明白了至今为何还留用竹编用品的习俗,明白了我们为何要传承这份古老的艺术。因为这样古老的民间工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唤醒了大家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

2.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美术核心素养中提出创意实践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不必可少的素养。在竹编画教学中,孩子们以自己的审美感受在创作过程中主动寻找了各种材料,如相框、绣花绷、不织布等,并尝试把这些不同材料、媒介与竹编相结合,进行了多种表现形式的尝试、混搭。这些材料、媒介初始与竹编没有一点关系,但通过学生的各种方式的联想、变通、想象,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从而使这些现代元素与竹编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竹编画的教学,他们的作品从临摹传统到自编自画,到自创,到结合现代元素进行混搭,使古老的竹编艺术展现出新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民间文化 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J]. 中国中小学美术.2018.

[2]李技.美术基础教育课程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发[J]. 中国中小学美术.2018.

[3]安茹.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

[4]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法》[J].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传承传统文化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