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互联网+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1-06-08宋雯雯

中国新通信 2021年5期
关键词:健康知识生活质量冠心病

宋雯雯

【摘要】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互联网+新型健康教育模式有怎样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应用互联网+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数据统计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将互联网+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给患者更好的依赖与安全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发生,帮助患者更好的掌握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提升自我管理行为,全面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型健康教育模式    冠心病    自我管理行为    健康知识    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现阶段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的现象,导致管腔阻塞、狭窄等,临床中多发于老年群体[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冠心病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对于冠心病患者并没有能够完全根治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治疗临床表现症状及控制病情发展为主。由于该疾病会受到患者日常生活中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影响,故加强患者的自我疾病管控能力、提升遵医依从性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同时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2],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进一步探究互联网+新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80例,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4:16,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59.32±3.79)岁;最短病程2年,最长病程13年,平均病程(7.58±1.62)年。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9,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60.74±3.15)岁;最短病程3年,最长病程12年,平均病程(6.98±1.27)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相关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同时本次研究已经得到医学伦理会的认可与支持,且在患者及家属的知情下开展。

1.2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心血管疾病学》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且经过相关检查进一步确诊;②临床资料建立完整;③文化程度均为初中及以上,经过相关培训后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建立微信、QQ等网络长期联系者。

1.2.2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②恶性肿瘤者;③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心理指导及常规健康知识宣讲等。

1.3.2观察组:

应用互联网+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具体如下:(1)建立护理小组,根据纳入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健康教育方案制定,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2)将患者划分为4或5人一组,将疾病相关知识、症状表现、治疗原则、注意事项等做成画册、视频、情景案例并发放给患者,由患者自行學习,并叮嘱家属陪同、监督,同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在病房电视上进行视频集中播放,辅助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掌握;(3)建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实现互联网+健康教育,帮助患者随时获取信息并巩固,由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不定期更新疾病小科普,分享病例,并定期在线与患者进行沟通,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帮助患者答疑解惑,对于有心理负性情绪影响的患者,也可以一对一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4)建立微信群方便出院后进行随访与后续病情跟踪,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生活质量等信息进行了解,并叮嘱患者定期复检。

1.4评价指标

1.4.1自我管理行为:

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进行评估,共7部分内容,这里选取其中4个部分,即症状管理、不良嗜好管理、情绪认知管理以及治疗依从性管理。自我管理能力与分数成正比,即分数越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1.4.2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采用科室自制健康知识问卷,共100分,分为4个板块,即基本常识、诊断原则、治疗目的、疾病预防,每项各25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平均分即可。

1.4.3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FACT)进行评估,共4个部分内容,即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家庭状况,每个内容分数为0-28分,生活质量与分数成正比,即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5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为计量资料,用()表示并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性。

二、结果

2.1自我管理行为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较高(P<0.05)。见表1。

2.2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较高(P<0.05)。见表2。

2.3生活质量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见表3。

三、讨论

近几年心脑血管疾病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冠心病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极大疾病之一。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临床中,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护理不但,则容易导致患者的病情反复,并发症发生机率提升,甚至出现病情逐渐加重等现象,不容忽视。根据近几年的临床护理经验以及相关的研究发现,在临床中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了需要常规生命体征监测,避免危险及意外发生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患者意识,使其认识到病情严重性,进而逐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及心理状态,加强自我疾病管控能力。因为在针对冠心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患者存在肥胖、作息饮食不规律、习惯性熬夜、过度疲劳、不爱运动等,同时由于治疗及康复时间较长,对医生的依从性也会逐渐变差,这些都会对病情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中,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常规的护理干预大多注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出院后的病情预防,忽视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使得许多冠心病患者病情反复,难以康复。互联网+新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改变以往大众习惯的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医疗相关事务进行呈现并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型便捷式通道,其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患者及家属均能快速获得疾病相关信息并随时进行学习与掌握,其应用广泛性、便捷性与时效性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当下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对患者进行监督,这对于冠心病等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了互联网+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建立个人档案,发放宣传画册,播放相关视频,建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同时通过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与患者进行实时沟通,为患者答疑解惑并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加强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監督,除此之外,由专人负责互联网教育还能够成为患者的“智能闹钟”,定期为患者总结近期表现并提醒其复检,而对照组仍旧沿用常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可见将互联网+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给患者更好的依赖与安全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发生,帮助患者更好的掌握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提升自我管理行为,全面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  考  文  献

[1]范丽琦,李春,杨小芳,陈翠莲.互联网思维全媒体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08):751-754.

[2]赵娅.“互联网+”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及依从性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0):14-15+38.

猜你喜欢

健康知识生活质量冠心病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高中生物中渗透的“医学健康常识”的探讨分析
上海市2008—2015年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变化趋势研究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健康知识及康复水平的影响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