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基层网络党建工作中的若干思考
2021-06-08赵宇
赵宇
【摘要】 新常态、新环境、新挑战下,“互联网+”给党的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构建,探索出一条符合基层网络党建信息化新模式,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组织优势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互融,充分认识“互联网+”基层网络党建的重要性、迫切性,着力在组织优势基础上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充分利用线下线上把握党情、民情,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基层网络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基层网络党建 治理能力
引言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同时强化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
在新常态、新环境、新挑战下,“互联网+”给党的建设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构建,探索出一条符合基层网络党建信息化新模式,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组织优势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互融,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难事和痛点。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是基层党建不断深化的重要课题。深入剖析和研究此问题对于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建信息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网络党建的重要性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突出特点是信息互联,尤其移动互联对当今的信息和媒体获取越来越便捷化。在当今世界大变局中,“互联网+”给世界各国政党执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均对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在各领域的资源配置、集成、融合、创新中形成了持续性深度融合和系统性构建。
毫无疑问,“互联网+”也给我党基层党建工作带来机遇,比如,加强基层党建的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改革创新,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在基层网络党建建设中充分突破基层党建和互联网思维的时间、空间两个维度限制,注重顶层理论研究,强化制度保障,扎实推进网络党建的创新和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基层党建理论宣讲、党员教育、学习先进、组织活动、群众监督、党建考核、信息公开、交流互动、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基层党组织开展信息化网络建设,有利于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群众文明上网、理性交流;通过基层党建网络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党员和群众对涉及切身利益事件的知情权、利益表达权、民主参与权以及监督权。
某种意义上,新媒体在我国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表达利益诉求方面的功能,远远超出西方,随着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幸福感也随之不断增强,这对我国当代政治生活、党的建设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党政部门应充分认识“互联网+”基层网络党建的重要性、迫切性,着力在组织优势基础上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利用线下线上把握党情、民情,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互联网+”在基层网络党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的信息化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成长于90年代,对其网络信息化理论研究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我国网民数量居全球第一,但在自主创新方面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网络覆盖差距明显,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仍需不断完善并加大投入。
近年来,“互联网+党建”的新应用在我国已进行了不少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各地实施的具体情况来看,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还相对薄弱,制度保障和理论探索需进一步完善。
基层网络党建的信息化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其一,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不到位,比如缺乏基层党建的专业化理论指导。经调查不少基层党组织对党建网站重建轻管,大多停留在传统党建固化的思维模式中,不能具备网络系统性思维主动构建和与时俱进网络思维,网站建设大多依托第三方支持,质量有待提高。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发展中缺乏制度保障,持续性也面临考验。
其二,网络党建与党的建设新实践深度融合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体现在网站平台舆论信息引导能力不足,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舆情信息研判和引导。同时存在融合中缺乏技术型党务人才,党建创新活力不足。
其三,网络党建与融媒体建设结合不够。二者从体制上存在融而不合、融而难合现象,对“内容为王”意识淡薄。融媒体的原创和内容质量能不能发挥更大的粘性,怎样做好网络党建融媒价值的传播者,如何最大量发挥基层网络党建的示范作用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三、“互联网+”基层网络党建中信息化技术水平提高的对策与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为更好的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党建信息化发展仍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在对部分不同类别的网络党建调研中发现,全国各省均有建立不同类别的党建网站,大多市、县也都有类似网站。其中以大家熟知的“中國共产党新闻网”栏目众多、内容全面,动态的更新效率高。
网络学习平台“共产党员网”中平台的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宣传内容针对性强,发挥了管理服务和培养教育党员的作用。
参与度最广、互动效果最好的“学习强国”既是学习平台,也是交流平台,广大党员,通过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使得党员领导干部解放了思想、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通过新思想找到了实践中遇到困难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基层网络党建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系统性思维的参考。
以“互联网+”基层网络党建在实际操作中,相关部门、单位的领导应高度重视并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理论为先导,内容为精髓,实现党建和融媒体的深度融合,发挥最大组织优势和理论优势,让“互联网+”基层网络党建从功能上更充分地服务人民群众,让基层网络党建信息化更符合当今时代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探索。
1、加大“互联网+”基层网络党建的平台管理水平。
現实中无论是思维还是技术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开展工作,目前缺少开展网络党建工作的多面手,像既懂党建又懂网络信息的复合型党务人才少之又少,解决办法既需要领导重视与党员参与相统一,通过主动培养和人才引进,定期组织党务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增强党建创新活力,不断完善平台管理制度和体系,做好建立网站与管理网站相统一,不断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基层网络党建的管理水平。
2、提升信息化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把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作为网络党建内容的新拓展。
推进基层党建与生态建设同步发展,加强对辖区内舆情信息的关注和引导意识,对网络咨询及时答疑和反馈,必要时做好电话回访。通过开展网络空间党群、干群的线上互动和线下及时解决群众身边难处,持续增进党群、干群关系,推进网上网下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好舆论引导与党员形象塑造统一。
3、网络党建与融媒体建设相互嵌入发展。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创新力,基层党务人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前瞻意识,扩展思维方式,改变工作方法,使基层党组织继续保持传统战斗堡垒地位。统筹协调实体党建与网络党建均衡发展,网络党建是基层党组织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基层服务质量的一种手段。网络党建来源于基层,必须要回归基层,网络党建面对的民意、诉求仍需通过党建实体来满足。
运用融媒体的独特优势与网络党建相互嵌入,不断提升网站的整体实力,从而增强网络基层党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粘性。
4、利用手机网络拓展基层党建平台。
当前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和信息收集方面的便捷优势明显,具有网速快、携带方便等优点,为创建基层网络党建发展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通过网络把大型服务器终端与电脑或手机连接在一起,构建一个以数据管理为终端和用户访问控制为手段的网络党建平台,打造众多栏目下诸多功能的实现,智能手机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网络党建的实效性。
5、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党建网络安全建设。
网站安全方面建议实现服务器单口限制并安装防火墙,及时更新修补漏洞,防止黑客入侵网络平台或致服务器瘫痪,采取限制IP多次重复登录,在登录入口做好防攻击手段,以验证码、密码多次错误冻结或锁定限制登录,必要时设置区域性IP访问限制。完善并落实网站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具有网站管理权限党务、技术等人员管理和党建平台的监督检查,明确各级各类人员任务,切实提高基层党建网站安全运行。
四、推动“互联网+”基层网络党建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技术水平,针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积极探索基层网络党建系统性构建,着力提升党务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基层党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优化设计基层网络党建升级,探索党群共建新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提高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和体系建设不断融合,加强人才储备,建立用的好、留得住的用人机制,不断整合各方资源,推进“互联网+”基层网络党建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高新民.《新媒体与党的建设》[J].理论探讨,2012(6):110-114
[2]吴丹丹.《“互联网+”时代创新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J].理论建设,2016(6):73-78
[3]何旭.《“互联网+党建”: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引擎》[J].党建研究,2020(6):95-96
[4]张德寿.《“互联网+党建”: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引擎》[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