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6-08李兰卢玲玲
李兰 卢玲玲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胃肠外科 215006
结肠造口是指胃肠外科医生为治疗直肠癌等在患者腹壁上做一人工开口,后将患者乙状结肠的一段拉至人工开口外缘,并将其翻转后缝于患者腹壁,进而形成肛肠造口〔1〕。结肠造口为直肠癌患者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常规性术式。直肠癌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种〔2〕。因在患者腹壁作结肠造口会变更患者的排便方式,患者生理及心理会产生不适。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给予结肠造口患者协同护理模式可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苏州市立医院行结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60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行X线拍片、CT检查及病理性实验确诊为直肠癌,②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中直肠癌的诊断标准,③患者均为初次行结肠造口,④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均较好。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认知性障碍,②存在免疫功能性障碍,③患者中途退出本研究,④患有其他器官性疾病,⑤恶性肿瘤转移的患者。研究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2~90岁,平均(66.2±2.6)岁;病程1~5年,平均(2.8±0.6)年;教育程度:文盲2例,小学11例,初中13例,高中3例,本科1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8~90岁,平均(69.2±3.0)岁,病程1.2~6.0年,平均(3.6±0.8)年;教育程度:文盲6例,小学12例,初中8例,高中3例,本科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及教育程度等临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行胃肠外科常规性护理措施。包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注意饮食结构调整、常规性心理疏导及临床用药等,与此同时在患者行结肠造口后,严密观察造口情况,并及时清洁及测量其造口大小,后依据造口大小修剪出合适的造口袋,并行覆盖操作。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①由造口治疗师或护士长等对患者术后的生理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将患者的各种问题记录下来,之后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②健康宣教。术后与患者热情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环境,消除患者对住院环境的恐惧感。向直肠癌患者讲解行结肠造口的必要性、临床意义、优势等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结肠造口的认知程度,增加患者对该术式的接受度。同时采用平板电脑、电视及宣传手册、结肠造口模型等方式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对于理解能力差的患者需每日进行一次面对面健康教育。③心理疏导。根据心理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使患者能面对身体的变化,与此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及相关技能培训。④结肠造口护理。术后第1天在患者行结肠造口后,护理其皮肤及伤处,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更换造口袋,并告知其造口袋日常清洁的重要性,并行相应的指导;术后第3天,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促使其直面造口,并行触摸及观看,讲解正常造口的颜色及造口处黏膜血运情况等,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如何行皮肤保护膜护理等。术后第6天,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行结肠造口的扩肛锻炼,同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并讲解造口袋类型等;术后第8天,将患者结肠造口的缝线拆除。⑤功能性运动。术后第1天,协助患者行被动性床上锻炼,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鼓励,促使其主动下床活动,加快胃肠道的蠕动性。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锻炼计划,并叮嘱患者不可拎、提重物。指导患者每天进行扩肛锻炼,操作方法:食指润滑后深入人工肛门内,深度为2~3 cm,1次/d,时间为1~2 min/次,在扩肛时需动作轻柔,与此同时鼓励患者参加院内及科室内社交活动。⑥饮食结构调整。保证患者营养搭配均衡,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尽量食用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并坚持少量多餐。禁食生冷、油腻、含气的食物或饮料。⑦出院当日,给予患者常规性出院健康指导,并将结肠造口的护理手册发放到患者手中,并叮嘱患者及时复查。出院前指导患者填写自护能力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
1.3 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护能力 采用自护能力量表评价,量表包含三项,即自护概念、自护责任感及自护技能,其中自护概念评分标准为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同意(3分),非常同意(4分),当评分≥29分表明评分高,概念清晰,反之则模糊;自护责任感分值为对(1分)、不知道或错均为0分,当评分≥13分表明分值高,责任感强,反之则差;自护技能分值1分为会,0分为不会,评分≥7分表明评分高,能力强,反之则差〔4〕。
1.3.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运用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包含4个维度即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每项分值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3.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 记录造口感染、周围组织增生、造口周围皮肤变色、便秘,腹泻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水平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自护概念、自护责任感及自护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护能力水平对比(n=30),(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近几年临床中直肠癌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行结肠造口的患者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延长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通常在患者腹壁行永久性结肠造口〔5〕。但给予患者结肠造口后因排泄方式的改变,患者的生理会出现各种不适及心理上出现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出院后出现不良反应〔6〕。因此为提升行结肠造口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旨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强患者自护能力,缩减住院时间及医疗资源〔7〕。协同护理模式使患者能快速掌握结肠造口相关知识,提升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自我护理中,以此提升自我预后生活质量〔8-9〕。
本研究结果显示,协同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协同护理模式将造口护理措施中相关护理步骤详细告知患者,并给予一定指导,直至其能独立完成,同时给予患者鼓励及安慰,促使积极主动参与后期的护理,并以此消除其羞耻心〔10-12〕。本研究表明,协同护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协同护理模式在造口治疗师等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后,制订以提升患者自护能力为目标的护理计划,依据心理评估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起指导作用,旨在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13〕。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清洁造口袋及周围皮肤,并涂抹造口护肤粉、保护膜、防漏膏等,避免污染或感染等,同时向患者讲解更换造口袋的相关注意事项〔14〕。除此之外,需注意患者是否有不能自主排便或便秘情况,及时消除其羞耻心及焦虑感,并给予相关的护理及心理疏导,以此缓解不良情绪,提升其预后生活质量〔15〕。本研究表明,协同护理模式针对性给予患者造口护理措施,从根本上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保证患者营养均衡的基础上提升患者免疫力。
综上所述,结肠造口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预后,并同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