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2021-06-08王卫光刘景云张人枭
王卫光 刘景云 张人枭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450000
脑室外引流是颅内压监测、脑脊液(CSF)引流的常规手段〔1〕。但是在脑室外引流过程中,引流管相关感染的风险也较高〔2〕。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病死率则高达50%〔3〕。分析并掌握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指导相应的防控管理,降低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4〕。本研究以该院收治的373例相关患者作为对象,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患者共373例为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病历资料完整;②均于术后放置脑室外引流管;③经手术后均成功出院。排除标准:①术前已确诊为颅内感染性疾病者,如脑脓肿、脑膜炎;②术后病理诊断为脓肿或炎性病变者;③转院患者;④术后3 d内死亡或因其他原因放弃治疗者。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原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凡CSF细菌培养阳性且持续2次为同一菌株,均诊断为颅内感染。如出现下述情况:①术后体温持续升高,有脑膜刺激征;②CSF常规生化检查提示CSF混浊,白细胞>10×106/L,蛋白定量>2 200 mg/L,糖定量<1.9 mmol/L,则结合临床诊断结果综合判断〔5〕。
1.3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采用研究人员分工的方式,按照统一的病例资料收集格式收集患者住院病历资料。资料具体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是否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类型等)。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6-8〕,确定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导管更换频率、CSF采样频率、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是否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肺部感染等因素作为潜在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共感染31例,感染发生率为8.31%。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24例(77.42%),革兰阳性菌检出6例(19.35%),真菌1例(3.23%)。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疾病类型、GCS评分、CSF采样频率、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导管更换频率、ASA评分、并发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是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n=373),〔n(%)〕
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导管更换频率、置管位置、肺部感染和CSF采样频率是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脑室外引流是脑出血、脑积水等危重疾病重要的抢救手段。但是脑室外引流也可能引起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影响治疗结局。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等均可能引起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本研究则表明,革兰阴性菌是引流管相关感染的主要菌群,77.42%的感染比例由革兰阴性菌所致。研究结论与李乐园等〔9〕报道相一致,其在对36例引流管相关感染患者感染菌群分布进行分析后,发现格兰阴性菌占比78.13%。目前临床上可以采用抗菌导管等预防引流管相关感染,但是并不能有效控制。掌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并予以积极预防依然是临床护理的重点。
本研究证实,年龄、疾病类型、GCS评分、CSF采样频率、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导管更换频率、ASA评分、并发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是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越大,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这可能与高龄者抵抗力低下、器官功能衰退以及并发多种并发症有关。GCS评分、ASA评分、疾病类型、并发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等均能在不同程度反映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疾病越严重,健康状况越差,发生感染的风险越高。比如糖尿病患者因为高血糖抑制免疫细胞吞噬功能,可以造成患者抵抗力下降,从而加大感染风险〔10〕。年龄、并发症、疾病类型、GCS评分、ASA评分反映了个体差异对感染的影响,CSF采样频率、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导管更换频率等则反映了医源性因素对感染的影响。较之单纯EVD管,Ommaya储液囊的感染风险更高。这可能与Ommaya储液囊能够频繁操作有关。CSF采样频率以及导管更换频率越高,更容易导致感染风险。这其实也提示频繁操作可能引发感染。单侧置管较双侧置管的感染率低,可能与单侧置管操作频次更少有关。Phan等〔11〕在类似研究中也得到了同样结论,其基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认为患者个体差异是医护人员不能控制的因素,但是可以通过规范操作、减少操作频次等方式降低医源性危险因素。
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来看,导管更换频率、置管位置、肺部感染和CSF采样频率是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导管更换频率反映了置管天数。传统观念认为置管天数越长,导管更换频率越低,越容易发生感染。但是,本研究则表明,置管天数越长,导管更换频率越低,感染风险更低。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长时期的置管减少了因各种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风险,另一方面则与现代护理技术的提高有关。这也说明经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有利于防止感染。Flint等〔12〕也认为尽量减少操作可以预防和控制感染。CSF采样频率也是感染的医源性因素。就理论而言,置管位置由患者病情决定。但是,较单侧置管,双侧置管意味着各种操作的增多。这就放大了感染风险。肺部感染也是引流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致病菌可能通过血液等多种途径进入颅内并引发感染。
综上所述,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可以分为患者个体因素和医源性因素。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尤其是掌握患者并发症情况。对具有诸如高龄、并发肺部感染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予以特殊关注。同时,还要严格操作规范,细化导管护理方案,在满足治疗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频繁操作,以降低感染风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