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集束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疼痛程度、 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6-08俞琳琳
俞琳琳
烟台市莱山区武警烟台特勤疗养中心 264003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和损伤,会引起脊内外力学失衡,导致纤维环破裂,腰椎间的髓核突出异常,使得神经根受到刺激,造成下肢产生放射性疼痛的一种骨科疾病〔1〕。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为主,手术虽能快速、有效地缓解疗养员的疼痛症状,但因其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和较高的复发性,多数疗养员都选择保守治疗。根据有关研究显示,有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有效控制病症或痊愈的效果,这与中医学“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相符合〔2〕。在现代医学模式与新健康观念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医的营养食疗、情志调节、中医护理技术、养生康复等特色护理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医护理优势日渐凸显〔3〕。中医护理秉承的原则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讲究的是遵循整体观、辩证观的指导思想,在中医护理技术、情志调节、饮食护理及生活起居等多方面进行辨证施护,达到减缓病痛、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4〕。本文拟探讨中医集束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烟台市莱山区武警烟台特勤疗养中心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经该中心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腰部疼痛并发散至臀部或下肢;②无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③具备正常的沟通交流和认知能力;④符合保守治疗适应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结核病变等症状者,②合并有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③依从性差或资料不全者。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5~76岁,平均(58.67±10.25)岁;病程0.6~12年,平均(4.19±1.75)年;病变部位:腰4~腰5为11例,腰3~腰4为9例,腰5~骶1为8例,腰3~腰5为7例,腰4~骶1为5例。对照组疗养员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4~75岁,平均(58.94±10.81)岁;病程0.7~13年,平均(4.58±1.98)年;病变部位:腰4~腰5为10例,腰3~腰4为9例,腰5~骶1为9例,腰3~腰5为6例,腰4~骶1为6例。两组疗养员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疗养员给予常规护理干预:①指导疗养员取正确体位进行绝对卧床休养,病房保持安静舒适;②根据疗养员病症情况,遵医嘱给予一定剂量的止痛药物;③定期为疗养员进行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④讲解疾病症状及表现,协助疗养员进行必要的检查;⑤加强生活护理,调节饮食结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提升疗养员治疗的信心。观察组疗养员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干预。
1.2.1中医集束化护理具体方案 中医施护开展前应向疗养员详细讲解中医护理保健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通过加大床前宣教力度、发放健康手册、微信推送及现场指导等方式强化疗养员的中医护理保健意识及认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引导疗养员不断累积相关经验,并主动参与和配合中医护理工作,确保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中医护理方案需符合疗养员个体化及差异化等特性,包括情志调节、膳食指导、拔罐疗法及中医推拿疗法等。
1.2.2情志调节 根据疗养员不同特征及病情程度的不一,应耐心细致、语气温和地对其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对年轻疗养员可采取释疑解惑法,加强与疗养员交流和解释工作,以稳定疗养员情绪提升配合治疗程度;对老年疗养员可采取以情胜情法、顺情解郁法等耐心倾听疗养员内心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劝慰、疏导,满足其合理需求,必要时可邀请治愈疗养员现身说法,提升其治疗信心。
1.2.3膳食指导 根据疗养员不同证型制定针对性的膳食指导方案,如血瘀型疗养员一般选用活血祛瘀的食物,包括木耳、苹果、当归、红枣或羊肉汤等,禁食辛辣厚腻食物;寒湿型疗养员应食用大蒜、洋葱、生姜片、黑豆、核桃及猪肾汤等食物,达到散寒祛湿的目的,避免食用甘凉苦寒食物;肝肾亏虚型疗养员应嘱其多食用银耳、莲子、鸭肉、枸杞、牛奶及贝类等滋阴补肾、易于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温燥食物;湿热型疗养员应嘱其多食用玉米、水芹、黄瓜、绿豆及冬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少食辛辣燥辣的食物。
1.2.4拔罐疗法 可用竹罐、陶罐或玻璃罐为工具,利用酒精燃烧排除罐内空气,以罐内产生的负压力使其吸附于人体穴位上,达到治疗的目的。根据疗养员证型进行针对性穴位拔罐,针对血瘀型疗养员可加肝、皮质下、坐骨神经穴位平补平泻,并配合局部点刺放血拔罐;湿热型疗养员可加肝、脾穴位,泻法,配合局部长时间留罐;寒湿型疗养员可加肾、肾上腺、坐骨神经穴位,平补平泻,配合神灯长时间留罐;肝肾亏虚型疗养员可加肝、脾、胃穴位补法并配合局部闪罐等措施。
1.2.5中医推拿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针对不同阶段病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推拿手法。如急性期主要采取“松”法为远端取穴并配合指柔法、局部取穴配合指颤法、臀部取穴配合重按法及腹部取穴配合长按法等措施,达到行气、活血、通经、镇痛的效果;缓解期主要以“正”法,取腰部痛点按推并配合患肢直腿过伸法、腹部痛点按推配合患肢直腿抬高法、定位侧扳关节及屈膝屈髋蹬空法等措施,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相对位置,减轻或消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防止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的出现;恢复期主要以“理”为主加强疗养员功能锻炼,可采取五点支撑、三点支撑、燕飞法、仰卧起坐及蛙跳等运动方式,使得脊柱周围的拮抗肌达到新的动态平衡,运动时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运动过激,以免造成肌肉损伤。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对两组疗养员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分值为0~10分,其中0分表示为无痛,<3分表示为轻微疼痛,4~6分表示为疼痛并影响睡眠,7~10分表示为强烈疼痛难以忍受,得分越高则表明疼痛程度越高。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疗养员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比较,其中HAMD采取0~4分的5级评分制,总分为0~62分,HAMA采取0~4分的5级评分制,总分为0~56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心理状态越差〔6〕。③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7〕对两组疗养员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该量表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物质生活4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取5评分制,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养员干预前后的VAS评分情况比较
实施中医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疗养员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疗养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养员干预前后的VAS评分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疗养员干预前后的HAMD和HAMA评分情况比较
实施中医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疗养员的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疗养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养员干预前后的HAMD和HAMA评分情况比较(分,
2.3 两组疗养员干预前后的QOL评分情况比较
实施中医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疗养员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疗养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疗养员干预前后的QOL评分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与疾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在于其体质的基础,而体质状态决定了发病与否和发病的倾向性〔8〕。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痹症”及“痿证”的范畴,该疾病多数是由于跌扑闪挫或过劳负重导致经脉受损、气滞血瘀;或外感风寒湿邪,导致寒湿凝结、病情迁延不愈,伤及肝肾;或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及筋脉失养,导致经脉闭阻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9〕。有关研究显示,不同中医体质分型其发病的症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10〕。中医护理学一贯注重于对疾病的预防,倡导的是“治未病”思想,中医学中的体质辨识是治疗“未病”的主要方法,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针对性改善体质,从根本上消除对机体的侵害,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因此中医护理更具针对性〔11〕。
集束化护理是基于一系列以证据、相互关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由多个单一的护理措施组合形成的护理方案,通常包含几项简单、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实践措施〔12〕。中医集束化护理是在应用传统护理的技术上,加以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的方法指导临床进行护理、预防、保健及康复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和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服药次数、时间、剂量和停服、再服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括饮食辩证内容,具有差异针对性优势〔13〕。在辨证分型上,血瘀、寒湿、湿热及肝肾亏虚等四种证型被近代医学认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14〕。
本研究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的临床护理中,以集束化的形式将情志调节、辨证施膳、中医拔罐及中医推拿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的临床护理中,以改善疗养员负面情绪、调节脊柱移位现象、缓解脊柱肌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及腰部活动度,达到缓解疼痛、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具有针对性可根据疗养员不同证型进行不同内容的干预,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对于神经的压迫而导致的疼痛感,促进疾病康复,消除疗养员不良心理,提升疗养员生活质量〔15〕。
综上所述,将中医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缓解疗养员症状疼痛,消除疗养员不良心理,提升治疗配合度和诊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