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21-06-08王永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预警心肌梗死心功能

王永红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急诊科 264000

对于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这一环节非常关键,这也是患者进行院内急救的基础,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而言正确的院前急救处理至关重要〔1〕。在急诊院前急救实施时,准确评估患者疾病危重程度、病情发展情况非常重要〔2〕。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程度危重的特点,因院外急救时受场地等多种因素制约,对于患者疾病情况的判断往往仅依靠急诊医师的临床经验,相对缺少比较客观、准确的量化指标,进而降低患者急救成功率,影响患者预后〔3〕。因此,有效评估患者院前疾病情况非常重要〔4〕。本次研究通过在急诊过程中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分析该系统对患者抢救方案的指导作用及对患者心功能等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将该院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前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后4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②入组患者均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③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气促、恶心以及心前区压榨性疼痛;④患者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肺等大器官功能障碍;②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或患有出血性疾病;③患者在2 w内曾接受大手术治疗;④患者存在明显认知能力下降情况;⑤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3~78岁,平均(57.9±2.3)岁;梗死部位:前壁12例,下壁16例,广泛前壁7例,前间壁9例,高侧壁2例,下壁合并前间壁3例。研究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2~77岁,平均(57.8±2.5)岁;梗死部位:前壁12例,下壁17例,广泛前壁7例,前间壁9例,高侧壁3例,下壁合并前间壁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梗死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传统急救抢救方案,在见到患者后由临床医生根据自身经验为患者下达医嘱,有护理人员遵照医嘱进行相应措施的急救。

1.2.2研究组 接受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急救,然后根据该系统评估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对应的干预措施:①首先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对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制成相关信息登记表格,准确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收缩压、体温及AVPU评分,每项评分标准为根据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分为0~3分,满分为15分,量化评估患者病情〔5〕。②根据患者所获得分值的不同为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于评估总分为0~3分的患者,证明其病情程度较轻,可以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其吸氧及心电监护等措施,然后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6〕。对于评估分值在4~7分的患者,证明该患者具有较高的危险程度,可以先让患者卧床休息,及时为患者进行流量吸氧,浓度为40%,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形式进行,保证氧量在3~6 L/min,进而降低心脏负担,为患者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5~10 mg的吗啡及肌内注射50~100 mg的哌替啶,从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缓解患者因疼痛情况而导致的应激反应和氧耗,降低心机损伤,避免心室颤动、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7〕。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位于接近于心脏的大静脉,并根据医嘱为患者进行纠正心律失常、扩张血管、强心及利尿治疗〔8〕。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将其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9〕。对于8分及以上患者,其病情危险程度较高,因此对于该类患者应在以上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转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并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向医院汇报患者病情进展,要求院方为患者开通绿色就诊通道,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10〕。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急救情况进行观察统计,记录成功例数并进行概率计算,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急救满意度调查,分值设置为10分,主要包含急救及时性、有效性方面,满意为≥8分,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满意度计算。②对两组患者心功能进行对比,采用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测,测量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二尖瓣E峰值与A峰值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③抽取两组患者上肢静脉血,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获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本次研究所使用试剂盒均由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购买,且均由正规途径购买,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④对两组患者抢救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猝死、心梗复发及心力衰竭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分析

研究组急救成功率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成功率及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研究组心功能指标LVED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心功能指标LVEF及二尖瓣E峰/A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分析

研究组炎症因子CRP、IL-6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2.4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

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n(%)〕

3 讨论

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是为心肌进行血液供给的冠状动脉突然出现闭塞,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11〕。很多因素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起到诱发作用,如过度激动、打架、争吵、炎症感染、剧烈运动等一系列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事件,导致血管内引发血管收缩的物质含量升高,引发冠状动脉内板块破裂或导致冠状动脉痉挛〔12〕。在患者发病早期若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猝死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场地为院外,因此及时、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常关键〔14〕。可以使患者救治时间有效缩短,降低心肌损伤,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为患者进入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提供时机〔15〕。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需要急救人员快速、准确地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判断,从而制定更为准确的干预方式〔16〕。传统院前急救主要是依靠急诊人员的个人临床经验,并没有有效的评估工具,临床经验会受到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患者所接受的干预措施不准确或转运时机不准确而影响患者急救效果,对医院声誉也会造成不良影响〔17〕。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是提前拟定相关信息的表格,主要包含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信息,如心率、呼吸、收缩压、体温及AVPU评分等〔18〕。根据患者的综合评分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可以快速、简捷地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且不会受到院前急救环境及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患者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提高〔19〕。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应当进行PCI治疗,进而及时回复危重患者的心肌供血,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常用措施,可以及时、有效的疏通患者闭塞管腔,恢复心肌供血,降低心肌损伤,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20〕。采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以帮助急诊人员更加准确把握患者PCI治疗时机,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21〕。采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以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强度,这也是降低心肌损伤,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关键〔22〕。本次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损伤。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预警心肌梗死心功能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心功能如何分级?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