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干预效果研究
2021-06-08王小银李修亮朱熠蔓
王 琪,钟 琦,王小银,艾 祥,李修亮,李 敏,朱熠蔓,许 琪
(1. 赣南医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2. 赣南医学院2016级预防专业本科生;3. 赣南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4. 赣南医学院2015级预防专业本科生,江西 赣州 341000)
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体质健康方面,甚少涉及留守儿童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方面。根据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性教育缺乏,性侵害问题尤其值得关注[1]。据2010 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约有37.21 万人,且仍在不断增长之中[2]。蒋平[3]、杨文慧等[4]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研究发现,留守儿童遭受性相关问题较其他人群严重的原因主要为家庭性教育的缺失、学校性教育的缺位及农村地区特有的环境。
近年来有研究者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但存在以下不足:多数研究仅从宏观角度分析青春期性教育问题及对策[5];多数研究只在理论层面提出对策并进行讨论,缺乏实证研究支持[6]。因此,采取多渠道、多元实证方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必不可少。本研究对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教育知识(生理知识、生殖健康、青春期、性安全教育)进行了基线调查,并评估性教育的干预效果,旨在为今后科学、系统的性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18 年7 月采用方便抽样选取赣南地区363 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基线发放问卷363 份,有效问卷357 份,有效率为98.3%,其中男生137 名(38.4%),女生204 名(57.1%),未填性别16 名(4.5%);年龄范围为7~15岁,平均(10.76±1.52)岁。干预后在同一留守儿童人群中发放问卷299 份,有效问卷290 份,有效率为97.0%。
1.2 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青少年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基线和干预后效果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理卫生知识、生殖健康知识、青春期知识、性安全教育知识。干预方法为组织农村留守儿童观看性教育动画视频、开展性教育活动、发放性教育宣传册等,包括4个主题(生理知识、生殖健康、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为期2周的干预,以团体干预的方式,采用广东省绿芽农村妇女发展基金会针对6~12 岁儿童开发的性教育动画课程和配套活动设计,共4 次活动,每次活动40~50 min[7];在干预完成后立即进行干预效果调查。
1.3 质量控制发放自填式纸质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说明调查目的、问卷填写规则和注意事项,研究对象采取匿名方式独立完成问卷。为保护隐私,回收问卷时仅核查问卷数量,不对问卷填写内容进行检查。剔除逻辑错答和20%以上核心信息未填写的问卷。
1.4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 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应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统计、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设为双侧检验α=0.05。
2 结 果
2.1 生理卫生知识基线调查中53.8%的学生认为“宝宝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产生”,32.5%的学生认为“没出生的宝宝是在妈妈的子宫里长大的”,25.2%的学生认为“宝宝是从妈妈的阴道里生出来的”,低于干预组85.2%、70.0%、71.7%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生殖卫生知识基线调查中79.3%的学生认为“男孩女孩每天要更换内裤”,70.6%的学生认为“不用脏手摸生殖器官”,61.9%的学生认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正常的”,47.3%的学生认为“要经常用清水冲洗外生殖器”,45.9%的学生认为“大便要从前往后擦拭”,低于干预组的94.8%、94.1%、92.8%、85.9%、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 青春期发育知识基线调查中的学生知晓青春期发育是“胸部会变大”(43.1%)、“个子长高”(40.3%)、“ 会 变 声”(35.6%)、“ 会 长 胡 须”(29.7%)、“女生会来月经”(28.9%)、“男生会遗精”(26.3%)、“会长腿毛”(22.1%),均低于干预组的知晓率75.5%、74.1%、73.8%、74.5%、62.8%、61.7%、6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1 基线与干预组生理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表2 基线与干预组生殖健康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
表3 基线与干预组青春期发育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
2.4 性安全教育知识基线组中有72.5%的学生认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其隐私部位均不可以让人摸”,略低于干预组78.6%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P=0.08)。
基线组中的学生知晓性侵行为包括“他人触碰或者抚摸身体隐私部位”(57.7%)、“被迫观看或触碰他人隐私部位”(53.5%)、“被人强吻”(39.8%)、“利用身体摩擦他人隐私部位”(39.5%)、“被迫观看黄色书籍或成人裸体光碟”(36.1%),低于干预组的知晓率78.6%、73.8%、63.8%、59.0%、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线调查时,近1/5的学生不知道性侵的具体行为,干预组的比例下降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基线组中避免性侵犯的方式知晓率最高的为“不和陌生人说话”“不随便接受他人的零食”,为65.8%和63.0%,知晓率最低的为“尽量避免和异性单独待在一起”(41.7%)、“注意保护隐私部位”(44.8%),干预组各项避免性侵犯方法的知晓率均要高于基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基线组和干预组性侵行为认知情况比较
表5 基线组和干预组避免性侵犯方法认知情况比较
3 讨 论
基线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整体偏低,只有25.2%的留守儿童知道自己是从哪里生出来的,32.5%的留守儿童知道未出生前的宝宝在哪里长大,这与赵倩倩等[8]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最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分析原因可能是监护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性教育知识较回避。经干预后,相关生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上升为71.7%、70.0%,较基线有所提升。掌握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生长发育的基本保障。
基线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知道“男孩女孩应该每天更换内裤且不能用脏手触摸生殖器”,这与夏明娟等[9]的报道相一致,说明大部分留守儿童知道一些基本的生殖卫生知识,但对于一些更深入的生殖卫生知识,知晓率却很低,比如关于“大便要从前往后擦拭”这一问题,知晓率最低,这与陈琦炜等[10]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农村卫生教育不到位和平常对这一类问题的忽视,另外“经常用清水冲洗外生殖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是正常的”等问题在干预之后知晓率有较大的提高,这与丁莉等[11]、徐晓阳等[12]研究结果一致。
基线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对于青春期发育知识的正确知晓率在22.1%~43.1%,这与张亚娟等[13]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留守儿童对于整体的青春期知识了解不够。其中关于“男生会遗精”“女生会来月经”等知识的正确知晓率高于赵倩倩等[8]在扬州、朱近南等[14]在成都的报道,分析原因可能为所调查的人群年龄层次偏大或大部分人已经有过遗精和月经的经历并且了解过相关知识。干预后,青春期知识的正确知晓率都有大幅度提高,增幅在32%~45%。
调查结果显示,基线组有57.7%的学生认为“他人不可以触摸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这与朱卫南等[14]、沃文芝等[15]研究成果一致,半数以上儿童对于自己的隐私部位有保护意识,干预后这一知晓率为78.6%,较基线组有所提升。基线调查结果显示,接近20%的留守儿童不知道性侵行为的界定,有30%~60%的留守儿童不知道避免性侵的正确方法,这与邵昌玉等[16]调查结果相近,而对性侵行为的判断是留守儿童避免被侵犯的前提。有相关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性侵犯的发生率高于非留守儿童[17],因此,留守儿童掌握一定的性安全知识对预防性侵犯十分有必要。本研究显示,干预后,留守儿童对于性侵行为的正确判断及正确避免性侵有大幅度的提高,不知道性侵行为的人数也降至10%以下,由此可见,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开展性安全教育干预有成效。
本次研究发现,赣南地区留守儿童整体性教育相关知识知晓率低,而在干预后,留守儿童对各方面性知识的知晓率都有明显提高,提示在留守儿童中开展性教育活动非常有必要,且掌握科学有效的性知识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另外,本次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导致结果的外推性较差,但本次研究可作为性教育活动的初步探索,为未来的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