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2021-06-08谢瑞瑾胡慧萍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皖北皖南执业

程 进,谢瑞瑾,魏 锁,孙 梦,胡慧萍,朱 勤

(1.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 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

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是国家健康惠民政策的基层执行者,也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力量。对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乡村医生队伍服务能力、促进执业化转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安徽省6个县区889 名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现状展开调查,为制定乡村医生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安徽省淮河以北(皖北)、江淮之间(皖中)和长江以南(皖南)分别随机抽取2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4个乡镇,调查抽取乡镇所有在职乡村医生,排除患有严重疾病和醉酒、知情后拒绝接受调查等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执业资质、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所学专业、从医方式等)、继续教育(有无参加学历教育、进修及进修机构、定期参加乡村医生培训、培训时长、培训内容、培训机构)、继续教育需求等。

1.3 调查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取一对一调查的方式展开调查,由质控员审核无误后收回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Epidata 3.1 双录入调查数据,SPSS 18.0 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分布和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乡村医生基本情况本次抽样乡镇共有乡村医生936名,实际调查903名,回收有效问卷889份,其中皖北地区473 名(阜南县195 名、埇桥区278名),占53.2%;皖中地区208 名(金寨县105 名、肥东县103 名),占23.4%;皖南地区208 名(东至县133名、宣州区75名),占23.4%。

889名调查对象中,男性669名,占75.3%;年龄为21~40 岁占18.2%;文化程度在大专或高职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分别占27.4%和1.9%;执业资质以注册乡村医生为主占56.0%;工作年限以从事乡村医生20 年以上占77.1%;所学专业以临床医学专业较多占76.2%;从医方式以专职从事卫生工作为主。对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进行比较,见表1。

2.2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状况889 名调查对象中,工作后参加医学学历教育的占80.7%,近5 年去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占19.5%,近1 年参加乡村医生培训2 次以上的占63.4%,参加乡村医生培训时长2周及以上的占14.6%。近5 年去医疗卫生机构进修的171名中,去省市级机构的14名、县区级124名和乡镇卫生院27 名,去医学类高等院校进修的6 名;觉得进修对工作有较大提高、有一定提高和几乎没有提高的分别占55.6%、43.3%和1.2%。参加乡村医生培训次数较少或时长较短的575 名乡村医生中,因工作任务繁重难以抽时间参加培训占73.2%,感觉培训对工作帮助不大占7.7%,担心参加培训影响自己收入占2.4%,其他原因占16.7%。对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状况进行比较,见表2、表3。

表2 889名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状况/n(%)

续表2 889名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状况/n(%)

表3 乡村医生进修情况和培训不足原因/n(%)

3 讨 论

从性别和年龄构成来看,本次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为3∶1,与黄丽[1]和张富程[2]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女性乡村医生占比较低不利于妇女儿童健康相关健康教育、疾病的诊疗和指导等工作的开展。本次调查发现,乡村医生年龄在51~60岁的占26.7%,而40 岁以下不足1/5,工作年限10 年以下的仅29人,占3.4%,提示安徽省乡村医生老龄化较为严重,缺乏新鲜血液,面临后继无人境况。而本次调查发现32名60岁以上的男性乡村医生、7名55岁以上女性乡村医生仍在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未完全执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到龄(男60 周岁,女55周岁)退出机制,出现超龄服务,也进一步说明了乡村医生老龄化较严重、青黄不接,建议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如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保障乡村医生养老制度等,鼓励吸纳医学院校的大专、本科生走向乡村工作;建立村医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乡村医生队伍新陈代谢、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从文化程度和从业资质来看,《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 年)》提出,到2020 年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中职(中专)及以上学历,基本实现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3]。本次调查发现中专或高中及以上学历占97.2%,符合《规划》要求,但执业(助理)医师仅占38.6%,虽然高于甘肃[4]、山东[5]相关报道,但低于河北[2]相关报道,离《规划》要求相差甚远,且本次调查研究发现从业资质构成在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间存在差异,且皖北地区尚有9 名乡村医生尚未取得从业资质,说明安徽省执业资格转化缓慢、执业化程度亟待提高。建议:一是在不断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提高乡村医生待遇、鼓励现有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意见》[6],允许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学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投入到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二是解除乡村医生流动限制,尤其是向上流动的限制,建议依托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参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的做法,允许部分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工作优秀的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流动,激励乡村医生主动提升技能、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同时建立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双向流动,畅通乡村医生流动渠道,充实和提高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加快乡村医师执业化程度。

《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 年)》明确要求乡村医生原则上应当每3~5 年脱产进修1次,每年接受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 周[3]。本研究发现,889 名接受调查的乡村医生中,近5 年去医疗卫生机构进修的仅占19.5%,近1年参加乡村医生培训2 次及以上的占63.4%,培训时长在2 周以上的仅占14.6%,进修次数、培训次数及累计培训时长均未达到《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 年)》要求,表明安徽省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影响了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从培训效果来看,培训对工作有较大提高的仅占35.2%,提示安徽省乡村医生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培训内容和需求来看,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安徽省不同地区培训内容及需求存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建议培训内容需根据地区特点和需求,考虑将培训内容细化为几个模块,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结合乡村医生自身专业水平和个人需求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7]。从培训机构来看,95.4%的调查对象愿意由医学高等院校承担乡村医生的继续培训,而实际上仅有6 名乡村医生去高等院校参加了进修,14 名参加了培训,表明安徽省医学高等院校应加大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参与度,研讨适合乡村医生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方案,定期对继续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培训模式和内容,探索符合安徽省乡村医生素质水平提升的培训体系,为基层培养出实用性和综合性乡村医生队伍。

从地区差异来看,皖北属于平原地区,相对于丘陵地区和山区的皖中和皖南来说,人口密集,辖区内常住人口多,而乡村医生的收入以辖区内常住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故皖北乡村医生收入相对较高,更能吸引年轻的乡村医生、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投入到乡村医生工作中。

本研究还发现,皖南地区乡村医生工作后参加或准备参加医学学历教育的比率较低、接受培训时间少、接受相关医学培训内容比率较低,皖中地区去医疗卫生机构进修比率低、接受培训次数少,可能的原因:一是与皖北地区相比,年龄结构相对老龄化,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二是与皖北地区相比,皖中和皖南地区在推行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力度不够。提示安徽省应重点关注皖中和皖南地区乡村医生老龄化和继续教育力度,建议服务对象偏少的乡村医生,通过提升绩效权重,推行继续教育激励措施等,增加乡村医生收入,保障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皖北皖南执业
摄影·美好安徽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皖南印象》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医师怎么看多点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