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常见误区及策略
2021-06-07李进
李进
摘 要:新课改后,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向都有了突破性变化,教学理念越来越与时俱进,并且教学视野逐渐趋于世界化、全球化。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走进了一个怪圈,在这个怪圈中越陷越深。这主要是由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颇以及片面运用教学工具等原因造成的。本文通过提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点常见误区,针对性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误区;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4-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62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理念、五个目标”,其中三个理念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吃透语文基础知识理念的前提下,围绕语文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及应用下的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高中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五个目标包括:语文的积累与整合的目标、感受与鉴赏的目标、思考与领悟的目标、应用与拓展的目标、发现与创造的目标。新课标提出的理念与目标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方向,这是十分积极乐观的方面,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新课标实践的过程中陷入了许多误区。结合新课标下的教学新理念、新目标,如何有效指导教师走出困境获得新的突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笔者现围绕“三个理念、五个目标”及目前教师陷入的误区进行分析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常见误区及问题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部分高中教师对新课标理解的偏颇或肤浅,在实践中产生了教学误区,主要教学误区及产生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目标误区及原因
教学目标误区:新课标语文教学目标强调“三个理念、五个目标”,教师着眼于这一理念,但是却被这一理念所束缚。教师对理念理解较为浅显、片面,表现为: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设计教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牵强附会。原本某一教学内容可能不涉及某一教学目标,但是强行添加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
误区产生原因:新课标强调了文化情感的培养,当教师开始挖掘文化情感培养这一任务时,过于依赖并深度挖掘文化情感培养,把语文教学引导为历史、社会学科的学习,忽视了语文文化本身的价值,片面重视“文化情感”,导致教学设计出现偏差。还有的教师认为利用高中教学理念和目标进行教学培养,就只能机械化地按照新课程要求进行,教学中必须先建立“理论基础”然后进行“探讨研究”,最后实现“情感培养”。这个顺序又必须体现在一堂课程中,这就导致教师在一堂课中设置了很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不突出或者重点过多,学生吸收不了,教学效果下降。
(二)教学主体误区及原因
教学主体误区:新课标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口号造成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学生主导,教师辅助,但是实际上以学生为主体并不代表教师引导的缺失和空位,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依旧十分关键,在学生对内容理解有问题或者理解得不够深入时,教师就起到了引导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实际是“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学校个性发展”,而并非放羊式教学。
误区产生原因: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这一号召理解有误,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课堂主体位置,彻底摒弃了传统的教师教学形式,过分强调新颖、自主的教学形式,希望打造创新课堂,造成课堂学生一发言教师就表扬,从教师一人讲百人听变成百人讲一人夸。教师只注重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和参与,忽视了评价与引导,只用简单的“很好”“对”来回复所有学生的发言,表面上虽然呈现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是实质上学生回答之后对自己回答的准确性和如何改进如何提升毫无头绪。
(三)教学模式误区及原因
教学模式误区:教学模式误区主要表现为多媒体使用侧重点偏颇,使用质量低。在日常教学中对如何运用计算机软件只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技术“为我所用,为课堂所用”。这就导致计算机与课堂教学强行融合,实质分离,教师不能掌控教学设计走向,被计算机束缚。教师平时的教学有可能只是把板书变成了多媒体展现,把纸质版的教案变成了电子稿播放给学生,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多媒体使用方式毫无教学价值。
误区产生原因:一方面,大部分教师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计算机技术熟练程度和掌握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年轻教师计算机掌握水平很高,为了显示计算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侧重点出现了偏颇,设计多媒体结合语文教学的课程时展示得过于花哨华而不实,只追求动画展示、音效等,忽视了重点、难点的突出教学。
二、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整体理解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
三大教学理念就犹如三维立体模型中的长、宽、高相互支撑,有机联系。三者融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统一,也只有将教学理念看作一个整体,才能避免教学设计的偏差。“理论基础”“探讨研究”和“情感培养”不是按顺序进行的,而是三驾马车共同并进,在并进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年龄阶段等进行合理和科学的比例分配。
高中语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设定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进行古典诗词、中外文学名著教学时,侧重文化情感的培养,但是也不要忽视语句、生字词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在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不单单要培养学生的“探讨研究”,还需要将实践过程中的社會交际等经验加以总结,让学生除了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外,还具有社会参与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实践探究环节中,教师应当加以基础内容的引导,让学生首先打牢基础知识,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探究。实践探究要与总结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目的在于获得新知识新理论,而这种理论是需要静下心在最终环节进行思考总结的。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明确一个重点目标,其他目标加以辅助,实现既突出重点又综合发展的高中教学要求。
(二)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十分重要,评价环节是教师作为引导者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辅助引导教学的必要手段。在以往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讨论,但是由于教师评价过于单一、刻板,口头没有针对性,缺少适合的引导评价,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思考是否正确。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评价的作用,成绩评价只作为评价的一种形式,评价还包括课堂口头评价和课后总结评价。教师应当对自己的评价进行优化,课堂口头评价要求教师充分预料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评价框架的整理,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再根据学生答题的具体情况增加内容。课后评价的优化要求教师增加评价机制,运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方评价方式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的不足,同时可以增加课后评价的方式,利用调查、抽查等统计方式整合评价体系,利用网络数据分析等高科技方式全方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利用综合评价,教师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语文特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找到学习的乐趣,提升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整合教学资源,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的需求更多,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穿插与融合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前述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误区,然而以多媒体为切入点进行的高中语文教学是大势所趋,教师运用得当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
新课标下新颖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推广和应用,教学模式的更新更适应当代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是综合型人才培养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作为新时代“互联网+”的载体,也是高中语文结合互联网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影像、音频、图片等多方位、多角度全面地展示给学生,弥补传统教学只有课本图片和板书的呆板问题。
高中语文内容内涵相对更加深层次,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手段有时无法表达文章内容深层次的含义,结合多媒体的播放,可以有效实现直观、清晰、物像结合的教学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情境教学、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方式都要依托于多媒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全方位整合语文资源,哪些内容适合哪种多媒体教学方式,要实现合理匹配。
为了避免因使用多媒体而产生的侧重点偏颇以及滥用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之前,首先抓住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多媒体展示时利用加深、突出显示等方式把重点呈现在学生面前。不要简单地把书本所有内容全都打在幻灯片上,而要通过自己的加工总结将精华展示给学生。另外,教师要灵活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例如情境教学中可以利用影像、音频烘托氛围,课堂引导可以利用微课先将重点、难点提前让学生知晓,以便在接下来的听讲中分清主次。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以实现语文高效教学,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对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不怕出现问题但是要积极探寻纠正问题的方式途径。明确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切勿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评价,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伟.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误区与优化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0(9).
[2]边小龙.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误区[J].高考,2020(5).
[3]秦双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10).
[4]张志慧.文本细读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误区及其改进措施[D].華中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