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2021-06-07王业遒
王业遒
[摘 要]新课改对师生的教和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和生活相互联系,以生活化运用为导向,在教学中将课堂和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化的物理概念通过生活现象进行直观的展示,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并且将物理知识的科学性和生活现象的趣味性相统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提升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引入课堂中,以趣味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的物理学习。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2-0057-02
物理现象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很多物理概念都能通过生活化的素材进行解释,所以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抽象化知识联系现实生活得出更具体的认知;其次要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将此和物理概念形成相互印证,深化课堂知识的学习;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其学习解决生活问题,在生活中培养物理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提升。
一、借生活实例导入,助力新课教学开展
很多学科知识概念的学习都是抽象的,学生短时间内较难明白其本质属性,但是很多概念又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在培养学生物理抽象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借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进行可视化的认知,使其建立完善的模型概念和初步生活感知,通过结合实际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解释、认知、理解,锻炼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
例如,在“摩擦力”一节的学习中,因为摩擦力是抽象的、模糊的、看不见的,学生很难有直观的想象,所以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讲解,为什么我们在冰面上行走的时候特别容易打滑?怎么样才能平稳地行走?教师根据生活实例进行问题导学,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随后再进行新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组织学生认知摩擦力,通过手推桌子、擦桌子,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例展开相应的知识点教学,人为什么能够平稳行走,是因为摩擦力的存在,脚底接触地面产生了摩擦力,才能让人平稳地行走,帮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继而以冰面上容易打滑的现象引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如何增减摩擦力,在生活中环环相扣地进行物理的具象认知学习。
二、从生活经验切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在生活现象中有独特的表征,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物理概念教学的切入点,一些日常经验都是物理概念的表征,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归纳总结并且和物理概念进行相互印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知识性启发和思维点拨引导,帮助学生自主进行物理概念的深刻认知,将物理概念还原到生活之中,从生活中推导概念的原理,加强对于概念的运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活经验建立起一系列的知识点记忆模式,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力的合成”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两个人抬一桶水和一个人抬一桶水到底哪个轻松,进行相应的受力情况分析,以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抬水会更加轻松。在这些生活经验中包含对于力的概念分析,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建立相应的物理概念,在抬水的事例中引出对于力的合成的学习,让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进行相应的物理概念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析总结,更快地理解物理概念。
三、加深生活現象认知,带领学生总结物理规律
一些生活现象可以直观地解释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是在不断实验的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同时也可以被放到一些生活现象中进行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在思考中了解生活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做到在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生活现象和物理规律为学生建立相应的类比思维,了解现象成因的共同性,总结生活现象背后的物理发展规律。比如静止的火车旁有另一辆行驶的火车经过,车上的人会认为火车已经开动,对这样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教师应将这些客观的事实用物理规律进行解读,让学生在现象中总结和归纳出物理规律。
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亲身演示,鼓掌、掰手腕、拍桌子等,了解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比如用手拍桌子,力气越大手就越疼。在这些生活现象中学生可以发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就好像手打了脸一巴掌,手对脸有一个作用力,而脸对手也产生了一个反作用力,可以说我的手打了他的脸,他的脸反作用力打了我的手。通过这些客观的生活现象,学生很容易总结出物理规律,在亲身试验、亲自体验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四、利用生活素材,开展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操作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小实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辨,将物理学习带入实验过程中,将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嵌入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生活化的素材进行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总结知识点,感受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统一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辨精神。
例如,在“弹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相应的生活实验工具,每个人都拿一根小皮筋,在拉扯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弹力的存在。通过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形变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物品的形变实验,用扭曲的小皮筋、揉成纸团的纸张、被压扁的纸盒等物品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形变。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扭曲的小皮筋和揉成纸团的纸张有什么区别,学生可以感受到皮筋具有弹力所以可以恢复原形,而纸团不可以。在这样的对比实验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弹性形变中的物理含义,随后在关于弹力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实验:用弯曲的橡皮泥和小铁片弹出小球,弯曲的小铁片不接触物体无法弹出小球。让学生总结出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形变和接触。学生能在实验的过程中明确弹力的有无和判断方向,在这样的趣味性小实验中,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习得相应的知识,做到利用生活化的实验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
五、着眼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意识
物理学习最终都是以应用实践为目标的,学习物理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带着思考进行学习,做到对物理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应用,最终学、思、用充分结合,将物理和生活有效连接,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在观察中运用,激发学生的物理创新运用思维。
例如,学习力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引用实例:汽车在雨雪天气中轮胎很容易会出现打滑的现象,根据力学知识,可以给轮胎固定上相应的胶链增加其和地面的摩擦力,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还有推车省力还是拉车省力也可以通过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如果想要省力,主要看车轮受到的阻力大小。在路面相同的情况下,拉力产生了两个分力,一个向前克服了阻力,一个向上减轻了压力,让阻力变小,而推力产生向前的分力保持前进,另一个分力向下加大了车对于地面的压力。由此可知,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物理知识解决分析问题。
六、学习过程生活化,构建开放性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立足于生活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丰富的构思、多样化的形式提升教学的成效。以问题导学、任务目标教学的形式,在生活和課堂教学中,为学生构建物理思维,鼓励学生交流探究,合作学习,促进个性发展,提升整体性的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思想,鼓励学生的探究思辨和创新思维发散,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互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做到生活化教学、生活化学习、生活化运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实现学科素养对学生的思维塑造和理念培养,真正实现学科育人。让知识学习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将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贯彻到生活化课堂中,增加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启发。
总之,学习学科知识最终的目标导向以应用实践能力为基准,在思维塑造中立足强化基础知识的过程启发和点拨学生的创新思维,将生活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将理论实践结合起来。在生活化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知识学习和生活应用相互印证,能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生活化解读和运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林枝钦.新高考形势下学生生涯规划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以《功率——机车启动问题》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观察,2019(15):67+69.
[2] 杨孝波,张静.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新旧教材习题的比较研究:以“运动和力的关系”章节为例[J].物理教师, 2019(11):13-16.
(责任编辑 黄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