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

2021-06-07杨素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5期
关键词:跨学科初中语文

[摘   要]初中语文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试图利用多学科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教师缺乏有效理论指导等。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时应遵循教学性、适度性、现实性的原则。研究者以历史、政治、地理三个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教学为例,对融合策略进行了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学科融合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跨学科;资源融合

初中语文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是指语文教师以语文学科知识点为主线,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尽可能科学全面地吸收学科外的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跨学科资源融合可以提高教学实效,提高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跨学科资源利用的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1]。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通过文史知识、文地知识、文政知识间的跨学科融合,有利于丰富语文学科的内容,也能加深对其他相关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的实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自觉进行跨学科资源融合的能力和积极性不足

学生对于跨学科的概念理解模糊,即便是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学生仍然会出现很多知识性错误,他们大多希望教师在授课时能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知识以及各种相关资源的融合,帮助自己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能力。即学生希望教师能够通过资源融合改变语文课堂沉闷的气氛,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轻松,但自己并不想在语文学习中投入太多时间,而是更想在课堂学习中直接获取与考试相关的知识,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和拓展知识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很多学生觉得进行自主跨学科融合会占用自己过多时间,因此积极性不高。

2.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制约教师进行跨学科资源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由于缺乏课程资源,许多学校由本校教师自行开发跨学科课程,导致课程设计乱象丛生。为了提高自身融合多学科资源的能力,以便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希望能参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跨学科资源融合培训,从而在跨学科资源融合的教学实践中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二、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的原则

进行跨学科资源融合是响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需要,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学科资源融合,可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1.教学性原则

教学性原则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与教学重难点或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资源。具体包括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体系;选取的教学资源要围绕“导为主法、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课堂”展开,体现三维课程目标;要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资源,呈现系统完整的课堂。

2.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跨学科资源融合时,无需追求面面俱到,在教学资源的难度、时长方面做适当的取舍。课堂时长有限,适度的跨学科资源融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筛选教学资源的难度,形成逻辑关系紧密的教案,最大化地达成教学效果。

3.现实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是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激发学生通过生活体验理解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如果概括性的结论不是从生活实践中抽取出来的,不是建立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的,那么识记和背诵它们的结果,就是学生并不能运用他们花了许多劳动而得来的知识。[2]”可见,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把教育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使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可以拉近语文学习与现实的距离,体现语文的实用性。例如,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主题,可以结合热门的国内外时事,营造多种教学情境,可包括疫情期间某些国家的“甩锅”态度,对中国的不合理指控,及我国对多国的援助,就体现了我国的大国精神,契合了我国传统的“以和为贵”的美德。

三、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的案例分析

1.初中语文与历史学科资源的融合

“文史交融,文可为史添秀,史可为文之材。[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引用史料,可以增强文学的历史厚重感。结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代背景,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历史和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适当的历史材料主要指与语文学科有关的文字记录或文章的写作背景、所处的时代等。例如在学习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课时,学生难以理解本诗所寓含的思想感情。如“缥缈孤鸿影”“有恨无人省”,作者以孤鸿自比,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恨”?又是因何“拣尽寒枝不肯栖”?这必然涉及苏轼的身世,其所处的历史时代,以及创作本诗的背景。孤鸿的不幸遭遇,影射的正是苏轼自己的不幸遭遇。苏轼因为乌台诗案九死一生,出狱后即遭贬谪,心怀幽恨,用“孤鸿”的自喻表达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用“拣尽寒枝不肯栖”表明自己傲岸高洁、不肯随波逐流的心境。所以教授本诗,需要联系苏轼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自身的政治生涯、人生經历,结合相关的历史材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层情感。

许多历史问题和事件在语文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在教学中恰当整合历史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史知识。如对于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中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可以结合红军长征史,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引导他们从中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以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磅礴气势,体会毛泽东同志豪迈的胸襟。

2.初中语文与政治学科资源的融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政治资源的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语文材料的能力,还能通过与时事政治的结合,增强课堂教学活力,体现时代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时事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合理使用政治材料可以体现为在教学实践中整合时事热点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时事热点,增强学生对现实新闻事件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结合时事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语文中考也加强导向。例如2020年福建省中考就曾以一段关于志愿者注册、服务、工作采访的片段作为基础材料设置题目:“与2016年相比,2019年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的需求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进行概括。这样的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概括是学生必备的能力。采用与学生实际生活切实相关的时事热点,能够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时事、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切实当好国家的主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时代性。

3.初中语文与地理学科资源的融合

语文和地理学科常常紧密相关。语文教材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出生地、事件所处的地理空间,文中所描述的山川河流、资源及交通状况,都属于地理范畴。如在《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名著中的路线标画在世界地图上,如鹦鹉螺号航行路线为: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见图1)。可让学生在每一个停驻点上标注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再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名著的关键内容,同时也能从宏观上加深对世界地理的印象。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资源融合是必要的,它有利于创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不同学科的关联性与综合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高晓东.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史”趣“活”来[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12):86-87.

[3]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M].武汉:长江文藝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郭向和)

作者简介:杨素华,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教师,E-mail:156775258@qq.com(福建漳州,363000)

猜你喜欢

跨学科初中语文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