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1-06-07丘吉林
丘吉林
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又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要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多元识字,将识字写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让识字写字教学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写字的质量。但目前的识字写字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一,没有深入挖掘汉字所蕴含的内在文化,没有充分发挥汉字文化传承的价值,自然也就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既能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效率,又能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感受汉字蕴含的内在文化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识字写字教学忽视传统文化的现状
1.识字写字,教学内容没有深入挖掘
汉字的形体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可以领略其内在文化。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只关注了识字的结果,认为会写就行了,忽略了识字的过程,更没有去关注每个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比如,曾经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学“思”这个汉字时,先让学生观察,问学生要如何识字。当学生汇报后,告诉学生可以把“思”字拆分为“十张口,一颗心”。这样拆分“思”字,表面上看去很简单、也很容易记住这个字,但这样教学,与“思”字本来的意思没有半点关系。学生虽然记住了这个汉字,却没有真正弄明白“思”字的意思。“思”在古代,本是会意兼形声字,本义表示脑和心的能力,指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思”的上面本来不是田,而是囟(本指人的大脑),隶书时将“囟”写成“田”。学生理解了“思”的文化内涵,既记住了字形,又加深了对思字的理解。
2.教学手段单调,缺乏对字义的理解
目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面对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很多教师采用最省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抄写几遍。采用机械的记忆,忽视了汉字内在的文化内涵,也不易对字义进行理解。也还因为有些许汉字笔画比较多,很多教师喜欢用简单的识字教学方法,例如:“加一加”“减一减”。在执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中的“禾”字,有些教师是这样教学的:“木”加“丿”,就是“禾”,禾苗的“禾”,你们记住了吗?这样教,学生对字是记住了,但字义理解了吗?并没有。“禾”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像一株成熟的禾谷,上面結的是穗子,下面是茎叶。禾苗上面结个穗,熟了就会往下坠。后来,所有与禾相关的字,都采用“禾”作边旁,往往都跟庄稼、收成有关。比如:秸、秆、黍等。根据汉字的字义教学生识字写字,那学生对“禾”的字形字义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简单地对汉字进行拆分教学,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乏味,识字的效率也会变得很低。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每一个汉字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汉字背后都蕴含了很多历史典故、传说等。教师在识字教学的时候,给学生讲解有趣的故事,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中的“舟”字时。在分析舟的时候,可以跟学生讲《刻舟求剑》与《破釜沉舟》的故事。再如:教学“水”字,教师可以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入“水”字的学习。分析汉字的同时边渗透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讲解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神话故事,让课堂变得更有趣,既激起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化被动为主动,又可以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汉字。最后老师再对汉字进行分析指导,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提升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2.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
汉字的音、形、义都是互相联系的。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从汉字的文化入手,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汉字,也更容易掌握规范书写汉字的方法。
比如:在教学“姿势”的“姿”这个字时,学生会问:“姿势”的“姿”为什么不是这个“资”呢?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势将“姿”和“资”的文化进行渗透。“姿”是形声字,本来是指女子呻吟撒娇、令人心动的样子,也指女子美好的体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所以,“姿”的下半部分女字,字形像一位女子。说明“姿”是指女子的容貌和姿态。“资”表示旅行在外时所费的钱财,指旅费、路费。“资”字下方的贝字底,“贝”本来是古人佩戴的饰品,携带方便、不易损坏,所以,古人还把它当作钱币来使用。因此,汉字中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和钱财有关。通过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既不会把汉字写错,又掌握了规范汉字的书写,提高了写字的效率。
三、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借用字形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很多汉字都属于象形字,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借用好汉字的这些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看字形解字的方式讲述汉字的形状: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把象形字的文化渗透到识字写字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汉字本来的形状,一边理解一边识记,更好的去理解和学习汉字。
比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天地人”中,讲解“人”时,可以先出示汉字“人”,让学生观看想象它的形状,然后再出示甲骨文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等学生观察后,教师结合甲骨文的图形讲解“人”字的由来,出示“人”字演变的图片。这样,对“人”字的教学就变得更直观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再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这一课,上课开始课件出示“日”字的甲骨文,让学生先猜,然后讲解“日”是象形字,再结合象形字的来源,让学生观察太阳的形状并在纸上画出来,理解文字与图形的关系,用象形的记忆“日”字的写法。通过文字与图形的结合,让学生感受我国汉字丰富的文化。
2.运用字义提高识字写字效率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深刻的文化含义。我们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从汉字的字义着手,对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进行挖掘,借此来提升小学生的识字能力。经过多年的写字教学会发现:班里很多学生“礻”字旁和“衤”字旁分不清楚,经常写错。
比如:教师在教学“福”这个字时,先让学生说说对这个字的理解,接着跟学生讲解“示”这个字来源:在古时候,“宗”主要是用来对先人祭拜、祭祀时的地方,我国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有“祠堂”。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用来供奉祖先牌位的屋子。当“示”作为部首时写成“礻”。因此,带有部首“礻”的字一般都和祭祀、神灵或者祝福有关系。“衣”,初见于商甲骨文,古字形像上衣,像是一个“人”字覆盖了两个“人”字。本指人们用来遮挡身体部位所依赖的东西,后来把与衣服有关的字,都采用“衤”作边旁。比如:衬、衫、裙等字。课堂教学中我们对汉字字义进行挖掘,渗透汉字的传统文化,学生就容易区分“礻”和“衤”了,不会再把“礻”和“衤”写错,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写字的效率。
3.利用传统文化理解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识字写字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来理解汉字,利用多彩的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这一课中的生字“虹”时,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分析,“虹”本应是与动物有关的,但小学生都知道“虹”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跟颜色有关,与动物是没有关系的。在教学时,从偏旁“虫”字入手。在古代,“虫”不仅仅指昆虫,还包括像龙、蛇一样的动物,由于彩虹总是在雨后出现,古人的科学水平不够发达,还不能够认识到彩虹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认为“虹”就是一种能够呼风唤雨的龙,因此在造字时就用了“虫”字旁。借助传统文化来识字,认识汉字就变得容易多了,学生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享受。
在利用传统文化理解汉字还可以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通过猜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如:在教学“划”这个生字时出示谜语“刀枪并举”,通过刀枪可以判断出字的结构是左右结构,而在古时候戈和刀都是武器,就可以得出谜底时“划”,这样分析汉字既让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构字方法,又明白了字形的变化。这么有趣的猜谜游戏,激发了主动学习汉字的欲望,又可以让学生享受识字的乐趣。
4.了解汉字典故提升识字写字的效率
我们现今用的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从国学经典中节选而来的,而每一个汉字都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因此,我们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发掘汉字背后的一些故事或者汉字典故,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我们在教学“水”这个汉字时,可以先呈现水字的象形字,水,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指从山岩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后来,跟水相关的字,都采用“氵”作偏旁。比如:江、河、渴等字。那么,“水”字的背后又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入《大禹治水》的故事了。通过对“水”字的故事拓展,学生对“水”的字义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也可以体会大禹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同洪水搏斗的英勇事迹。写字时引导学生,当“水”字作为部首“氵”时,这个汉字在写的时候就要写得左窄右宽。我们在教学其他生字时同样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学习“天”这个汉字时,在引导学生认识了“天”之后,就可以渗透“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当我们在识字写字教学时渗透一些历史典故,就会把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起来,使学生既学会了汉字又懂得了很多历史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在识字写字教学中,不应该把学习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分裂开,而应该让识字写字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汉字本身所蕴藏着的文化,去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多利用汉字的字形、字义、历史典故、传统文化去解读汉字,感受我国汉字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让识字写字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