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实践

2021-06-07马艳红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3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思政课程思政

马艳红

在高等院校中,英语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并且素质教育也对该学科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再以简单的语言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为主,而是更注重在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道德情操,对此本文对“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英语是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语言类学科,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并利用日常行为语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充分体现出英语中所包含的育人功能。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校是人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大学英语课程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具有人文性、工具性。而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及价值是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熟练运用英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深挖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基因,并将英语语言实践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相结合,充分体现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价值观偏差、理想信念淡化以及道德行为缺失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其全面发展。然而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学生又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因此,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政治觉悟,增强自身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深挖其育人功能,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还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直接性的关系。

1.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过于功利性

语言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交流的工具,而英语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根据目前学生的学习境况来看,学习英语的功利性较强。最常见的表现为:学生们努力考取英语专业的各类证书,以此为更好的就业增加筹码。这些因功利性而得到的筹码能够为学生带来短暂的利益,提升其自我价值,但是基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获取英语证书后,大部分人不再继续学习英语。因此,目前大学英语学习中出现了一些学生在早期虽然考过英语四级、六级,但是毕业时的英语水平却越来越低的现象。可见,学生们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得到一个证书,而不是真正地喜欢英语,对英语没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并且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更有甚之,这一现象是目前大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并且这些学生群体在逐渐增多,由此反映出了当前英语教学的不足,过于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由此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关注点存在偏差

随着我国国际化经济的迅速发展,更多企业在人才聘用时会关注其英语等级水平,但是并未深度去考查其实际水平,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的关注点偏离了主线,更多的是迎合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目前大学教学中依然采用应试教育,将关注度放在了学生英语成绩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所教授的技巧也与英语等级考试相关,如学习一些“三短一长选最长”等答题“技巧”,这些“技巧”或许对学生的英语等级考试有很大“益处”,但是基于长远的角度来看,很容易促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由此放松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令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并产生负面影响。随着“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应及时得到改变,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花费时间和精力投入英语学习中,找到适宜自己的学习技巧,切实提升英语水平。

三、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实践策略

1.注重对英语教师文化素养及思政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及道德素养的同时,也应注重政治学习,领悟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发展方向,关心国家教育走向,着重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大局观。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深切理解的教师才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思政教育。只有对党和国家高度忠诚、认同的教师才能发挥思政教育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与职业素养,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思想启迪,指引正确的方向。可见,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将自身的专业水平、道德修养与思想品质融为一体,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真正做到育人、树人。基于此,大学院校可在组建“课程思政”教育队伍,在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同时,加强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并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有效调整课程设置,从而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2.以英语教材为载体,丰富思政资源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并未明确要求纳入爱国思想、传播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由此也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思政元素传播力度不足,使得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逐渐削弱。在英语教学中,教材是重要的载体,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设计、比重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英语教师一定要以教材为载体,不断强化英语学科中所包含的思政功能。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有效调整英语教学大纲,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思政功能,进一步丰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将教材内容与思政理念有效融合,使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并在思政理论的正确引领下前行。英语教师应将大学英语教材与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内容相结合,进一步丰富英语教学资源,深挖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因素,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例如:英语教材中需要纳入我国的民族文化、政治理念、民俗民风等内容,并在对国外制度的阐述中着重强调我国制度的先进性与优越性,从而帮助学生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国外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产生思想偏差。

3.注重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应用能力。在现代化企业中,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让学生多参与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利于学生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品质,形成综合素养。如在寒暑假时期,学校可组织开展具有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识别能力,并依照相关要求进行详细的社会调查,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如参与国际青年运动会志愿者活动,解决活动中的语言交流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这一具有国际性的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其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4.注重考核,完善评价体系

首先,教师应加入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基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来考量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是否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如道德情操、技术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体现。其次,在终结性考核评价中,应转变以往注重语言知识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实施中西方文化理解的考核。最后,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讨论、课本剧、辩论赛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政治素养。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在评价中注意自己的措辞和语气,要充分尊重学生,积极对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正确引导学生制订适宜的学习计划,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体现。目前将“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是促进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新课题,也是广大英语教师提升自身素養、拓展职业发展的一项挑战。英语教师应通过对英语教材中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破传统学科的约束感,从教学的多个角度渗透思政理念,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的育人使命。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思政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Coursebook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