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评价 激发学习动力
2021-06-07蒋敏
蒋敏
摘 要 面对语文学习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笔者以生为本,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从学生渴望得到赞赏的本性入手,优化结果性评价,从爱玩爱动的年龄特点入手,优化过程性评价,从学生和文本的情感契合点入手,优化多元评价优化,通过以上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优化;学习评价;学习动力
小洲是我班上的一位男生,班级学号的序号是40,虽然有个“不惑”的学号,可是他的学习却处处存在疑惑,每逢练习,错的总比对的多,每逢考试,试卷叉叉总比勾勾多。这份“不惑”让他在班级里一直沉默寡言。
这样的学生,每个班级都会有好几个,他们不仅基础差,学习习惯、方法也不好,成绩自然暂时落后。老师们绞尽脑汁,想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辅导、家校合作等等方法来促使他们进步,最后往往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要促使他们进步,光靠老师课堂上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动力。
一、从学生渴望得到赞赏的本性入手,优化结果性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任何一个学生,无论他是优秀还是落后,内心都渴望获得肯定、获得认可,抓住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班级实施一些奖励机制,比如:“连续一周默写都订正好,可以得到一个笑脸。作业有进步,可以得到一个笑脸。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可以得到一个笑脸。练习有进步,可以得到一个笑脸……”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笑脸积分,再根据不同的积分对照奖励表兑换不同的奖励,奖品可以是棒棒糖、文具用品,也可以是申请减免一些抄写作业等。奖励机制的设立要有梯度,由小到大,这样人人都有所盼,人人都有可为。从此,第一时间批订正的人群中,有了小洲同学;带着问题来请教的人中,也出现了那个腼腆的身影。第一次期中考试,小洲考了78分,全班第16名。
学习成绩的提高来源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按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奖励和惩罚就属于外在动机。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是渴望得到赞赏。老师通过积极的语言评价和行动,为学生建构起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浓浓的关爱,感受自我提高后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润物无声地激发了学生新的积极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自我生长。在这个过程中,小洲这样的学生的思维必然得到发展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也会有所提高。
二、从爱玩爱动的年龄特点入手,优化过程性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语病分析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但是由于语法知识本身枯燥乏味,再加上新媒体时代快餐文化的盛行,语言表达的不严谨,让它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对此,笔者想到,十三四岁正是爱动爱玩的年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不是喜欢打游戏“闯关”、打怪升级吗?那笔者就带他们“闯关”、打怪升级。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学情,依据教学内容、目标、教学重难点,以“我来做专家”为终极荣誉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难度由浅入深的“慧眼识病、追病溯源、对症下药、药用宝典”四个关卡。学生通过“望、问、切、行”四个活动,以“闯关”的形式完成四级关卡。“闯关”成功后,分别拿到“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专家”四个等级称号。四个关卡逐层递进,将病句类型、病句修改,以及诊病的总体思路、诊病口诀方法层层剖析、逐步深入。
活动一经开展,班里的学生尤其是男生,有了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等级称号获得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让他们产生了超越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形成了持续的动力激励。大家看到语病练习不再是愁眉苦脸,或者是一脸应付的麻木,而是热火朝天地进行讨论和比拼。像小洲这样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再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而是真正地身在其中,乐在其中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就落到了实处。
面对語文学习的难点,笔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出发,试着用“闯关”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学习,用“闯”作为学习过程,用“关”实现学习内容,用“升级”作为评价的方式,变“灌输”为“主动”,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闯关中完成内化学习,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三、从学生和文本的情感契合点入手,优化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这是顾城诗中无言的陪伴。十二年,一百多封信,事无巨细,千言万语,这是傅雷对傅聪的陪伴。在这个花香鸟语的三月,让我们一起来做朗读者,来品味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名学生读得声如蚊蝇,可是仍在努力地诵读着,表达着,“读到这部分文字我特别有感触。生活中一些变化往往会引起我情绪的大起大落,在这封信中我感受到,哪怕是很有天赋的人,也要学会保持心理平衡,要学会坚强。我也要如此。”
“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
这是我们在开展“三月朗读者——走进《傅雷家书》”的活动。
为了让学生走进这本纸上家常、生活琐碎的名著,在这个三月我们做了一回朗读者、聆听者和书写者。
同学们选择《傅雷家书》中感触较深的内容,真挚地诵读,在诵读过后,交流自己阅读的感悟。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互读互评,推选出了小组代表。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小组代表的推选我们分为两个层次:比较优秀的和有待进步的。接下来,各小组共同出谋划策帮助本组代表提升他们要展示的内容,最后进入全班展示交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根据团队协作能力、诵读能力、感悟的深度等标准,进行了跨组评价和老师评价,最终根据展示效果和交流情况,我们评选出了最美朗读者和最美聆听者。
“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是否踏实、认真的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我知道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不批评自己,因为自己批评自己而不表现是没有用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成长,我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我成绩没有别人好,但比以前好就是进步;做事多一份坚持和毅力就是成长……父母在家中要起榜样作用。比如无事时可以拿出一本书来看。就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是一名同学在“一封家书——走进《傅雷家书》”这个活动中与父母畅谈自己成长的感悟。“以前爸妈对你不够关注,没想到你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以后和你对话会注意方式方法、情绪问题。”这是学生父亲与孩子心的交流。
“傅雷说,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在我的眼里,您也像傅雷一样爱自己的孩子。而我,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小事儿,与你们闹得不可开交。妈妈,上次和您吵架后,我注意到了平时生活中你对我的好,我在这里向您道歉,请原谅儿子的任性和愚昧。您为我付出那么多,我竟不知感恩。”这是一位同学发自内心的忏悔。“你已经步入青春期,会变得敏感,变得主观,变得固执,有时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一种对抗的情绪。我想这并不要紧,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这一时期,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毫无私心的。”这是学生母亲的真情流露。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至少拥有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或者说八种求知方式。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每一个个体的智能组合不同,每一个个体的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不同。语文学习上动力不足的学生,往往是其语言智能表现不够好,但他在其他几项智能的表现上却可能相当出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同时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我们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
在《傅雷家书》的阅读活动中,学生自我、同伴、教师、家长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過程。活动的过程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有准备时的过程性评价,展示交流时的结果性评价,有等级评定的定量评价,有语文的经验思维、迁移思维和反思思维逐步形成的定性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这种多元评价下,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这个活动没有起点,没有门槛,只要对生活有所感受、对艺术有过体验、感受过父爱、有民族家国情怀,人人都可以参与。在活动中大家的语言得到了运用,思维有了提升,鉴赏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对文化有了理解与传承。它既展示了一批优秀学生的风采,更让一些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魅力,获得了成长和进步,于他们而言,这恐怕是比读书更宝贵的收获,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影响将伴随孩子的一生。
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相结合而激发的一种自主、积极的劳动进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在发展规律,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优化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通过外部的动力,让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自主期待,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展示自我,进而欣赏自我、成就自我,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快乐成长,让他们的综合素养得以发展和提升。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港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