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6-07严宇才
严宇才
摘 要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不单单是因为供求不平衡造成的,更重要的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收集毕业生对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就业指导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基于问卷调查和企业走访,进一步指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市场脱节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并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4-0006-03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computer major graduat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t only caused by the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gap between the talent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talent demand of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graduates employment, collect the graduates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work, teaching management,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so on.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nterprise visit, this paper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marke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at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does no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so a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graduat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major; talent training mod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0 引言
職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1]。基于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家陆续出台各种鼓励政策,各地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提升就业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随着职业院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年年递增,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当前职业院校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IT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企业,大量的毕业生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急需大量符合岗位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却难以找到满意的求职者,尤其是IT行业的高端人才。计算机专业对口就业率持续走低,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如何针对市场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教育发展问题。
2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台州技师学院为例
台州技师学院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所职业院校,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同样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设计《关于台州技师学院计应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研究,掌握计应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了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接轨情况,分析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从而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为提高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调研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和相关企业,调研内容设计了“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适应状况”“毕业生就业时应具有的素质”“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的素质”“你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就业指导”“你认为课程设置现状如何”“毕业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六项指标。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101份,回收96份,回收率为95%;企业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29份,回收率为96.7%。企业样本涉及椒江、黄岩、路桥等台州本地的30家企业,覆盖面较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学生和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2.1 毕业生就业岗位适应率
“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适应状况”选项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完全适应工作”的占31.25%,认为“适应”的占63.54%,认为“不适应”的占5.21%;企业认为“完全适应工作”的占10.34%,认为“适应”的占51.72%,认为“不适应”的占37.93%。这说明毕业生认为对岗位的适应整体较好,而企业认为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率有待提高,可见毕业生对自己的评价高于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提醒毕业生切忌眼高手低,观念上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而实际又往往不达标。毕业生需要沉下心,脚踏实地地工作,用实干实绩交出满意答卷。
2.2 毕业生就业时应具有的素质
学生认为“毕业生就业时应具有的素质”选项的调查结果从少到多依次是敬业精神(8.33%)、学历层次(10.42%)、实践经历(11.46%)、发展潜力(12.50%)、综合素养(23.96%)、专业能力(33.33%)。企业认为“毕业生就业时应具有的素质”选项的调查结果从少到多依次是学历层次(6.90%)、实践经历(13.79%)、发展潜力(17.24%)、敬业精神(17.24%)、综合素养(20.69%)、专业能力(24.14%)。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毕业生和企业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视是一致的,说明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是企业选择人才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在就业市场,毕业生只有专业技术扎实、综合素质过硬,才能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已经成为企业用人的公认准则,毕业生强化专业技能就是在提高就业能力,是受企业欢迎的关键因素。
2.3 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的素质
學生认为“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的素质”选项的调查结果从多到少依次是专业技能(54.17%)、求职心态(37.50%)、就业信息8.33%。企业认为“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的素质”选项的调查结果从多到少依次是专业技能(48.28%)、就业信息(34.48%)、求职心态(17.24%)。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毕业生和企业相同的是都看重专业技能,所不同的是在就业信息与求职心态上,企业更看重就业信息。这提醒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固然重要,但是对企业特点、岗位职责、企业文化等就业信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会大大提高应聘成功的概率。
2.4 学校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就业指导
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就业指导”选项的调查结果从多到少依次是实习就业(27.08%)、素质拓展(25.00%)、职业生涯规划(20.83%)、求职技巧(15.63%)、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11.46%)。企业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就业指导”选项的调查结果从多到少依次是素质拓展(34.48%)、实习就业(31.03%)、职业生涯规划(17.24%)、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10.34%)、求职技巧(6.9%)。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学校除了要继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工作,还要为学生提供素质拓展和就业实习机会。
2.5 课程设置现状
在“你认为课程设置现状如何”选项的调查中,毕业生认为从多到少依次是不适应(71.88%)、基本适应(19.79%)、完全适应(8.33%),而企业认为从多到少依次是不适应(65.52%)、基本适应(27.59%)、完全适应(6.90%),可见毕业生与企业一致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这提醒学校要调整专业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6 毕业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毕业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选项的调查中,毕业认为从多到少依次是实践能力不足(46.88%)、理论与实践脱节(34.38%)、理论知识不扎实(18.75%),而企业认为从多到少依次是实践能力不足(41.38%)、理论知识不扎实(34.48%)、理论与实践脱节(24.14%)。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专业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3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从调查反馈情况来看,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因此,职业院校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对接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3.1 加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
为抢抓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职业院校要以国家政策为引导,依据本地区主导产业规划和高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积极调整院系布局和专业结构,制订动态调整计划,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职业院校要多走出校园,多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通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获取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专业、数量、层次信息,为计算机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大纲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3.2 注重专业建设的实用性
学校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实施技能考证与学历教育兼容的教学模式,建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让课堂走向企业,提高毕业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的能力。聘请教育专家,研究改革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学生与企业的直接联系,完善岗前培训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便能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向,将企业员工培训内容与计算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精选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内容。
3.3 强化就业指导的服务性
首先,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校通过一系列德育安排,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观念,增强综合素质,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到祖国发展最需要的基层一线去建功立业。
其次,职业院校应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不能是短期的毕业指导,而应该是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长期全程指导,在学生入学以后就开始有目标、有计划、有阶段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最后,职业院校要加强就业技巧指导,结合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简历制作、就业政策咨询、就业维权等相关辅导,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引导学生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塑造自己,提升综合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2]。
3.4 激发校企合作的创新性
职业院校要结合实际,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经营方式,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大师工作室、企业工作室、校企合作订单班、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将实践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研发等有效融合[3]。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资源开发等环节,开展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定等相关培训。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加强教学过程和质量管控,共同实施教学考核评价,共同探究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符合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混合所有制合作模式。平台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学校教师因材施教,企业师傅帮带,在“教师+师傅”的双导师型教学团队指导下,让学生以职业人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企业工作,工学相长,把教学、生产、服务、应用有机结合,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促进双方发展同频共振。
3.5 坚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学校要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立德和成匠两条育人主线,在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等方面加强德育和智育,在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精神修养和品格磨炼。学校要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广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坚定青年信念;要通过实施德育工程,积极开展丰富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青年素养;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企业、走进基层,培养青年责任担当;要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锤炼青年品格。学校通过积极搭建多样化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学生获得以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发展潜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奋发有为之志,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侯陶然.職业院校二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菏泽市职业院校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林广宇.计算机专业如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J].数字通信世界,2020(8):244,246.
[3]吴飞燕.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