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生命美学情调
2021-06-07章辉
章 辉
(西南医科大学 人文与管理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尽管“生命美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登上历史舞台,但中国古典诗歌中无疑洋溢着浓厚的生命美学情调,李白的作品便是典型代表。李白眷注人世、万物生命,围绕生命的律动而展开创作,讴歌生命的奔放与活力之美。同时,他也强烈畏惧生命的另一极——死亡,主张看淡名利,享受当下,并试图通过求仙问道来获得生命的长久延续。
一、李白对自然物的生命观念
李白对自然物(包括自然现象)的观念与态度,一言以蔽之,就是往往习惯将其看作生命体,尤其是看作人类生命体,从而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生命化、自然的人化之趣味。李白的诗作也由此显出生动、灵动、活泼浪漫的生命美学情调。
例如,在李白眼中,自然物可以有人类的面庞:“野花妆面湿,山草纽斜齐”(《晓晴》),[1]3“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夜下征虏亭》)[1] 67自然物更有人一样的动作。植物的表现有:“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冬日归旧山》),[1]19“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1]25“溪花笑日何年发”(《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1]279“飞花送酒舞前檐”(《题东溪公幽居》),[2] 575“飞花入户笑床空”(《春怨》),[1]496“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2]76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九日龙山饮》),[3]1580“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代别情人》)[4]1624动物的表现有:“蝶弄美人钗”(《春感》),[1]11“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春日归山寄孟浩然》),[1] 297“好鸟迎春歌后院”(《题东溪公幽居》),[2]575“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3]1556此外,自然空间、自然现象也同样如此:“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雨后望月》),[1]1“古岫披云毳”(《对雨》),[1]2“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晓晴》),[1]3“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1]46“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游南阳清泠泉》),[1]232“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莹禅师房观山海图》),[1]283“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游秋浦白苛陂》),[3]1127“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3]1434“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对酒》)[3]1546
在李白的诗歌世界里,自然物甚至还有人一样的心理、情感、情绪。植物的表现有:“水红愁不起,风线重难牵”(《对雨》),[1]2“卷葹心独苦,抽却死还生”(《寄远》),[1] 216“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1] 303动物的表现有:“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1]111“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留别王司马嵩》),[1] 138“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秋浦歌》)[3]1115天地绝非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而是“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月下独酌》)[2]595此外,浮云、春风、落日、江水、石块也同样如此:“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1]30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2]752“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3]1081“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望夫石》)[1]4
李白尤爱咏月。月亮在李白看来绝非冰冷、无生命的星球,而是有可爱生命的存在:“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初月》),[1]1“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雨后望月》),[1]1“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古朗月行》)[2]1045月亮在李白眼中有人体一样的器官:“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初月》),[1]1有人一样的行为:“落月低轩窥烛尽”(《春怨》),[1] 496“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饮》)[3]1580月亮还可以化为飞龙,在九天遨游:“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3]1276
顺带指出,李白还会将无生命的人造物也看作有生命之物,也有人类生命的迹象,例如“空庭织碎烟”(《对雨》),[1]2“灵心圆映三江月”(《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1]16“阳台微茫如有情”(《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1]279等诗句。他的《山鹧鸪词》还站在动物的角度,为受损害的山鹧鸪立言。以上均体现了后世宋儒所言的“浑然与物同体”的境界。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题元丹丘颍阳山居》),[1]191“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襄阳曲》),[1]257“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3]1251——李白对自然物的生命观念使他热爱自然,乐于亲近自然,痴迷于对其生命之美的玩赏、体验。李白诗歌中频繁出现的“玩”、“弄”等字眼便是一种证明,例如“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折荷有赠》),[1]106“践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圆”(《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1]123“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赠崔秋浦》)[3]1107……如此甚多,兹不细举。如果说“观”“赏”是一种有一定距离的观听之美,那么“玩”“弄”则是无距离的体验之美,李白此处的诗歌情调,呈现的是一种身体美学,一种生命美学。
二、李白笔下的物我交际互动
李白诗歌的生命美学情调不仅停留在对自然物的观念态度与玩赏体验之上,还更进一步体现于李白笔下的人/物交际和物/我交际。在李白的作品中,有自然物与人类社会的交际:“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厅”(《赠江油尉》),[1]8有自然物与他人的交际:“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2] 673“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望汉阳柳色寄王宰》),[3]1463“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送殷淑》)[3]1525不过最多的,还是自然物与李白自己的物/我交际。
李白不仅将自然物视为生命体,更与其展开交流与互动。他与山的交际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2]1061他与水的交际是:“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1]65“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秋夕旅怀》),[1]82“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秋浦歌》),[3]1114“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泾川送族弟錞》)[3]1159他和云的互动是:“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寻阳紫极宫感秋作》),[2]882“何意苍梧云,飘然忽相会。”(《赠从弟宣州长史昭》)[2]1016他和月的互动是:“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春日醉起言志》),[1]241“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秋夜独坐怀故山》),[1]519“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2]59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806“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2]909“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赠秋浦柳少府》)[3]1108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2]594
他与植物的交际是:“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独酌》),[1]285“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流夜郎题葵叶》)[3]1382他与动物的交际以鸟类为多:“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1]80“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鸣皋歌送岑徵君》),[2]728“顾我如有情,长鸣似相托”(《宣城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2]1018“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过崔八丈水亭》),[2]1022“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2]1486“借问卢耽鹤,西飞几岁还?”(《赠卢司户》),[3]1446“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观放白鹰》),[4]1655“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送贺监归四明应制》)[4]1660
从以上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其中不乏李白对自然万物的招呼、问候、询问、邀请、共享、告诫等,体现了对自然生命存在的关切、关怀。二是可以发现,在李白与自然生命的交流与互动中,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乃至于对无机物,都以“尔”“汝”、“君”相称。东西方生命美学都主张敬畏生命,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马丁·布伯反对生命之间工具性的“我-它”关系,倡导本真性的“我-你”关系。他提出:“人无‘它’不可生存,但仅靠‘它’则生存者不复为人。”[5]51“‘它’之世界龟缩于时空网络。‘你’之世界超越于时空网络。……‘你’之世界无限延亘,一切转瞬即逝的关系皆亲密依偎于和融的此岸人生;”[5]124-125显然,李白在诗歌里正是将自己与其他世界成员的关系领受为“我-你”关系。这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关切,体现出他高尚的人格。
此外,在李白看来,自然物、自然现象的所作所为,常常是主动、刻意地为了诗人而发:“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秋夕旅怀》),[1]82“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登太白峰》),[1]129“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待酒不至》),[1]242“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久别离》),[1]318“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宿白鹭洲寄杨江宁》),[3]1071“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奔亡道中》),[3]1205-1206“春风传我意,草木度前知”(《望汉阳柳色寄王宰》),[3]1463“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对酒》),[3]1546“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游谢氏山亭》),[3]1573“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题情深树寄象公》)[4]1602
李白笔下的物我交际互动,是他浪漫主义诗风的一种表现,也体现了他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创作手法和生命情调在宋代陆游、杨万里等人的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陆游在生前就有“小李白”之称,杨万里对李白的接受也在近20年来逐渐为学者所注意。本文认为,之所以陆游、杨万里被认为具有李白的风格,正是他们笔下频繁出现的物我交际使得作品充满生命之美与生命之趣。
三、李白对生命律动的描绘
李白既习惯将自然物/自然现象看作生命体(尤其是看作人类生命体),在亲近生命、与自然万物展开交流互动的同时,也就着意于描绘各种异彩纷呈的生命状态。李白喜欢描绘生命的运动,尤其是那种纵横捭阖、大开大合、迅疾无比、畅快淋漓的场面,那种欢动、舞动、冲动、跃动、律动、脉动、震动、跳动、飞动的状态,展现了他热爱生命的态度以及喷薄的生命激情。
山本是静态的,但在李白笔下,竟也具有了动感:“日照香炉生紫烟”(《望庐山瀑布》其二),[1]45“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1]506又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2]722“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鸣皋歌送岑徵君》),[2]728“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泾溪南蓝山下……》)[3]1134
泉水、瀑布等较小的水域在李白笔下,已是生机勃勃,气势不凡:“沸珠跃明月,皎镜涵空天”(《安州应城玉女汤作》),[1]101“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望庐山瀑布》其一),[1]4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二)[1]45而江河湖海在李白的视野中,更加波澜壮阔,气势磅礴:“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1]125“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湍波”(《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1]13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1]276“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1]506“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古风》其四十五),[3]1345“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上皇西巡南京歌》)[3]1353李白还常将山、水、风、云、日、月、雷、电、虹等诸多景象加以融合描写,使人惊叹于大自然激昂、壮观的生命力,仅举三例:“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望庐山瀑布》其一),[1]4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1]161“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永王东巡歌》)[3]1269
李白笔下的植物生命,不时闪现出饱满、旺盛的生命活力:“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长歌行》),[1]288“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安州应城玉女汤作》)[1]101而李白在描绘动物生命时,尤其喜爱那种活力四射,奔腾四海的兽类,例如马、兔、龙、虎等;以及体型巨大的鱼鸟,如鹰、鹏、鲸、鳌等。前者限于篇幅,相关诗句不一一列举,尤以《天马歌》等为代表。对于后者的描写尤其动人心魄,举隅如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1]13“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天台晓望》),[2]781“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古风》其三),[2]786“钟山危波澜,倾侧骇奔鲸”(《留别金陵诸公》),[2]870“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横江词》),[2]1011“鲲鲸喷荡,扬涛起雷”(《上崔相百忧章》),[3]1301“白波连山倒蓬壶,长鲸喷涌不可涉”(《古有所思》),[4]1594“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赠僧朝美》)[4]1601笔者曾指出:“杜甫是以生命的本质为依据来言说美的诗人。……他善于发现自然生命之美感,描写自然物的旺盛生命和情感状态;”[6]51故而,杜甫诗中的马、兔、龙、虎、鹰、鹏、鲸、鳌等的描写同样很多。不过若拿李白和杜甫相比,李白多数相关词汇出现的次数和频率显然都更高一些(按:李白诗全集约95900字,杜甫约133400字)。可参见表1。
表1 李白与杜甫诗中动物词汇频次表
当然,李白最为关注的,还是人类生命。他欣赏的是纵横家、侠客、军旅式的豪迈人生,故而对此类生命描绘颇多,并带有明显的倾慕之意。例证甚多,仅举少数。李白青年时便钦佩诸葛亮那种“帝王师”:“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1]122此外,他更心仪侠客的那种生命状态——为了道义,生命即使短暂,也活得精彩。如:“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行》)[1]142再如:“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侠客行》)[1]148又如:“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结客少年场行》)[1]225由此他又向往军旅,常常描绘其雄壮气息,例如:“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赠张相镐》)[3]1332再如:“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司马将军歌》)[3]1438-1439又如:“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观猎》)[4]1621
当然,李白对文士、政治家、艺术家的生命状态同样钦佩,认为同样可以有风雷激越之状。他描写书法家、僧人怀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草书歌行》)[3]1447他赞美族人、县令李铭:“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赠从孙义兴宰铭》)[3]1529他描写历阳县令王某:“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醉后赠王历阳》)[3]1541他赞美族人、书法家李阳冰:“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献从叔当涂宰阳冰》)[3]1568
作为有一定程度自恋人格的李白,对自己的生命状态最为关注。由于未遇明主,李白仕途蹭蹬,功业未竟而四处漂泊,常常感慨自己生命的起落沉浮:“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赠裴十四》),[1]125“游子东南来,自宛适京国。飘然无心云,倏忽复西北”(《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1]136“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3]1562但他从未灰心消沉,而是始终相信:“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少年行》),[1]14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1]208并期待这样的生命状态:“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赠新平少年》),[1]135“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送羽林陶将军》),[3]1280“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翻。”(《赠别从甥高五》)[3]1550可见他不喜欢温吞水式的生活,宁可放弃人生的安逸而选择拼搏,拒绝生命的腐烂而选择燃烧。
总之,李白描绘生命的律动,讴歌生命的奔放与活力。因此,他尤其爱用动作幅度较大的动词,我们可以用诗歌全集中相关词频出现的统计,以定量比较他和杜甫在这方面的差异。见表2。
表2 李白与杜甫诗歌高频词差异比较
四、李白对生命短暂的觉知
一方面,李白对自然生命的短暂、季节的变更有细致的觉察。此类描写已经成为了李白诗歌的一大主题。例如:“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古风》其三十二)[2]1056这分明表现了时光对自然生命的催迫感。又如:“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咏槿》),[1]541“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中山孺子妾歌》),[1]572“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赠友人》),[3]1230“运速天地闭,胡风结飞霜。百草死冬月,六龙颓西荒。”(《拟古》其六)[3]1346李白尤常将生命与死亡形成对比(并不限于自然生命),造成一种落差式的心理效果:“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妾薄命》),[1]561“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2]706
见物知人。李白另一方面,他对人类生命有着更为强烈的惊觉乃至恐惧。在李白看来,自然生命虽然短暂,但仍比人类要长得多:“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拟古》其十),[2]703“尧没三千岁,青松古庙存。”(《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2]712人类生命的短暂是如此地确定:“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古风》其二十),[2]660“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悲歌行》)[3]1584容颜的凋谢是如此迅捷:“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对酒》),[3]1546“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对酒行》),[2]791-792“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古风》其二十八)[1]1057死亡是如此凄凉:“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寓言》),[2]609“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其三)[2]786生与死的对比是如此触目惊心:“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对酒忆贺监》其一),[2]775“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对酒忆贺监》其二)[2]776即使贵为高官、皇帝,也难逃一样的命运:“昔日万乘坟,今成一科蓬”(《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2]645“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登高丘而望远海》),[2]783“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2]841
泛爱众人的李白常采用代言体为美人的衰老、死亡而哀伤:“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长干行》),[1]61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秋浦寄内》),[3]1193“红颜老昨日,白发多去年”(《代美人愁镜》),[4]1629“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东山吟》)[2]817李白更多地为自己生命的渐老、凋零而畏惧、悲痛:“尔恐碧草晚,我畏朱颜移。”(《宴郑参卿山池》)[1]273李白对自己滋生白发非常在意,多次写有“览镜书怀”一类的诗歌,例如:“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1]38再如:“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秋登巴陵望洞庭》),[3]1425“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3]1444又如:“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览镜书怀》)[3]1576甚至看到动物的白色羽毛也会引发他心中的惊动:“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3]1576在李白心理的天平上,空有壮志却不到朝廷的大用而漂泊、老去,正是一种最残酷的生命之凋零:“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东武吟》)[2]623
那么,李白如何化解生命短暂的催迫和煎熬?如何化解死亡带来的恐惧和阴影?他的解决之道是:享受当下;追求长生。李白在写行乐时,往往拿时光的无情或死亡主题加以对照,由此体现了珍惜生命,享受眼前生命状态的观念。例如:“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相逢行》)[1]501再如:“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古风》其二十三)[2]696又如:“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置酒勿复道,歌钟但相催。”(《金陵凤凰台置酒》)[2]803复如:“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歌行》)[3]1584尽管这种及时行乐的气息时或受后人诟病,但其中所流露出来的对功名利禄的轻视却也体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月下独酌》),[2]598“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笑歌行》)[3]1581
在充分享受当下的同时,李白还试图对抗生命的凋零,积极追求生命的长度,渴望长生不老。于是他探究道家养生之道,乃至结交道士,欲炼丹求仙。李白诗集中此类主题颇多,不一一赘述,仅举数例:“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古风》其五),[2]619“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避地司空原言怀》),[3]1342“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一食驻玄发,再食留红颜。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杂诗》)[4]1623
总之,李白热爱生命。他广泛地热爱一切自然生命,亲近它们,与它们展开交际和互动,热情讴歌它们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他又广泛地热爱人类生命,欣赏激昂洒脱的人生。他自身的生命状态则是:久居江湖之下却一直不忘儒家情怀的入世拼搏,畏惧人生的短暂而采用道家方式的自慰化解。如果说,杜甫诗歌生命美学意蕴的一大特点是对自然生命危机的同情,那么李白诗歌生命美学情调的一大特色则是对万物生命活力的张扬。这也是李杜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差异的在生命美学视域中的某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