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质形容词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021-06-07赵志强王冬梅

关键词:动宾补语宾语

赵志强,王冬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普遍联系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观点,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往往有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也能体现这种思想,如天人合一,天和人紧密相联。语言中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也密切相关,郭锐通过统计的方式证明了词频和词的语法功能有相关性,认为词的有些功能与词频正相关[1],吴建明、金立鑫评价了语言类型学界在语言内、语言间和语言外三个层面上的“相关性”,认为判断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要注意样本统计以及研究者的认识框架等[2]。本文主要分析性质形容词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性质形容词有不同的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可以给形容词划分出下位类型,如可控形容词、非可控形容词;动态形容词、静态形容词;高频形容词、低频形容词等,每个类型都有各自的区别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性质形容词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笔者主要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3]中的语法特征为统计对象,揭示一下性质形容词语法、语义、语用内在的关联。《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收录了1 473个性质形容词,笔者利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从中抽取了200个样本,并对这些形容词的语法特征进行了梳理,这些语法特征主要包括:自由(能独立成句);作定语(直接作定语);作状语;作补语(组合式补语、粘着式补语);带补语;准谓宾(形容词能进入“显得AP、注意AP、引起AP、保证AP、保持AP、感到AP、变得AP、发泄AP、发出AP”等结构);不;着了过;动宾式;离合;带准宾(后加“一些、一点、很多、不少”);带趋向补语;重叠;兼类。考虑到韵律对汉语语法的影响,在语法特征方面增加了“音节”这个特征。语义特征包括动态、可控,这些特征是依据形容词语义特征人工标注的;语用特征主要考虑频率,参考了语料库的统计数据。依据性质形容词语法、语义、语用方面的不同特征,使用SPSS统计软件具体分析其相关性。

一、语法方面

现代汉语中,性质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可用“不”否定,有单音节、双音节形式。性质形容词的原型特征到底是什么?依据抽样获取的200个形容词统计如下:“自由”(能单独成句)130个;能“重叠”45个;能作谓语200个;能作“定语”198个;能作“补语”179个;“形地”作状语112个;能带补语192个;受“很”修饰200个;可用“不”否定的192个;带助词“了”193个。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得出性质形容词组合能力的原型特征序列:“很”>“了”>带补>形地>自由(非粘着)>重叠;性质形容词的句法成分原型特征序列:谓语>定语>补语>状语(形地)。这与李泉的统计相似,他单独统计了单音节形容词的原型特征,其组合能力原型特征序列:程度副词、否定副词>动态助词、补语>重叠、带宾语;其句法成分原型特征序列:谓语、补语>定语、状语>宾语、主语[4]。这些都是关于性质形容词语法特征的一些倾向性规律。性质形容词的语法特征体现在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

(一)词法方面

词法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律,词的构成涉及词语的结构,如动宾式;汉语词语缺少词形变化,但也有表现,如重叠;有些词可以扩展后使用,如离合词,这也可宽泛地视为词的变化。

1. 重叠

这里以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为研究对象,性质形容词能否重叠,重叠的方式是什么,这是性质形容词之间的一个区别特征。200个性质形容词中,不能重叠的如:傲慢、拔尖、宝贵、悲凉、闭塞、憋气、苍白、猖狂、沉着、称心、吃亏、充足、刺耳、胆小、发达、高贵、清贫、用心等,像这样不能重叠的性质形容词较多,有155个,能重叠的形容词只有45个,如白、短、干脆、简单、公平、恍惚、开心、凉、冷、平淡、平凡、清楚、甜蜜、弯曲、鲜嫩等。统计学软件SPSS可以分析语言特征的相关性,如邵健、王小潞用SPSS分析了六个及物性特征对于句子典型性的显著影响[5]。性质形容词“重叠”特征和其他特征的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1。

表1 关于“重叠”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可以看出,重叠形容词往往是可控形容词、非动宾式形容词,重叠形容词单音节居多,使用频率较高,一般可以带准宾语,作补语。

2. 动宾式

形容词的语法结构也会影响其语法功能。《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总共收录了150个动宾式形容词,整体来看,动宾式形容词大多不能独立成句,大多不能作状语。200个性质形容词中有动宾式性质形容词21个,包括:拔尖、憋气、缠手、称心、吃亏、刺耳、倒霉、丢脸、费劲、感人、开心、可口、抢手、入神、失常、失望、痛心、投缘、用心、有效、走俏。性质形容词的动宾结构特征与其他特征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见表2。

表2 关于“动宾式”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动宾式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是:都是双音节形容词,一般都可以带“着、了、过”,大多是离合词,一般不能作补语,不能重叠。

3. 离合

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中的特殊类别,以双音节动词为主,一些形容词也可以离合,200个性质形容词中有8个离合形容词,如:憋气、称心、吃亏、倒霉、丢脸、费劲、开心、用心。离合式形容词整体数量较少,不过这些离合式形容词的也有自己的特征,见表3。

表3 关于“离合”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由相关分析可知,离合式形容词往往是动态形容词,内部结构主要是动宾式;离合形容词能带助词“着、了、过”,一般不带补语。

(二)句法方面

句法指组词成句的规律,词语能否独立成句是考察句法功能的重要指标;词语能和哪些词组合,能否带宾语也是句法特征的重要表现。

1. 自由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把“自由/粘着”作为一个变项,用于描写性质形容词能否单独成句这个语法特征,能单独成句的形容词为自由形容词。200个性质形容词中,自由形容词有130个,如白、悲伤、憋气、长、沉着、慈祥、胆小、丢脸、短、发达、方便、干脆、公平、黑、简单、骄傲、开朗、开心、乐观、冷、落后、平凡、勤劳、柔软、顺、危险、虚心、优秀、窄、真实等;粘着(不自由)形容词有70个,如安乐、暴烈、悲凉、卑下、惨重、烦乱、腐朽、尖刻、娇嫩、娇小、可贵、恐惧、枯涩、明晰、偶然、贫瘠、破碎、憔悴、入神、严峻等。自由形容词与其他语法、语义、语用特征的相关分析见表4。

表4 关于“自由”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由表4可知,自由形容词大多是高频率的可控形容词,可作补语,可以带“着、了、过”,可带准宾语(一些、一点)及趋向补语。粘着形容词则与之相反,它不能单独成句,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一般不带趋向动词、准宾语,一般不带“着、了、过”,很少作补语,较少带“地”作状语。

2. 及物化

一部分性质形容词能体现出形容词的典型语法功能,但形容词有时候也可以带宾语(不是准宾语),可称之为及物化形容词。“及物化”表示这类形容词正在向动词靠拢,逐渐具有了动词的部分语法功能。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归纳了划分词类的一个原则:一个词意义不变的时候,尽可能让它所属的类也不变[6]。及物化形容词跟动词很难区分,不过及物化形容词侧重于表示性质的变化,动词则主要表示动作行为,所以,有一部分形容词是可以带宾语的。形容词带宾语,往往带一个既非施事又非受事的论元,如:好了伤疤、慌了手脚、红了眼眶、乱了阵脚。200个性质形容词中,有7个可以带宾语,如黑、冷、晚、闲、懈怠、严肃、冤。及物化形容词的相关分析见表5。

表5 关于“及物化”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由表5可知,及物化形容词往往是可控形容词,单音节居多;及物化形容词一般都可以充当定语和状语。形容词的“及物化”特征也会随着使用而发生变异,李泉从一千多个性质形容词中梳理出了形容词带宾语的六种情形:使动、意动、自动、对动、比较、存现[7],这种概括比较全面。不过,词语的用法也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最初的超常搭配可能会成为常规搭配。语法变异的结果会在词典中表现出来,早先认定可带宾语的形容词,如繁荣、端正、安定、突出、纯洁、稳定、充实、缓和、肥、光、重、碎、坦白、冷淡、多、少、横、活跃等,《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都标注为动词,当然,这些词还兼有形容词用法。“瞎、荒、流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标注动词功能。也有一些可以带宾语的形容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依然只标注形容词功能,如:歪(~着脑袋)、秃(~了头)、花(~了眼)、好(~了疮疤)、烂(~了一筐桃)、红(~着脸)、哑(~了嗓子)、宽大(~俘虏)、淡薄(~名利)、热心(~教育事业)、大(~你三岁)、小(~我两岁)、高(~我一头)、矮(~人一截)、快(~你一步),可以把这种用法依然看作是形容词的非典型用法,如果这种用法的使用频率继续提高,超常搭配就有可能成为常规搭配,词典中就会标注其动词功能了。这些形容词及物化的主要手段是附着“了、着”,少量形容词也可以附着“过”(温暖过我们、愉悦过我们、红过脸)。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动词表示的动作是对时间的顺序扫描,与时间有关,形容词表示的性状是对事物的整体扫描,一般与空间有关。形容词及物化,具有了时间特征。形容词加“着”带宾语的现象主要见于混合谓语句(形容词和后边的动词结构共同构成连谓结构)。

性质形容词语法功能的变异与词语活用密切相关。语言表达不自足,词汇贫乏,难以满足多样性的表意需求,在语言经济机制的作用下,表达者会使用相同的语音形式传达多种意义,必然会使同一语言形式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形容词带宾语可以看作是活用现象,从语用来看,形容词带宾语是追求表达的简洁、新颖的表现,直接结果是在语义上形容词的属性意义动态化,具有了及物化的语法功能,这是一种“去形容词化”的表现,如“够”从早先的形容词演变为现在的动词[8]。形容词带宾语从开始的低频使用,有可能发展为高频使用,这样带宾语的用法就会固化,辞书也会逐步接受事实,考虑其有动词功能。

二、语义方面

词语的用法,会受到语义的限制,语义语法也成了近些年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9]。性质形容词的语义特征与词法、句法、语用密切相关。

(一)可控

陆俭明曾研究过祈使句“形容词+(一)点儿!”[10],能置入其中的是可控形容词,但可控形容词还有哪些语法特征,有待揭示。200个性质形容词中有50个可控形容词,如安分、长、沉着、干脆、果断、简单、开朗、阔气、乐观、厉害、朴实、亲密、清淡、热诚、慎重、详实、严肃、正式、周密等。通过SPSS统计,可控形容词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关于“可控”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可控形容词使用频率较高,与词语感情色彩呈正相关关系,大多是褒义词,多数是自由(非粘着)的,即可以单独成句;可控形容词一般都可以直接充当状语、补语;可控形容词一般都可以带准宾语(后加“一些、不少”),可以重叠。可控形容词与“子类(能否后加“的”)、定语、带补语、趋补(趋向补语)、“不”(否定)、“着了过”、离合、动宾式、兼类”无明显相关。

(二)动态

一些性质形容词有“动态”特征,张国宪把形容词分为动态、静态两大类[11],其实动态形容词主要涉及性质形容词,所以,还是可以先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两大类,然后性质形容词中再细分动态和静态。动态形容词作谓语是有标记的(体标记或情态标记),不能是光杆形式。有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通过附着时间标记“了、着、过、起来、下来、下去”表示动态的性状变化,这类形容词可称作动态形容词,如大起来、暗下来、柔和了起来。张国宪把动态形容词称之为变化形容词,并设立判断动态形容词的标准:能进入“已经A了”和“没A”的形容词,具体如:长、圆、歪、干、冷、富、烂、破、乱、胖、落后、好看、灰心等。200个性质形容词中有49个动态形容词,如悲伤、丢脸、急躁、绝望、开心、落后、破碎、谦虚、失望、稳定、用心、自在等。动态形容词与其他特征的相关分析见表7。

表7 关于“动态”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由皮尔逊相关分析可知,动态形容词大多是单音节,不少是兼类词,双音节动态形容词则以动宾式、离合式为主,感情色彩倾向于中性或贬义,使用频率一般都比较高;动态形容词一般可以充当宾语、补语、准谓宾;动态形容词常常可以带趋向补语、准宾语,可带助词“着、了、过”。

一些性质形容词有动态特征,所以可以加趋向动词“起来、下去”。如“ A起来”,《现代汉语八百词》归纳“A起来”表示状态开始发展,程度逐渐加深,其中的形容词大多是褒义词[12]442。“A下来”,表示性状逐渐实现,如:一定要瘦下来、心情会平静下来、听到这个声音就能平静下来、想安静下来、以便紧张的肌肉可以松弛下来、只要喝口冷水就会镇静下来、你要镇静下来。还有其他形容词,如:沉默、黑、镇定下、慢、沉静、安定、软、黯淡、静等,可以进入“A下来”这种结构。消极义和积极义的形容词都可以用在这种结构中,所以《现代汉语八百词》所说的“形容词限于表示消极意义”[12]568是有问题的。另外,“动态”语义会影响形容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这个方面已有研究[13]。

三、语用方面

三个平面中,语用也制约着词语的用法,使用频率是语用中影响词语搭配能力的重要因素,词频与性质形容词的部分语法特征密切相关。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分词类词频表》只收录了次数大于50的词,那么低于等于50次的词语就可以算作典型的低频词了。200个性质形容词中,低于10次的低频形容词如:拔尖、暴烈、不和、缠手、蠢笨、歹毒、烦乱、甘甜、娇小、枯涩、毛糙、明达、牵强、强横、抢手、清雅、帅、松脆、投缘、纤巧、详实、洋气、殷实、优柔、走俏。出现3 000次左右的高频形容词有长、全、少。性质形容词的频率与其语法、语义特征的相关性,统计见表8。

表8 关于“频率”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由表8可知,性质形容词的频率与“自由、定语、状语、补语、兼类等”显著相关,低频率的性质形容词不能独立成句,都不是兼类词;低频率性质形容词大多不能直接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往往需要加“的”作定语。低频形容词一般不能重叠,不是兼类词。“音节”的赋值式双音节0、单音节1,低频性质形容词多数是双音节的。

依据“语料库在线”可以检索到次数低于50的形容词,如:敦实(身体敦实,3次)、胆寒(有点胆寒,6次)、峻峭(山势峻峭,11次)、高远(立意高远,13次)、深长(用意深长,15次)、昌盛(国家昌盛,16次)、肥美(土地肥美,16次)、方正(字形方正,17次)、凛冽(北风凛冽,18次)、丰腴(体态丰腴,18次)、刚劲(风格刚劲,19次)等。与高频形容词相比,性质形容词中的低频形容词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低频形容词句法功能较少。高频形容词的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较强,与其他词语的组配能力也强,低频形容词则较弱。低频形容词中,出现频次低于50的形容词,语法功能都较少,如荒芜(49次)、荒诞(49次)等。以“荒芜”为例,可以直接作谓语,直接作定语,加“的”也可作定语,受“很”修饰后可作名词的定语。整体的语法功能较少。

第二,低频形容词常规组合能力受限。低频形容词与其他语言单位的组合能力有限,常常和相对固定的词语组合,如:婆娑(树影婆娑)、肥壮(禾苗肥壮)、淡然(神色淡然)、岸然(道貌岸然)、轩昂(器宇轩昂)、亨通(万事亨通)、委顿(精神委顿)等,已经成为一种习语性的固定搭配了。

结 语

事物普遍联系,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这样,社会语言学领域使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的研究更多,如语音变异与语言内部因素、社会因素密切相关[14]。汉语性质形容词在语法、语义、语用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以上仅从性质形容词重叠、动宾式、离合、自由、及物化、可控、动态、频率等特征概括了性质形容词特征的相关性,这种分析比构式六要素的分析更为深入[15]。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可以获悉重叠形容词、自由形容词、可控形容词、动态形容词、低频形容词等类型的共性特征或用法,这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来说是有价值的。需要注意的是,语法、语义、语用特征密切相关,存在一些倾向性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特征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猜你喜欢

动宾补语宾语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量短语研究
宾语从句及练习
朝鲜语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汉语中的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