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超声对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效果评价

2021-06-07曹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0期
关键词:检测值酒精性肝炎

曹晖

(江阴市利港医院,江苏 江阴)

0 引言

肝硬化是临床不可逆的慢性疾病,由多种因素导致,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疾病晚期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肝硬化有两种,一是肝炎肝硬化,二是酒精性肝硬化,我国患者以肝炎肝硬化患者为主,少数为酒精性肝硬化,但是无论何种类型肝硬化都会对患者肝脏造成严重损伤,所以选择一种有效的疾病诊断方式,实现疾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诊断方式为腹部超声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技术对患者病变信号、内部回声等信号进行收集,明确患者病变部位,了解患者病变程度,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式,以促进患者病情的转归。基于此,本文对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实施腹部超声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具体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开始对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按照不同病理类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34例患者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观察组的34例患者为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值最大为86岁,年龄值最小为62岁,平均年龄为(67.63±5.66)岁;其中包括20例男患者和14例女患者;病程最长为16年,最短为5年,平均病程为(8.34±0.17)岁。观察组患者年龄值最大为89岁,年龄值最小为64岁,平均年龄为(67.65±5.77)岁;其中包括22例男患者和12例女患者;病程最长为18年,最短为3年,平均病程为(8.36±0.19)年。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2)所有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积极配合临床研究调查。(3)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可为临床调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者;(2)合并精神类疾病者;(3)神志不清或重度昏迷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诊断,首先将探头频率设置在3.5-5.0MHZ,然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腹部实施扫描,扫描期间需不断转换角度,从多切面和多角度进行观察,以获取最为清晰和准确的图像,降低疾病漏诊率;检查结束后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一步确定病情情况,最后得出根据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准确性。同时注重患者的心律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为患者予以心理指导,使其保持乐观心态,予以患者体位指导,安排患者做好动态心电图监测,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患者具体情况,有效控制病情,延缓患者病变进程,延长患者生命周期。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中的检查异常率和症状差异,同时对比不规则增高、腹水、弥漫性回声增加概率,对比酒精肝组和肝硬化组检查出的临床特征差异。

1.5 统计学分析

对腹部超声诊断价值临床效果实施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和分析,以(±s)的形式表示检查检测值,组间数据实施t检验;以(n,%)的形式表示检查准确率,组间数据实施χ2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检查检测值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肝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左肝斜径等指标明显处于较低水平,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值对比(±s)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值对比(±s)

分组 例数(n) 脾脏厚度 门静脉内径 左肝斜径观察组 34 45.94±10.66 14.28±1.94 126.56±15.22对照组 34 51.37±10.18 12.74±1.64 142.55±21.38 t - 2.1480 3.5349 3.5527 P - 0.0354 0.0008 0.0007

2.2 对比患者检查准确性

两组患者检查准确性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为理想,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病理类型的检查准确性对比(n,%)

3 讨论

肝硬化属于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其致病因素较多,主要受遗传、作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多发于男性患者。包括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肝硬化两种,其中酒精性肝硬化多与饮酒过度有关,多伴有腹泻、乏力、腹胀等症状,其临床症状表现与患者体质差异有关,随着病情发展,病症会逐渐加重,从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4]。所以临床建议需针对经常饮酒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帮助其逐渐戒酒,以免形成不可逆疾病。肝炎肝硬化属于一种病毒性肝炎,由多种因素影响,会逐渐形成肝脏弥漫性病变,以肝细胞坏死发生纤维化和纤维包绕异常肝细胞结节为典型临床特征,一般可分为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三种,与酒精中毒、营养障碍、循环障碍、代谢障碍有着密切联系,多伴有活动性肝硬化、静止性肝硬化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从而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5-8]。所以为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需为酒精肝性肝硬化和肝炎肝硬化患者选择科学的诊断方式,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尽早对患者展开临床治疗,以促进病情的转归。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检查准确性和检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酒精肝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且早期发现难度较大,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肝硬化或者纤维化,临床以肝脏体积变大、密度加强、弥漫性回声为影像学表现;而肝炎肝硬化的影像学表现为肝体积萎缩、形态面异常。两种影像学表现有较大差异,所以对两种疾病实施影像学检查,能够及时找到两者的差异,实现疾病的诊断判断,同时还能够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取得整体特异性较高,可以使患者治疗整体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为患者身体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检测值酒精性肝炎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世界肝炎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探究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效果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