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1-06-07王远周马春辉庄焕雄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入路

王远周,付 昆,马春辉,庄焕雄

(1.东方市人民医院骨科,海南 东方 57260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创伤外科,海南 海口 570102;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上海 20001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指利用人工髋臼或人工股骨头进行置换以达到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及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1],已成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THA手术入路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直接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为THA传统入路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侧方外展功能等[3-4],但存在患者术后恢复不理想、生活质量差等问题[5-6]。因此,以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为代表的THA微创入路方式应运而生。DAA是基于传统前外侧入路改良而来的一种新型入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7],在美国已有超过20%的THA患者选择DAA作为入路方式[8],但国内DAA发展较晚,其对患肢股骨暴露性较差,手术精准度略低[9]。此外,DAA学习曲线较长,操作难度较大,其应用范围也因此受限[10]。目前,DAA在各地区医院的临床应用及效果都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在THA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PLA与DAA的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以期为THA患者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东方市人民医院经PLA行THA的145例患者为PLA组,再选取同期经DAA行THA的153例患者为DAA组。纳入标准:①术前确诊为股骨头无菌性或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②均符合THA手术指征且首次行THA;③术前髋关节解剖功能正常;④股四头肌肌力正常;⑤术前病历或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伴骨质疏松、骨盆畸形、肌肉韧带功能或凝血功能异常;②有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或其他可增加出血风险疾病史;③近1个月内有抗凝药物服药史或大型外科手术史;④存在手术或麻醉禁忌;⑤无法配合随访。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术前30 min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均由同一小组手术医生完成。PLA组:待全身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包扎小腿。以大转子为中心于后外侧作长约12 cm切口,切开皮下组织,显露深筋膜。纵行切开深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电刀松解臀大肌股骨止点,便于股骨前移。轻度内旋髋关节,显露梨状肌及联合肌腱并于股骨附着处切断。屈膝、屈髋、内收、内旋使髋关节脱位,从股骨后方剥离关节囊、软组织,显露小转子。于小转子上1.5 cm处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利用髋臼拉钩充分显露髋臼,并行髋臼准备,使用髋臼锉逐渐增大直径,锉至髋臼顶和壁周围松质骨出血。确定并固定髋臼外杯,放入聚乙烯髋臼内杯。继续行股骨准备,屈曲髋部并逐渐扩髓,圆凿去除股骨颈骨残余。放入股骨假体,评估髋关节稳定性,安放股骨头、股骨颈假体并再次评估髋关节活动度。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

DAA组:复合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以髂前上棘下2 cm及近端2 cm为起点向腓骨头方向作一长约7 cm切口(图1a),逐层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臀大肌、臂中肌等,于臀中肌前1/3处切断,向近端分离,切开股外侧肌远端暴露股骨,切开臀小肌,使用拉钩牵开肌肉从而暴露髋关节前方关节囊(图1b),经阔筋膜张肌与股直肌间隙进入髋关节囊,结扎旋股动脉分支。T型切开关节囊,暴露并截断股骨颈。下肢内收、后伸、外旋,取出股骨头。其余步骤同PLA组,但DAA组不放置引流管。

术后2组均予以抗感染、抗凝治疗及预防并发症处理。PLA组在术后24 h内视患者恢复情况予以拔除引流管,2组患者麻醉清醒后进行床上(髋关节)功能锻炼,并逐渐进行下穿活动。

a:切口设计;b:暴露前方关节囊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围术期指标,髋臼假体影像学结果(术后1 d行骨盆正位X射线检查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安全率)[11-1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2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得分范围0~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1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与PLA组比较,DAA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而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更优(P<0.05),见表2。

表2 2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髋臼假体影像学结果

术后1 d,2组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角度及安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1 d髋臼假体影像学结果比较

2.3 患者并发症情况

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DAA组5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予以甲钴胺静脉滴注及扶他林局部外用后,3例症状于术后1 d消失,2例出院后继续服用甲钴胺,症状于术后3个月消失;PLA组7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治疗同DAA组,3例在术后1 d症状即消失,4例在出院后继续服用甲钴胺,3个月后症状消失。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假体移位、松动等现象。DA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7%(5/153),PL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3%(7/1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9,P=0.494)。

2.4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随访期间无失访患者,随访率为100%。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6个月、1年Harris评分均增高(P<0.05),且术后1年Harris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P<0.05)。DAA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LA组(P<0.05),而2组术前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Harri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部位最深的关节,髋关节疾病导致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经保守治疗难以完全缓解,且其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患者骨折、残疾甚至死亡的风险[14-15]。THA目前已成为骨科领域最为成功且可靠的手术方式之一,据报道,每年约有100万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通过THA获得接近正常生活的能力[16]。而入路方式、假体质量及手术操作等则是影响THA安全性及患者预后水平的重要因素[17]。研究指出,以PLA为代表的传统手术入路临床应用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对于治疗髋关节疾病临床疗效稳定[18]。然而也有研究认为,DAA更符合外科微创理念,适用人群和应用范围更广[19]。目前关于THA入路方式的选择,临床尚存分歧。

本研究结果显示,DAA组较PLA组手术时间更长,而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更优,与既往研究结果[20-21]基本一致,表明DAA较PLA对THA患者创伤更小,切口美观度更高,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手术费用更低。分析原因认为,PLA要求切断外旋肌群,尽管利于术野暴露,但导致术后恢复变慢;而DAA经阔筋膜张肌与股直肌间隙进入髋关节囊,无需切断任何肌肉及肌腱,对外旋肌群及其他组织损伤较小,因此术中出血量控制更好,手术创伤也更小。DAA较PLA对股骨侧面术野暴露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因此,DAA手术时间更长。此外,DAA对术者要求更高,除需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外,还应有丰富的THA手术经验,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和较高的学习成本。

髋臼假体位置直接反映术后的稳定程度,也是评估THA手术成功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22],目前临床常以髋臼前倾角、外展角评估髋臼假体稳定性。研究表明,髋臼前倾角角度扩大可使局部应力增大,加重关节损害,且可导致前脱位发生概率上升[23]。因此,应重视THA中髋臼假体安全性,纠正髋臼假体不良位置。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术后1 d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角度及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处于安全区域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2组髋臼假体安全性均良好,表明DAA与PLA对THA患者术后髋臼假体的位置无明显影响,均可保证其处于稳定状态。但本研究对THA术后髋臼假体位置的探讨存在时间上的不足,仅对比术后1 d的差异性,关于2种手术入路对髋臼假体位置中、远期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随着DAA在临床中逐渐广泛应用,其并发症也逐渐受到关注。Macheras等[24]研究报道,DAA关节置换术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7%;本研究DAA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27%,与以上研究结果接近。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THA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对症处理。本研究进一步发现,DAA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低于PLA组,而2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短期内DAA较PLA更有助于改善THA患者髋关节功能,对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DAA较PLA创伤更小,切口美观度高,费用更低,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安全性较高,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快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具有更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但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临床资料来源单一,观察指标有限,关于2种入路方式对THA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预保温防止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效果分析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