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清洁生产审核》教材编写与实践
2021-06-07朱邦辉陈冉妮
朱邦辉,陈冉妮,潘 琼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1 教材编写背景
1.1 教材编写意义
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需要将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等作为基础[1],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而教材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教材的应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2]。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探索 “清洁生平审核”课程新型态一体化教材改革的新思路,所谓“一体化教材”也称作“立体化教材”或“多元化教材”,是指依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纸质教材为基础,把多媒介、多层次、多用途和多形态的教学资源以及多种教学服务融为一体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3]。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产教融合办学项目的物化成果,有利于保障多种环境下的教学质量[4]。
1.2 教材编写理念
实践证明,清洁生产在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清洁生产审核课程成为了生态环境类专业必开的核心课程之一。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推行清洁生产的技术能力。本教材编写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为组织形式,强调清洁生产审核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注重清洁生产审核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力求表现形式新颖。
1.3 教材建设成效
《清洁生产审核》(ISBN9787122300126)教材2017年9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3年来,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材内涵建设,逐步形成新型态一体化教材,已成为北控水务学院“产教融合”办学项目的物化成果之一,该教材2020年被认定为湖南省级职业教育优秀教材,并推荐参选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
2 教材结构设计与内容编排
2.1 教材编写团队
教材编著队伍缺乏校企合作思维是导致教材的编制与选用存在教材与专业标准对接度不高、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问题[5]。《清洁生产审核》教材编写团队由学院骨干教师和一线技术骨干“双团队”共同组成,编写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10名,其中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2人。编写团队成员90%具有“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执业资质,近5年期间,团队教师在化工、陶瓷、机械、建材等诸多行业开展了大量的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审核经验。教材编写团队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进行教材设计、编写与资源开发,以培养“清洁生产审核师”为目标,全面对接课程教学标准,培养能够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咨询、企业清洁生产化改造和绿色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2 教材结构设计
当前,很多高职教材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系统建构相对欠缺,体系缺乏统筹,而反映出教材内容的设置不够系统[6],而自编的应用型教材是重构应用型课程很好的选择[7]。《清洁生产审核》教材全面对接课程教学标准,以培养能够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咨询、企业清洁生产化改造和绿色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将教材整体结构设计为5大模块10个项目27项任务。以岗位任务确定5大模块,包括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审核方案、审核成效、审核验收,形成清洁生产审核课程模块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设计2个项目,共计10个项目,分别为审核基础、筹划与组织、预审核、审核、方案产生与筛选、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审核报告验收、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项目对接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培养核心职业素养;每个项目设计2-5个任务(问题),共计27项任务(问题),各任务辅以真实丰富的企业审核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图1)。
图1 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结构
教材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丰富的清洁生产审核案例库,再现企业实践情景,使教材更加情景化、动态化;另外,增加职业教育素养内容,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的要求,同时融入思政元素。
2.3 教材内容编排
教材内容采用“一线两点”,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连接知识点和技能点[8]。《清洁生产审核》教材内容采用直线式编排设计,以清洁生产审核程序、评估及验收为教材主体框架,内容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将每个企业项目实施分解为一系列的任务,以多个任务的形式展开,任务细化为具体程序,分解知识点和项目的解决要点,每个任务知识点,辅以真实案例素材讲解,培训学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能力。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要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才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及时做出调整与优化[9]。教材内容反映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选取整合了食品企业、制药企业等典型企业的案例,教材结构反映生产过程,体现项目化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材还要在每个单元具体运用中明确技能与知识的切入点[10]。以某陶瓷-电瓷企业为例,在预审核阶段需完成6个任务,即:任务1企业基本概况的梳理,任务2厂区平面布置图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任务3原辅助材料、能耗和产排污现状分析;任务4清洁生产对标分析;任务5确定审核重点和设置清洁生产目标;任务6提出预审核阶段清洁生产方案,使学生掌握预审核的工作程序,掌握《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规章制度,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3 教材特色与创新
3.1 校企共商,确定教材框架及内容
本教材建设团队由学院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校企密切合作,共商教材框架及内容,教学设计科学实用。教材适用对象包括校内环保类专业教师、学生以及校外从事清洁生产相关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同时也适于非环保专业学生和社会学习者。
3.2 校企共建,制作工作手册式教材
本教材内容由校企组成的课程团队科学分工、共同建设,教材结构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将多个真实的企业清洁生产项目实施分解为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形成了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多个任务的形式展开,任务细化为具体程序,分解知识点和项目的解决要点,体现项目化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3 校企共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合作企业利用清洁生产教材及线上资源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员工培训,至今湖南产学研公司等3家校企合作单位已组织员工培训3次,培训员工30人次,有效提升了员工的业务能力,强化了开展环保服务的专项技能。教师通过引用资源库课程资源创建了智慧职教MOOC课程以及职教云个性化课程,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实现满足了“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3.4 校企共育,强化课程产教融合力度
产教融合典型工作岗位分解,实现核心能力构建实践课程体系[10]。通过清洁生产教材的编制,深化校企合作关系,使师生收获更多的实践知识与能力,也为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另外,借助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得以及时补充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整合了食品行业、制药行业等15个行业的案例,精心设置了19个实训项目,每个项目的内容编排都按照项目式教学法进行,包括项目目的、项目任务、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拓展、知识链接等,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逻辑,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体现模块化、系列化、项目化。
4 教材实践应用及推广效果
4.1 校内教学使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该校教材使用量超过1300本,该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环境工程技术、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等专业从2018年开始选用本教材。从近3年的教学效果数据分析,学生查看清洁生产审核案例参与率超过90%,测试任务的参与率达85%,知识目标达成度为80%,学生对教学环节的满意度调查在92%以上,实训项目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总评分别为87.1分、89.1分和93.6分,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从师生对教材适用性评价分析,师生对教材适用性(满足)认可度高达93%以上。
4.2 校外教学推广情况及社会影响
外校教材使用量超过2300本。根据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管理系统的销售数据,本教材使用高校数已有30所,因部分销售数据(约500本左右)无法确定使用单位,实际使用高校数要超过30所。使用单位包括23所高职院校,7所本科院校,这充分说明本教材有较好的适用性。
5 结论
本教材编写采用校企共商共建共用共育的模式,教材内容基于清洁生产审核师工作岗位,设置5大模块10个项目27项任务,配套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融合清洁产业的工艺技术和环保院校的教学资源,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