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幼保健院户外康复景观设计

2021-06-07宋潇玉

绿色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医护使用者妇女

刘 荣,李 薇,宋潇玉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

1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当代新的医学观倡导医院环境设计考虑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影响。为促进患者恢复,医院环境中需要更多自然元素[1]。妇幼保健院作为专业性妇幼保健机构,主要服务对象为妇女与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不仅需要在医疗技术上提供支持,更需要在环境设施上提供关怀,创造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帮助在院期间的康复疗养。

2 康复景观

古希腊人为患者康复开出睡眠花园的处方;古罗马时期的部队医院为促进患者康复,将花园与开阔的空间整合起来;西方早期的修道院中为患者提供了庭院花园;在17、18世纪,人类对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促进了医院设施的完善;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期,参与户外环境活动的精神病人在精神健康上得到改善;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早期,通过呼吸新鲜空气和照射阳光,有助于肺结核等患者的康复;20世纪初,西方开始设立康复医疗专业;两次世界大战后,康复花园、园艺疗法作为有助于患者康复的方式被广泛推广实践[2]。

1984年,罗杰·乌尔西里发现被分配到有自然景观房间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康复效果较好[3]。1991年,格斯勒尔首次提出了康复景观的概念[4]。其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提出了康复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乔安妮·威斯特法尔对康复景观类型进行了实践调查[5]。发展至今,西方学者对康复花园研究主要围绕:理论研究,理论发表,协会成立,实践项目四个方面开展[6]。中国学者在西方理论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研究与实践。针对妇幼保健院室外环境设计,提出“庭院化”设计,自然环境可以降噪,净化空气,有助于病人情绪稳定,身体恢复[7]。走进自然是康复的最好良方,在自然环境中游赏、休闲、娱乐可明显改善心情、恢复信心、减缓压力。康复景观所表现的康养功能,使其适用于医院、公园、街道、花园等场地,为使用者提供康养功效。

3 妇幼保健院户外康复景观设计

3.1 使用者分析

3.1.1 儿童

儿童对于世界总是充满好奇,从看见光、听见声音,到走出第一步,喊出第一个字,每件事都推动儿童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儿童首先认识的世界即是“家”,有熟悉的人、事物、气味、声音等,儿童对于这样的世界是具有依赖性和安全感。当儿童在身体上受到疾病困扰时,由于其年龄小、思想和行为不成熟,在陌生的环境中就会有不配合的行为表现,在设计时,需考虑儿童的好奇心理、好游戏心理、合群心理、热爱自然环境心理等心理特点,为儿童提供安全的活动空间,通过转移儿童注意力,缓解儿童不适感与陌生感[8]。

3.1.2 妇女

妇女的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处于孕产期的妇女更需要医院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家属的悉心陪伴,在医院检查或待产期间,适宜的户外空间供妇女散步、交流、休息对其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9]。对于非孕期妇女,医院是解决健康问题的关键场所,更需要保护妇女的安全与隐私。

3.1.3 医护

医护工作者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下,压力与焦虑并存,在局促且单调的空间中,更易受其他事物影响。医院的户外空间是医护工作者最理想的休息空间,呼吸新鲜空气,观赏自然植物,安静与私密的环境,可以缓解其紧张情绪,保证医护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工作心态。

3.1.4 家属

家属是就医人员适应环境医院环境、帮助治疗的最好陪护,也是承担生活护理的最重要人物。因此对于家属,需要有安静、舒适且有私密的空间,在空间中得到关怀,感受到压力释放与身心放松,能够更好地支持和照护病患。

3.2 特殊性分析

3.2.1 人群特殊性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10]。儿童与妇女作为社会相对弱势的群体,在特殊时期内,其身心发展都较为脆弱。以孕产妇为例,在经历巨大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或抑郁状态,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子女的正常发育[11]。

3.2.2 行为特殊性

妇女与儿童的行为活动具有明显差别与目的。妇女行为更多以静态活动为主,例如散步,静坐等,有利于身心恢复;儿童考虑其天性活泼,更愿意以动态活动为主,例如奔跑,嬉戏等,强烈的好奇心,使儿童更有探索精神,因此需要在安全的基础上保证妇女与儿童在医院期间有合适的活动空间。

4 实例分析

4.1 项目定位

项目场地位于中国西部某市,占地面积约7万m2,为该市妇幼保健院户外空间。设计以康复疗养、休息放松、社交娱乐为主要目的,需满足妇女、儿童、家属、医护、周边居民等人群的使用需求。

4.2 设计目标

以康复景观为设计方法,达到康复疗养的效果,同时满足不同使用人群在空间活动中的需求。保证儿童在安全的前提下,参与户外活动、社交、体验自然等。为妇女提供释放压力、排解情绪、交流沟通的环境;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休憩、放松、交流的环境;为家属提供休养、社交的环境。

4.3 设计原则

4.3.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作为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医院设计中,道路交通规划、植物配置、照明设施、管线铺设、小品材质等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安全的环境给人以舒适、放松的感觉,更能感知到身边事物的温度。场地安全感的提升,疗愈功能也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4.3.2 人性化原则

空间上设计不同功能分区,满足不同人群使用需求;设计上体现合理的人体尺度,便于在空间中的活动与休憩;文化上通过小品、雕塑、宣传栏等方式,传递积极能量。

4.3.3 艺术性原则

具体的标识系统方便使用者使用各个功能分区,了解场地以及认识场地。具象或抽象的小品、雕塑带来的是内心的思考与冥想,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认知。

4.4 设计方案

4.4.1 总体布局

强调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保证使用者在区域内活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突出康复景观设计方法,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康复设施与活动空间,打造康养休闲的空间主题,营造轻松舒缓的体验感受。设计以流线型为主,运用于道路、小品、座椅等基础设施,增加了空间的律动,水景、草坪、花镜、密林等不同活动空间,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图1)。

图1 总体布局

4.4.2 功能分区

“一心两区”的模式将康复景观、知识普及、交流、社区服务空间有效结合起来,将医院使用人群与周围居民联系起来。一心为中部开放式大草坪活动区,使用对象以儿童、家属、周围居民为主,为使用者提供开敞环境,便于儿童在场地中奔跑游戏,周围设有休息设施,便于家长对儿童的监护,可满足动态活动需求。两区分别为西部半开放式康复疗养区和东部半封闭式休闲游憩区,使用对象以妇女、医护、家属、周边居民为主,西部临近住院部出入口,便于妇女儿童进入场地,该区域设有水景、花镜、宣传栏、座椅等多种设施;东部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林下步道可为使用者提供安静、私密空间,可满足静态活动需求(图2)。

图2 功能分区

4.4.3 交通分析

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亲水系统、人行系统、三大出入口和生态停车场。亲水系统主要围绕水景区域设计,在不同深浅的区域可感受水声的不同,可亲手触水,可为使用者提供休闲放松的景观空间;人行系统为主要步行区域,道路宽敞、平坦,可为使用者提供散步、休息的功能;三大出入口主要满足西部住院部使用者进出,北部和东部的出入口主要满足周边居民及其社会人士进出;生态停车场位于北部入口旁,便于停车后进入(图3)。

图3 交通分析

4.4.4 视线分析

在视线较好区域布置景观节点,提供合适的休息亭等。环主要景点区域布置游览步道,提供多方位的视觉效应,达到步随景移、多维景观体验。在适当区域设置双通廊道,将内部景观渗透周边,为周边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也为园区增添更多人气(图4)。

4.4.5 植物设计

以安全性为设计前提,保证使用者在空间中的健康安全;以适地适树为设计原则,保证植物健康生长,营造康复疗养环境;以五感体验为设计理念,提供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空间体验。在中部草坪区域为使用者提供放松心情、舒缓情绪的空间,周围以雪松、香樟、广玉兰为基调树种,其中雪松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香樟枝叶散发香气,可凝神、净气、驱虫,广玉兰花白,有芳香气味,配榉树、鹅掌楸等色叶树种,可营造出健康舒适的空间体验;西部区域设有规则式银杏树阵和不规则式树池,为使用者提供不同使用空间,柠檬桉、桂花、女贞、杜鹃等植物,兼具气味与造型,可净化空气,吸引更多使用者进入场地;东部空间设有李树、杨梅等观果树种,银杏、红枫等色叶树种,桂花、腊梅等闻香树种,可为使用者营造五感体验与康养休闲的活动空间(图5、图6)。

图6 树池效果

5 结语

妇幼保健院作为妇女儿童专业性健康治疗医院,其医疗技术、设施环境、医患关系等问题均影响入院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景观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之一,有利于儿童、妇女、医护、家属等人群在空间进行康复性活动,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恢复与发展,更有利于医院形象的转换与改变。因此针对专业性强、使用人群特殊、健康需求明显的户外景观空间,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与设计,考虑不同的使用人群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特殊性,结合实际情况,营造出健康疗愈的景观环境。

猜你喜欢

医护使用者妇女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抗疫医护共赴樱花之约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当代妇女的工作
抓拍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