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在美丽街区绿地建设中的体现初探
——以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美丽街区绿地建设为例
2021-06-07王缨
王 缨
(上海城建养护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201204)
1 社区文化的定义和作用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1]。作为社会结构之一的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发展社区文化,可以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倡导健康的民风民俗,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1]。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积极的导向性。
2 街区绿地与社区文化的关系
在城市生活中,常常会注意到这样的现象,生活在洁净优雅社区环境中的人们,其言谈举止、道德修养、精神状态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文明水平,相反有些生活社区环境脏乱不堪,甚至基本生活条件都无法保障,则人们情绪不振、焦躁不安,其文明水平和生活质量都较差[2],这说明良好的社区环境对社区人们的言行、心态具有积极良性的影响;而这样的社区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又形成了特定的社区文化。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作为社区文化活动场地之一的街区绿地,既能提供人们工作、学习之余休息和疗养的场所,便人身心愉悦,同时又能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对提高社区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品位和文明程度,起着推进作用[3]。
3 街区绿地现状问题分析
花木街道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总面积20.93 km2,区域里面有联洋国际社区,也有未开发完全的培花社区。各个社区由于缺乏整体系统合理地布局,很多街区绿地又一味地强调有绿即可的简单效果,绿地内的植物或色调品种单一,或因大面积种植而失去了园林景观应有的作用,往往出现“有绿无景”的街区绿地与渴望场地的社区居民遥相对望的尴尬境地。据调查,这些“有绿无景”的街区绿地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街区绿地景观面貌不佳
如东建路与锦安东路十字路口约200 m2的转角绿地,被一整块普通的绿色花坛满满地占据,反成为十字路口既醒目又乏味的一隅。
3.2 街区绿地各项功能不足
如东建路锦和路的东城绿地,以植树为主,树与树的空隙处便成了“理想的”停车位,纵观整片绿地,既脏又乱且杂,由于该绿地功能混乱不明,使社区最基本的安全感急转直下。
3.3 街区绿地缺少文化氛围和主题思想
如前程路锦绣路东南转角处,虽有一块约800~1000 m2的绿地,却因该绿地内植物长势弱、色调单一,占地面积大,又不可入内,而显得平淡乏味,成为了一个无名无姓、无人问津的“无人区”,贫乏空洞的景象与同街区的浦东图书馆书韵飘香,人文昌瑞的文化格格不入。
3.4 街区绿地景观价值体现不够
如杜鹃路海桐路东北角有一面积约1200 m2的三角形绿地,放眼整块绿地都是红衬绿的色调,绿地品种单一,既没有可供路人休憩的长椅,也没有可供欣赏的景物,成片的草坪更没有遮荫蔽日的闲适。
4 社区文化在美丽街区绿地建设中的体现
街区绿地主要为周边社区服务,具有开放型特点,是社区文化交流的场所,在良好的街区绿地环境中,人们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生活、强健了身心,营造了充满和谐、团结、和睦、乐居的氛围,广大市民成为社区文化的参与者、组织者、受益者,打造了富有激情的人文社区[4]。对此,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在“美丽街区”建设中,从街区绿地的植物造景、主题和立意、各项功能、景观价值等方面着手[5],通过提升街区绿地的品质深入推进“美丽街区”建设,发挥街区绿地良好的共享平台环境,让社区居民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归属感、踏实感、幸福感[6]。
4.1 社区文化通过美丽街区绿地的植物造景来体现
以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实地场景,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以形、色、意相融合的视觉盛宴,带给人们美的感受[7]。
海桐路杜鹃路口绿地以月季为主角,建成一个占地约1200 m2的月季园,园内展示不同姿态、不同品系月季,通过多色月季品种的高低错落、明暗交织,突显远、中、近空间层次感。园内设有弯曲小径,曲径两侧搭建花型拱廊,曲径通幽。而拱廊周围也点缀了直径2 m多高的圆形球体攀爬支架,种植了妃红粉、樱桃红的藤本月季,生动在展示了藤本月季的魅力和风采。园路的出入口两侧种了地径粗壮的树状月季,将这个景观的层次和视觉效果拉高,显得精致夺目。
金松路迎春路绿地通过庭院式搭配、植物色彩、空间层次、“枯山水”等手法营造整体效果。绿地主调选用颜色素雅、形态柔和、开花的常绿植物,通过植物色彩的高低错落、明暗交织,突显远、中、近空间层次感,再引入日式园林的“枯山水”,增加“水”的元素,以大量的绛红色火山岩和莹白色碎石画饰地面,隐隐有黛绿色围边分隔出堤岸流水,红为岸,白为水,水波清扬,一抔流沙,一瓶信,流转出旧时光的点点记忆。
东建路锦安东路转角景点加入了花境、彩绘、小径等多重元素,使整个景点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明暗有度、突显丰满。如景观区域的中央是一条由蜿蜒曲折的碎石小径,供游人步入赏景,脚边的一块块景石上画着精致的人工彩绘,展现了硬质景观与艺术创作带来的色彩感染力。小径周边的花坛,抬高了整个景观的层次和体量,以组团形式呈现的多年生花境,植物层次高低错落、色彩艳丽夺目,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搭配。在花坛中,竖立着定制彩绘艺术景观屏风,其材质通透环保,造型独特、充满现代感,彩绘的元素通过几组屏风的组合,勾绘出城市的缩影。在夜晚通过灯光的折射,呈现出绚丽的光芒,给夜晚增添无限的艺术气息。
4.2 社区文化通过美丽街区绿地的主题和立意来体现
以隐喻、象征等方法,建设出美感与内涵兼具的街区绿地文化,引导市民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8]。
东城绿地景点《光阴的故事》。景点有两个特色,一个是绿地内的门球场,门球场建成后便逐渐成为众多退休老人交流、娱乐的最佳运动场地;另一个是临绿而立的海桐小学,每天上学放学时刻都能看到一群群天真嬉闹的孩童。老年与童年的邂逅,串起了一个个光阴的故事,在时间故事里留下深深浅浅的记忆。故此,东城绿地以“光阴的故事”作为主题,并在门球场与校门口两条路的交汇处设立了“时钟”的景观雕塑小品,寓意着时间的宝贵,提醒着人们在这既短又长的时间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更懂得时间的珍贵,也能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彼此的相处也更加和谐交融(图1)。
前程路锦绣路景点《馆外书香》。人生就如一本书,有的平淡,有的跌宕,人生篇章因各不相同而显得精彩纷呈。于是,在前程路锦绣路绿地的建设中,借用临近的浦东图书馆的“馆”,围绕人生这本五味杂陈、色彩斑斓的书,以“馆外书香”为主题,利用绿植的造型和布局与附近浦东图书馆建筑遥相呼应,以树香对应书香,营造探寻、思索、品味书香的人生驿站。结合实际地形,因地制宜地开辟了一条通往东西的曲折小路,路的一头是通往心灵的万卷书楼(图书馆),一头是抉择左右的十字路口(锦绣路口),寓示着人生的各类选择,如何走好每一步,必须自己去斟酌和体会(图2)。
图2 锦绣路前程路口《馆外书香》
东绣路花木路景点《运动的城市》。绿地景点的背景处是一组颜色翠绿的防腐木栅栏,起起伏伏的栅栏,喻示着运动中脉搏跳动的节奏,充满了生命力。栅栏上装点色彩鲜亮的、运动着的人物剪影,或是跑步,或是舞蹈,或是骑行,散发着汗水与青春的写照。植物的运用同样以鲜亮的色彩和层次去搭配,栅栏前端是蓝紫色系鼠尾草唱着主旋律,靠近栅栏脚下则点缀着大朵大朵的彩色绣球,让人感受到夏天那一丝丝凉意,栅栏的后方是观赏草及墨西哥鼠尾草的基调,相信夏去秋来,也定是飘逸柔穗的美好景致。“运动的城市”旨在唤醒人们那颗崇尚运动、热爱生命的心,生命离不开运动。
金松路迎春路景点《来信》。以对当年书信形式的怀念,重拾这份心境,在有中国邮政建筑背景的金松路迎春路设置了以“来信”为主题的景点。以点状的布置手法为主,带状的偏硬质景观留白为辅,小体量里因地制宜,疏密得当,配以中国邮政的背景烘托,彰显出于尘嚣中得一隅清闲,鱼书雁信的庭院意境。
4.3 社区文化通过美丽街区绿地的各项功能来体现
优化绿地功能,搭建休闲娱乐场所和信息交流平台,以适合更多的、不同爱好的受众群体[9],包括喜欢娱乐的老人、淘气贪玩的儿童、求知好学的学生、接送孩子的家长、热爱健身的青年等,营建健康的生活场景。
花木街道进行的美丽街区改造更新,更多注重了人的参与性,把人的需求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各项功能都是围绕社区的人来进行。在东城绿地中设置候学等待区和宣传廊,保障街区有序环境。候学区域内为家长提供了等候用的座椅长凳,家长们可以安静地坐在候学区的长凳上,耐心等着放学时间的到来,东城绿地中还设置了门球场、儿童游乐场、菜园试种区等,为各类人群的驻足停留提供了空间,增加了绿地的各项功能。樱花路绿地在与商铺衔接的地方设计了多个出入口,保证商铺人流的进出;入口设有停留场地,为人流的汇集和疏散提供了缓冲空间。
4.4 社区文化通过美丽街区绿地的景观价值来体现
以绿地的观赏性、休闲性、学习性等,满足人们越来越强调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10]。
4.4.1 浦建路锦绣路口景点
借原有的老榆树搭建广场,人们在广场上休闲交流时,可见刻着游鱼的景墙下铺设蓝色石英石,象征年年有余、金玉满堂。倾倒的花钵流淌出一片热烈的草花,配以绿地衬托,加之纯白画架框景,远看一幅画,近看一处景,花随风动,画有影移,使身处其中的人们心仪悦之。绿地景观整体体现向上的精神和蓬勃的姿态。
4.4.2 花木路芳甸路口景点
通过设计层叠的花钵,构筑鲜花之门,通过波浪形的线条,托起鱼形花槽,亦静亦动中,表达了新时代不畏困难的开拓精神以及海纳百川的上海精神。提升后的花木路芳甸路夜景熠熠、冬似童话。打造出了一个万象争鸣、海纳包容的花木新象。
4.4.3 芳甸路迎春路口景点
绿地位于人流量聚集的商业圈,远处就能看到立于绿地上的一个个肚子滚圆、萌态可掬的青蛙艺术垃圾桶张着扁扁的嘴巴。可爱的青蛙垃圾桶四周搭配以干净利落的多年生花境植物,色彩缤纷,便于打理,宿根花卉百花齐放,色叶灌木精致丰满。过路的行人,在路口等待红绿灯的路人在被此景致逗留的时候,自然由青蛙垃圾桶联想起爱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
4.4.4 东绣路浦建路口景点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象征着时代的希望。东绣路浦建路绿地景点以附近浦南幼儿园为契机,以朝气的花型设计,塑造新时代下新的希望与梦想。该绿地景观以铁艺雕塑搭配红绿草勾勒出积极向上的整体造型,通过铁艺造型勾勒出花朵的样子,用红绿草作为雕塑的主要种植植物,并搭配各种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植物,如蓝色的蓝花鼠尾草,彩色的五色梅,橘红色的超级凤仙,彩叶的花叶美人蕉,金黄色的孔雀草等,更好地衬托了该景点的雕塑。整体景观体现了孩子们各样的神态、丰富的梦想,展现出新时代下的新起点,新希望与梦想(图3)。
图3 东绣路浦建路口《梦想.希望》
5 结语
“街区是适合漫步的”,这句话道出了城市该有的情怀,也是一个城市该有的温度,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更加怡人[11]。在花木街道美丽街区绿地建设中,通过充分了解绿地周边环境特色及地形地貌,融合周边人文地貌,调整植物分布,增设园路、坐凳、地坪、小品等,街区绿地美观度和功能性均大幅提升,在提高了街区整体颜值和品位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花木街道街区绿地景观特色多样化的发展。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条街巷都有自己的故事,久而久之便沉淀出自己的文化,而文化是生活的必需品。在街区绿地建设中,一方面,通过营造优良的绿地文化氛围,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在这里交流,传递各自喜好,取长补短,融合不同风俗,潜移默化的传承文化;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提高社区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培养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着社区人文品质的健康发展,这也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