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实践研究
2021-06-07冯晓乐
熊 杰,冯晓乐,余 颉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1 引言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关键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贯彻“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3]。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强化劳动教育十分重要[4],但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较少,亟须加强。笔者所在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对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建设、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挖掘“课程劳育”的内涵价值及实施路径,以期总结有效经验,为高职院校构建劳动实践育人体系提供参考。
2 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内涵价值
课程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课程劳育”的基础在于“课程”,课堂教学是课程劳育的重要实施途径[5]。《意见》提出,要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6]。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其转化为日常教学,有助于改变劳动教育不受重视的局面,突显劳动教育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现课程劳育[7]。
3 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建设
3.1 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要在对学校和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把握课程理念、目标、实施、评价等要素,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知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各个劳动项目,激发学生劳动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劳动。2020年9月,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园林建工学院为试点,对其大二学生开设了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构建了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实施框架,如图1所示,每周2学时,总共36学时(图1)。
图1 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实施框架
实践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实施应该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在项目的准备、组织、实施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的劳动实践教育[8]。同时,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要适应职业教育属性,把学科知识、专业技术技能、职业素养转化为劳动教育资源,使学生适应职场要求,以培养能胜任企业、行业相关职业岗位的新型劳动技能人才。
3.2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劳动教育的质量。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积极引进具有劳动实践背景、企业工作背景、技能大赛指导背景的人才,同时依托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让大师、劳模、名师等带领学生进行劳动,学习技能,从而构建搭配合理的“双师型”劳动育人师资队伍。
园林建工学院2019级共有902名学生,包含了园林技术专业(专本联合)1个班29名学生、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6个班209名学生、园林技术专业(植物造景方向)4个班142名学生、园林技术专业(花艺与装饰方向)1个班27名学生、风景园林专业2个班100名学生、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4个班149名学生、工程造价专业4个班158名学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个班69名学生、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个班19名学生。结合9个专业(方向)的学科特色、专业(方向)侧重点和学生特点,每个专业(方向)选取了1名具有企业工作背景或者技能大赛指导背景的劳动教育教师,打造了一支“双师型”劳动育人师资队伍,有效履行劳动育人的使命。
3.3 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劳动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立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任务和使命,培养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新型劳动人才。劳动实践课程资源要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要将“基础能力、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融为一体,要立足于课堂、校园、企业等培养平台,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劳动价值有机融合,教学内容与劳动内涵完美契合[9]。同时,劳动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知识有所侧重,要保持专业技能和劳动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防止为劳育而劳育的情况发生。
3.4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开展和实施进行“价值判断”,构建劳动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对教学情况进行实时反馈,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劳动教育必修课的教学质量。
劳动教育必修课构建了多元化劳动考核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企业专家等[10]。通过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学生自我意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发挥企业专家评价作用,结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实习实训效果。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他评和群体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涵盖了学生劳动实践的整个过程,包括:实施准备、实践过程、劳动结果等阶段,客观、全面地对学生劳动实践各个过程、环节进行跟踪考核、量化考核。
4 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实施
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的行为模式、心理特点和知识认知,将劳动教育元素融于课堂、融于实践,不生搬硬套讲解劳动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2020学年至2021学年第一学期,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不能进行校外实训,在此情况下,园林建工学院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利用校内条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科知识相结合,盘活相关实践资源,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劳动实践。
案例一:园林技术专业(植物造景方向)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课程设计理念,开展了“发现生活”“美化校园”“创新课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美化、治理校园、教室、宿舍等环境,让学生在日益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收获劳动的成就感,从被动美化治理校园环境转变为主动美化治理学习生活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案例二:园林技术专业(花艺与装饰方向)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结合学校实际与专业特色,进行了“中式插花义卖”“鲜花花束义卖”“艺术压花义卖”等实践活动。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制作花束、花篮、手捧花等鲜花小品和书签、耳环、项链等压花小品,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统一起来,义卖活动让学生不仅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带来的乐趣,同时在劳动过程中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团结合作、创新等职业能力。
案例三: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基于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比赛,以武汉市选拔赛、湖北省选拔赛的比赛项目、技术文件等为教学主线,设计各个劳动实践项目,让学生们在校内园艺实训基地分别进行植物种植、园林小品建设、道路平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劳动的同时了解如何进行园林工程的施工与管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案例四: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据点,以“美化实训室”“实训器材分类”“整理实训室”等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在基地实践中学习实训器材认知、保存、使用等专业技能,在技能学习中感受劳动乐趣,提高实践能力。
园林建工学院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身边的社会热点、企业岗位需求为实践主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学生的劳动项目参与度从40%提升到85%,有85%的学生劳动观念从被动性“要我做”转变为主动性“我要做”,90%的学生从“轻视劳动”转变为“尊重劳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了学生刻意回避劳动、怕苦怕累、眼高手低、嫌弃体力劳动的现象。同时,教师和企业专家表示,学生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地实践活动,增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合作、创新等能力,实现了课程育人的目的。
5 结论
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参与度高,实现了有效实践。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让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劳动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结合,使高职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步入企业和社会,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新型劳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