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利用调查
2021-06-07郑进烜蔡文婧余昌元郑静楠华朝朗
郑进烜,王 勇,蔡文婧,余昌元,郑静楠,华朝朗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1 引言
人工栽培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人工繁育基地的建立和规模化集约栽培,不仅丰富了林业生产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和生态防护树种的种源,而且有利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发展,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挥[1]。2012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原云南省林业厅)随即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组织了区域内分布物种的调查,并增补了17种野生植物物种的调查[2];对境内有栽培的野生植物均列入调查范围,旨在进一步摸清全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本底信息和消长动态,全面掌握调查物种的人工培植数量化信息,为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野生植物人工培植资源和加工利用状况调查是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2,3],根据国家制定的《工作大纲》和《技术规程》,野生植物人工培植状况调查的对象包括物种调查和人工培植单位调查两个方面,调查范围涉及云南全省共129个县级行政区域。
物种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所列的野生植物、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社会关注度高的野生植物、开发利用过度和资源匮乏的野生植物物种以及其它需要调查的重要野生植物中筛选,共361种,其中全国调查物种313种,云南根据实际情况增加16种,未存在于名录中的物种32种。全面系统调查后,发现云南省有人工培植利用重点野生植物物种208种,详见表1。
表1 云南省人工培植利用的重点野生植物
续表1
人工培植单位:调查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植物园、树木园、花卉中心、苗圃、林场、自然保护区等人工培植单位(场所),重点对以迁地保护、种源保存和种源培育为目的人工培植单位进行调查。
2.2 调查方法与内容
以县为基本调查单元,采取发放表格和现地核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人工培植野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面积、栽培单位、栽培地点、种源来源、栽培目的等;人工培植单位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工培植单位的分布状况、培植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固定资产、年产值以及单位的人员组成结构等;加工利用状况调查的内容包括加工利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原料来源、产品名称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野生植物人工培植现状
3.1.1 人工培植植物的种类组成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云南省共有人工培植的重点野生植物64科208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8种,裸子植物8科49种,被子植物51科151种,人工培植的植物种类以被子植物为主。人工培植的重点野生植物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41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85种,属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2种;列为调查物种的有176种,占调查物种总数(329种)的53.50%;未列为调查物种的有32种。列为调查物种的176种中,属全国调查物种的有170种,占同类调查物种总数(313种)的54.31%;属云南省增加的调查物种有6种,占同类调查物种总数(16种)的37.50%。
列为调查物种的176种中,属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有48种,占调查名录中同类调查物种总数(190种)的25.26%;属于云南有野生资源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有39种,占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总数(62种)的62.90%。未进行人工培植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滇桐、萼翅藤、藤枣、鹅掌楸等物种都是在云南省多年未发现野生个体且原有已知分布点已经消失的物种。
3.1.2 人工培植植物的分布
调查到云南省重点野生植物有人工培植的208 个物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83 个县级行政区,分别是昆明、楚雄、玉溪、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大理、保山、德宏、丽江、怒江、迪庆和临沧的14个州(市)83 个县级行政区[4,5]。人工培植野生植物种类最多的是昆明市盘龙区,共有156 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有149 种,占人工培植物种总数的71.63%;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树木园共有37 种[6],占人工培植物种总数的17.79%。其次是景洪市,共有49 种,占人工培植物种总数的23.56%。第三是金平县,有16 种,占人工培植物种总数的7.69%。其它各县(区),培植10~15 种的有4 个县(区),培植5~9 种的有12 个县(区),培植2~4种的有32 个县(区),培植1 种的有31 个县(区)。
3.1.3 人工培植植物的面积和数量
调查到云南省重点野生植物人工培植总面积为13511.9981hm2。培植面积大于100hm2的物种有12种,分别是银杏、红椿、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喜树、金铁锁、董棕、云南黄连、白芨、石斛,以董棕、石斛等的培植面积最大,培植面积超过1 000hm2;培植面积小于1hm2的有149种。
重点野生植物人工培植总株数81 583 万余株。栽培株数大于1000 株的有82 种,占人工培植植物总数的39.42%;小于100 株的有92 种,占人工培植植物总数的44.23%;小于10 株的有57 种,占人工培植植物总数的27.40%;仅有1株的有10 种,占人工培植植物总数的4.81%。
3.1.4 人工培植植物的种源来源
种源来源含本场培育、野外采集和境外引进3种情况。云南省208 种人工培植重点保护植物,其种源来源大多兼有2到3 类,其中来源于本场培育的有48 种,占人工培植物种总数的23.08%;来源于野外采集的有186 种,占人工培植物种总数的89.42%;来源于境外引进的有92 种,占人工培植物种总数的44.23%。但本次调查的境外引进物种很多都来源于本县级行政区域以外。有较多种类的人工培植种源来源于野外采集,对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保存构成一定威胁。
3.1.5 人工培植植物的培植目的
物种的培植目的分为迁地保护目的、社会生态效益目的和经济利益目的3种类型。
3.1.5.1 以迁地保护为目的的物种培植状况
调查初步查明,在云南省人工培植的208个物种中,有153种主要以迁地保护为目的或包含有以迁地保护为目的,占云南省人工培植物种总数的73.56%。从人工培植的株数和面积看,曾经栽培但已死株数为0的有7种,培植株数仅有1株的有10种,2~10株的有44种,11~100株的有31种,101~500株的有13种,501~1000株的有8种,1001~10000株的有20种,10001~100000株的有9种,大于10万株的有11种;曾经栽培但已死面积为0的有7种,栽培面积小于等于1hm2的有127种,栽培面积1~5hm2的有9种,5~10hm2的有4种,10~100hm2的有4种,100~1000hm2的有1种,大于等于1000hm2的有1种;培植总面积为5616.889hm2,总株数为24089715株。
3.1.5.2 以社会生态效益为目的的物种培植情况
主要以社会生态效益为目的或包含有以社会生态效益为目的的人工培植物种有38种,占云南省人工培植物种总数的18.27%。从人工培植的株数和面积看,培植株数1~10株的有2种,11~100株的有2种,101~500株的有10种,501~1000株的有2种,1001~10000株的有8种,10001~100000株的有8种,大于10万株的有6种;栽培面积小于等于1hm2的有24种,栽培面积1~5hm2的有6种,5~10hm2的有2种,10~100hm2的有2种,100~1000hm2的有3种,大于等于1000hm2的有1种;培植总面积为3574.362hm2,总株数为35665681株。
3.1.5.3 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物种培植情况
主要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或包含有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物种有46种,占云南省人工培植物种总数的22.12%。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人工培植总面积7529.8716hm2,培植总株数达71915万余株,年销售总收入达16650.06万元,总产值已经达29938.93万元,年利税305.42万元,已经形成规模栽培和产值较高的物种有银杏、喜马拉雅红豆杉、金铁锁、董棕、多种石斛等,主要用于保健、药用、珍贵用材等。这些物种的规模化栽培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
3.2 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情况
3.2.1 数量和分布
调查到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共418家,分布在昆明、昭通、曲靖、楚雄、玉溪、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大理、保山、德宏、丽江、怒江等14个州(市),曲靖、玉溪、西双版纳等州市的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较为集中,曲靖市共有117家,占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总数的28.13%;其次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玉溪市,分别有80家和78家,分别占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总数的19.23%和18.75%。
调查到的418家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中,科研单位2家,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和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树木园,占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总数的0.48%;属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有21家,占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总数的5.03%;属于民营企业的有38家,占9.09%;属于个体经营的有357家,占比85.41%。可见,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以个体经营为主,主要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小规模的、培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苗圃。
3.2.2 主管部门
调查到的44家重点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中,有38家属于林业和草原部门主管,6家为其它部门主管。林业和草原部门主管的人工培植单位主要是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树木园;非林业和草原部门主管的人工培植单位是昆明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等。
3.2.3 规模
从栽培重点保护植物种数来看,调查到的44家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中,以栽培2~10种的单位居多,占人工培植单位总数的50.00%。栽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少的单位,通常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且不少单位是苗木出售为主的苗圃;而栽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多的单位,多是以迁地保护或社会生态效益为栽培目的。
将培植单位的年产值划分为大于100万元、51~100万元、11~50万元、10万元以下和无产值5个等级,则以无产值的培植单位最多,有20个,占人工培植单位总数的45.45%,排在第二位的是年产值10万元以下的单位,有12个,占人工培植单位总数的27.27%,排在第三位的是年产值11~50万元和大于100万元的单位,各有5个,占人工培植单位总数的11.36%;年产值51~100万元的单位只有2个。可见,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的年产值大部分都比较低,而且无产值的培植单位占较大比例。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部分仅以迁地保护和社会生态效益为目的的培植单位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部分的培植单位都是小规模的企业。
3.2.4 人员结构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具备高级、中级、初级3个层次人员配备的培植单位有14个,其中有13个属于事业单位,大部分是区内的植物科研机构,如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树木园等;有18个属于民营企业和12个属于个体经营企业。由此可以看出,云南省的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在以迁地保护和社会生态效益为目的的人工培植技术人员配备完善,而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人工培植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仅石槲等科植物的栽培技术人员配备比较齐全,栽培技术比较成熟。
3.3 野生植物加工利用情况
云南省有加工利用形成药品或保健品的植物主要有金铁锁、喜马拉雅红豆杉、红喜杉、铁皮石斛、金钗石斛、束花石斛、叠鞘石斛等8种[7~9];加工利用形成木制品或工艺品的主要有红椿、香樟、降香黄檀、合果木、紫荆木、喜马拉雅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榧树8个物种,其它栽培物种较少进行加工利用。
4 结论与讨论
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利用共有64科208种,植物种类以被子植物为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5种,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人工培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14州(市)83个县级行政区,培植种类最多的是昆明市盘龙区,共有156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有149种,占人工培植物种总数的71.63%。云南省重点野生植物人工培植总面积13511.9981hm2,人工培植总株数81583万余株,种源来源主要以野外采集为主。充分反映出云南省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建设和保育西南丰富种资源库的具体实践[10]。
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共有418家,以个体经营为主,分布于14个州(市),集中分布于曲靖、玉溪、西双版纳等3州(市)。在44家重点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中,38家属于林业和草原部门主管,以栽培2-10种占比最大,主要以苗木出售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的年产值都比较低,而且无产值的培植单位占有较大比例,一方面说明了云南省以迁地保护和社会生态效益为目的的培植单位占比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部分的培植单位都是小规模的企业,需要政府进行大力扶持。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后加工利用以药品或保健品为主,涉及金铁锁、红豆杉和石斛类,加工形成木制品或工艺品的主要有红椿、香樟、降香黄檀、合果木、紫荆木、喜马拉雅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榧树8个物种,说明云南省人工栽培利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很少,后续开发利用研究的种类和领域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