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绿道建设与环境修复方案设计探析
——以佛山高明杨梅河为例
2021-06-07王丽清
王丽清
(北京东方风景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
1 引言
河流是城市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载体,受到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极为强烈。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大城市都在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但是随之而来的河流污染和生态环境修复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以佛山高明杨梅河为例,探讨了杨梅河在河流绿道建设与环境修复方面的创新设计,提出了“都市森林”年轮绿道理念,可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方案,恢复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提供一定参考。
高明区是广东省佛山市5个行政辖区之一,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杨梅河位于该区,全长29 km,流入沧江河与西江河,是高明区纳入佛山市第一批“一河一策”重点整治范围的河涌。杨梅河沿线生态环境良好、景色宜人,部分区域风景如画。
2 杨梅河河道存在的问题
杨梅河部分河段长满杂树野草,两岸一直存在着工农业污染源和市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2019年杨梅河仅有2个月水质达到考核标准,生态环境亟需修复。杨梅河沿线植被良好,有一定的生态基础,通过适当的植物软景补充与生态修复,形成滨水森林绿色廊道,对接周边生态控制区域环境、建立小型动物迁徙廊道、打通区域生态联系,使南部山区生态优势向北部城区辐射,对改善高明全域生态环境有重大意义。但杨梅河沿线缺少旅游产品与基础配套设施,游客没有机会欣赏到这一片美丽山水。
3 杨梅河解决策略
3.1 设计构思
《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高明区应以“加快绿色崛起、打造岭南山林水都” 为未来发展指导思想,“加快生态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针对杨梅河的生态修复,从旅游核心吸引物-运动画廊、串联城区与皂幕山景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三大方面出发,以“年轮”为灵感来源与设计原型,设计了“都市森林”年轮绿道。年轮绿道是一次生长之旅,包括种子发芽、绿叶、开花、结果、成林以及变成年轮6个步骤,讲述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出自然的一种缩影,也隐喻杨梅河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其中旅行中可以体会时间与生命,同时又是一幅运动画廊,如图1所示。通过对杨梅河沿岸景观进行梳理与重塑、设置滨水骑行绿道,形成连接高明城区与皂幕山景区的滨水骑行画廊与绿色生态通道。
图1 杨梅河年轮绿道示意
3.2 绿道标准段设计
绿道标准段设计总体上共分为5种标准段形式,上游河道较窄(5~20 m)骑行道设计单侧布置,下游河道较宽(50~80 m)骑行道设计双侧布置,全线共设置绿道驿站6处,其中一级驿站2处,二级驿站4处。设计红线总面积约312.5 hm2,其中无需征地范围面积约236.6 hm2,建议征地范围面积约29.1 hm2,可考虑征地范围46.8 hm2。设计概况如图2所示。
图2 绿道标准段设计概况
3.2.1 绿堤观水段设计
绿堤观水段设计主要包括绿堤景观重塑和绿堤观水骑行两部分,计划对杨梅河下游段河堤绿坡进行改造,打造年轮种植池、开花小乔、灌木组团、景观石等小景点,绿堤植物景观以低矮植物组团为主以确保堤坝安全、精心布置透景线;同时将现状堤顶路改造为4 m宽彩色骑行路面(同时满足车行巡堤功能),进行年轮绿道LOGO铺设、装饰条带喷涂、趣味提示安装等设计,打造自然优美、视线良好的观河骑行绿廊。
3.2.2 亲水栈道段设计
亲水栈道段主要设计分布在杨梅河下游部分河堤内侧有较宽的滨水滩涂区域,通过铺设护坡砖,搭建小乔组团、水边滩涂、现状鱼塘、水生植物等景观,对滨水地被进行梳理与重塑、设置亲水骑行栈道与观景平台,将游客从堤顶引向河边从而获得更多的亲水机会。同时在栈道不同位置设置森林绿叶驿站,布设绿叶自行车棚、小型生态停车场、都市森林标识系统等,建设绿色城市家具,提升栈道综合功能,满足不同人员需求。
3.2.3 城市水岸段设计
城市水岸段主要设计分布在杨梅河中游区域,该区域河道与城镇呈现紧密的对接关系。
通过更新铺装与设施、增加亲水栈道、垂直绿化三角梅、提升植物组团点景等措施,对滨河开放空间进行景观改造,升级杨梅镇滨河景观风貌,为居民与游客创造更多的亲水空间。城市水岸段改造后水岸段景观层次更加丰富,环境更加优美,杨梅河更加充满活力魅力这,为市民带来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3.2.4 自然溪流段设计
自然溪流段设计主要包括溪边骑行、栈桥观景、浅溪戏水和林荫休息平台4个部分。由于杨梅河上游河道呈现美丽的溪流状态,在溪水中设置汀步、滩地、石头等,周围以植物环绕,随流水走向布置若隐若现的小路,意在营造自然野趣,对河道两侧植物景观进行梳理与重塑。另外沿河设置2.7 m宽骑行栈道,充分利用地形和环境资源,适当布置休息平台与戏水区,打造自然生态、风景宜人的滨水郊野景观,由近及远体现出发芽、开花、结果、成林的年轮景观特色。
3.2.5 山谷步道段设计
山谷步道段设计主要包括山谷中的滨水绿廊和现状鱼塘改造提升。由于杨梅河上游部分绿道向东侧山谷延伸,具有场地高差大、现场配合度要求高等问题,因此山脚下可设置景观步道,沿山势设计不同蜿蜒曲折的道路;另外选用自然木材、砾石、木平台、山地自然石块,和原始山上当地毛石作为原材料,打造原野山间步道,对山脚部分植物进行局部改造,并且对谷内一系列现状鱼塘进行景观提升,形成山谷中的滨水绿廊和游玩场地,并设计有时空光景、年轮光带等休闲活动空间。
3.3 环境修复标准节点设计
3.3.1 行走森林修复设计
“行走森林”设计为一处总面积约37 hm2的轻运动森林公园,以形成周边未来居住片区的配套休闲空间为目标。公园设计有绿叶驿站、行走湿地、行走栈道、堤顶路改造、现状山林、林荫健走、生命之初,以及亲自空间组成,行走森林的设计从现有场地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做到最小化的干预,使生态栈道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通过完善基础与配套设施,可以让游客有机会更好的接触杨梅河的自然风景,在自然中骑行健走、运动休闲,同时欣赏步移景异的山水画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3.2 休闲营地修复设计
休闲营设计为一处总面积约13.5 hm2的星空露营地,在保留现状竹山并对现状排水溪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建背山面水、环境优美的疏林露营地,白天疏林草地形成户外自然绿色运动场,晚上林缘与溪边成为露营观星的理想场所,再加上设计曲径通幽的竹林小径,竹林贵宾房与休闲空间,融合绿叶隧道、开花结果、水上森林、湖畔漫游、静心河谷等年轮主题,构造休闲之旅。并于杨梅河上游打造一处面积约2 hm2的森林活动场,主要包括年轮广场、观景栈桥、迷宫花园、拓展乐园几个部分,形成亲子互动、林下娱乐的理想场所。修复和休闲营地与交错的河道,形成“河道纵横、多点连片”的生态水网,市民出门便能享受到“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绿在人中、人在画中”的美好景象。
4 结语
河流绿道方案设计应遵循环境保护、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体验、人性化设计等原则,针对杨梅河在河流绿道建设与环境修复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河流概况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杨梅河解决策略,从设计构思、绿道标准段设计、环境修复标准节点设计3个方面对杨梅河修复改造进行了探讨,设计了“都市森林”年轮绿道,并对绿堤观水段、亲水栈道段、城市水岸段、自然溪流段、山谷步道段以及行走森林和休闲营地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杨梅河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方案、恢复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