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摆球碰撞探究仪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021-06-06董芳芳梁忠
董芳芳 梁忠
摘 要:人教版“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节中,教材提供了三种探究方案,本自制教具主要解决教材案例二中不容易保证对心碰撞、最大摆角不容易定位测量、碰撞前后瞬时速度计算繁琐等问题.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低成本材料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碰撞;探究;自制教具;等效速度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5-0061-03
作者简介:董芳芳(1987-),女,江苏盐城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学科教学;
梁忠(1966-),男,江苏盐城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人教版《物理(选修3-5)》教材“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节课的首要问题是实验方案的确定.因为实验方案是实验设计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带领学生依据实验条件,通过比较、筛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展开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一维碰撞中不变量的實验探究,由于一维碰撞存在多种形式,再加上学生对不变量表达式的猜想较多,如何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内实现对不变量猜想的验证,教师需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切入点,以处理实验数据为突破口,化解教学难点.教材提供了三种探究方案,我们选择其中的参考案例二进行探究.
如图1,把两个小球用线悬挂起来,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外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只要测量小球拉起的角度和被撞小球摆起的角度,就可以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算出摆球碰撞前后的速度,进而研究碰撞现象中的规律,去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案例思路明了,现象有趣,学生也容易理解.但笔者实际操作起来却发现要想实验成功并不容易,一是很难保证两球对心碰撞;二是小球的最大摆角也很难定位测量,还有碰撞前后的瞬时速度计算较为繁琐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装置进行了改进,自制了摆球碰撞探究仪(如图2).
1 制作材料与装置
1.1 制作材料
资料夹、塑料笔芯、笔套、考试垫纸板、普通木工板、带螺纹的金属横杆、螺母、钢球、时钟秒针、鱼线、竹签、铁丝、502胶等.
1.2 装置
2 难点克服与方案设计
2.1 一维碰撞的调节
通过移动横杆上的螺母调节摆球上的双线长度(如图4),从而调整摆球的位置,易于实现一维碰撞.两水平横杆间距可调,方便更换不同质量的摆球(如图5).
2.2 最大摆角位置的定位
利用与摆球相连的带档针的连接杆带动定位指针(如图6),可方便确定摆球摆动的最大偏转角度.图6中从左至右3个定位指针分别记录了入射球碰撞前、碰撞后和被碰球的最大偏转角度.
2.3 速度刻度盘的调零
两个由资料夹制作的刻度盘(如图6)可以分别绕两摆球的悬点转动,方便校零,即让两摆球静止时充当重垂线,使刻度盘的零刻度线与重垂线重合即可,不需要精确调节水平.
2.4 碰撞瞬间摆球速率的确定
同一组实验中,两摆球摆动半径相同,验证时只需确定速度与摆角的关系,可借助欧姆表刻度“思想”,将最大摆角对应为“等效速度”(如图7,注意刻度不均匀),可使实验验证更快捷.
3 操作与效果
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均可由等效速度盘直接读出,由图8所示,可读出v1=6.3v0、v′1=1.5v0、v′2=6.4v0,摆球质量由天平测出,表2是实验的数据记录,平均实验误差约为6.7%.
4 教具亮点
本实验材料易取,成本低,装置设计精巧,突显对原理的理解;带档针的连接杆与定位指针的配合,方便定位最大摆角位置;双线摆、可调横杆、可调螺母、重摆球易于实现对心正碰,满足守恒条件;两个独立、可调节的刻度盘,降低了装置的校零难度;运用“欧姆表刻度”思想,将最大摆角直接对应为速度,大大简化了实验的计算难度.本实验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为实验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 误差分析与改进设想
受制作工艺影响,本教具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分析如下:
(1)各种阻力影响降低程度不够.例如,定位指针转动轴处、各部件连接处的摩擦,连接杆带动定位指针时的撞击以及整个装置的振动.
(2)测量摆球摆动角度的指针定位存在不可忽视的系统误差,尤其是入射球碰撞后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改进方案如图9所示.
(3)更换不同质量的摆球进行实验时,由于球的半径以及摆动半径都会改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过程比较繁琐.因此,可以参照杠铃的原理,制作质量可以调节的摆球(如图10),将摆球两侧切去,通过增减配重片的方式来改变摆球的质量,而无需更换摆球.可以方便实验,同时减小误差.
6 结束语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利用日常用品改进实验或开发新实验.实验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现有仪器和设备,日常用品、废旧材料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低成本、高质量的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有更多亲历实验演示的机会,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江鸿,李春密.物理演示实验探究化结构要素的建构[J].物理教师,2019,40(04): 2-5+15.
[2]张维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