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导学案设计探究

2021-06-06吴丽红

新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案法治道德

吴丽红

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教学线路图,具有“导读、导思、导行”的功能,它在课堂预设与生成方面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品德学科,其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方面。教师在导学案设计制作过程中,要强化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意识,将核心素养融入导学案目标与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沃土。

一、导学案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立足核心素养

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多地立足于知识学习本身;而学科核心素养则反映了学生学习该课程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其囊括了“三维教学目标”且反映了学科目标与本质。教师在制订小学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时,需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参考。

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不同,不需要逐一体现,而是应有所侧重。如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一课中,导学案教学目标应侧重于理性精神与法治意识两项,一是让学生了解烟酒毒品的有害成分,认识烟酒与毒品对个人身体、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让学生面对烟酒与毒品时,时刻保持理性的头脑,不受欺骗、不受诱惑;二是让学生了解向未成年人售卖烟酒是违法行为,吸毒涉毒是违法行为,自觉抵制烟酒毒品,与毒品作斗争,知法学法,遵法守法。又如,在《传统美德?摇?摇?摇?摇源远流长》一课的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则需着重突出政治认同与公共参与这两项核心素养,突出中国传统美德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使其通过亲身的实践性学习来开展公共参与活动。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制订小学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目标,对于学习目标与方向的整体科学把握十分必要。

二、导学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渗透核心素养

导学案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巧妙地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通过巧导妙引,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重点落实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以问题为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的问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与理性精神,让学生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思考问题,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理性判断和行为选择。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导学案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如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的导学案设计重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科学理性地认识网络,教师的问题也要从辩证角度进行创设:“网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有利影响?请举例说明。”“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请举例说明。”“既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辩证看待网络、科学使用网络?”教师的问题设计以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为目标,促进学生理性思考与判断,同时又在问题的解决中化解了课堂教学难点知识。

二是以任务为驱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品德课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在道德教育板块《我们的公共生活》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性的社会活动,如围绕社区卫生清扫活动进行任务布置,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活动小组,使之亲身参与到公共服务中,以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服务奉献精神。又如,在法治教育板块,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可让学生对教材中“活动园”“相关链接”等拓展性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法治调研、调查走访等活动形式,多方面地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培养对法治中国建设的认同感,并通过身体力行的学习实践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三、导学案评价反思的开展要依据核心素养

导学案设计不能忽视自主测评与学习反思环节,这是进行学习评价、反思与教学优化的重要载体。导学案的评价反思的重要依据是是否渗透、体现和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同行听课互评、学生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来确保核心素养在导学案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落实。

一方面,教师自评要注重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在道德情感层面达到了政治认同效果,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有了转变,道德情感是否达到了共振?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开展了科学理想的思考,体现了思辨精神?在法治学习板块中,对法治知识的学习是否深入,是否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通过道德与法治学习,学生是否有公共参与的意识,具有公民主体精神与责任感?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不断优化与调整自己的导学案设计。

另一方面,同行互评、学生评价要客观全面。教师可以在课后对听课同仁以及学生发放课堂评价表,请大家就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效果进行打分和点评,虚心接受建议与指正。尤其是在公开课、教学比武课中,向同行、专家求教,听取中肯的评价和意见,能在今后的导学案设计中不断优化和进步,以更好地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长。

四、导学案作业设计的布置要强化核心素养

课后作业作为巩固教学成果、强化认知理解以及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围绕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求进行有效设置。

一是在实践检验中验证理论知识。比如,教学《弘扬优秀家风》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风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及其社会价值,教师可首先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不同家庭的家风,并都以凝练的家训表述出来,如“诚信为本,克勤克俭”“和亲睦邻,敬德修业”“奋发图强,兴我家邦”等等;其次,了解家风家训对人们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引导作用,并最终认识到家风对整个社会思想道德与文明的积极价值,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二是在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社会参与意识。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综合性品德学科而言,课后作业不能局限于传统方式,而应多鼓励学生围绕课堂知识开展亲身体验的学习,参与社会生活,履行公民责任与义务。如在《我们的公共生活》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类的课后作业,让其参与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学生以小小志愿服务者的身份,在父母的陪同下,或者与同学一道行动,在图书馆、马路、公园、车站、展馆等公共场所进行秩序维护活动,亲身体验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社会才会有秩序,才会文明和谐。

综上所述,导学案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整体方案,要体现和渗透核心价值目标,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润物无声的影响,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落实与深度培养。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黄晓夏)

猜你喜欢

学案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乡愁导学案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