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研发铸就教学风格

2021-06-06陶继新

新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梅花三弄向阳梅花

陶继新

近年来,每次走进诸向阳老师的课堂,我都感觉耳目一新,而且感到他每年都有新的超越。他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形成“富于情趣、充满睿智”的课堂教学特色,并步入全国名师的殿堂,这与其持之以恒地研发微课程有着重要的联系。囿于篇幅,笔者从其研发的课程中择一二,对其构建课程的路径方面略作描述。

“梅花三弄”课程

诸向阳的“梅花三弄”课程造端于《卜算子·咏梅》的教学。为了教好这首词,他不但研读了大量关于梅花的诗词,而且还精读了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和孙绍振先生的《月迷津渡》。前者让他有了足够的诗词积累,后者则让他提升了对古典诗词的理论认识。所以,在做“梅花三弄”课程的时候,就有了烙印着诸氏标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对“梅花三弄”课程已经深思熟虑的诸向阳,对于这一课程的两个目标了然于心:一是让学生熟读背诵一些经典的梅花诗词;二是让梅花冰清玉洁的品性进入学生的心田。

在课程内容上,除了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4首梅花诗词,诸向阳又从灿若群星的古代梅花诗词中,精选了适合学生学习的十多首梅花诗词,由此构建了“梅花三弄”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方面,每周一首梅花诗词,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一个学期15周,15首梅花诗词作为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一一完成。

有课程,就应当有评价。不过,诸向阳对于“梅花三弄”课程的評价却另有新招——他举办了一个课程告别仪式。

诸向阳说,“梅花三弄”课程的名字,来源于当年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请并未谋面的已是高官贵胄的桓伊为之演奏一曲。因闻知是王徽之的请求,又知其大名,桓伊便拿起玉笛,于是,笛声三弄,梅花之调渐起。桓伊吹奏完毕起身安静离开之时,王徽之依然沉浸于妙不可言的乐曲里。于是,就有了千古绝唱《梅花三弄》的音乐。诸向阳就在告别仪式上放着这一音乐,将一个学期来学生所学的梅花诗词串联起来诵读,从而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且对所学梅花词能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在告别仪式里,他把梅花诗词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是自然之梅,即写自然界梅花的诗词,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当然,这是写自然界中梅花之美的,也是写作者第二次罢相期间,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的特殊情怀的。

第二个是友情之梅,就是通过梅花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比如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通过梅花这一景物,抒发“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朋友之情。

第三个是人格之梅,用梅花作为诗人人格的象征,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诗歌既赞颂了梅花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将其芬芳留在人间的精神,同时也暗喻了诗人的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

诸向阳认为,这三个部分,实际上是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三种方式:人与自然,对应的是自然之梅;人与社会,对应的是友情之梅;人与自我,对应的是人格之梅。如此一来,他便将梅花诗词结构化,从而让学生对梅花诗词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从某种意义上说,诸向阳探寻到学习梅花诗词的规律,从而让这一课程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一文一书”课程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是从某一本书中节选出来的。要想真正理解这篇课文的深刻内涵及其表现手法,如果不读与之相应的全书,是很难理解其中奥妙的。诸向阳的“一文一书”课程,就是从统编版教材中选取一篇课文,引导学生由此去读与之相关的一本书。他每个学期选取与4篇课文相关的4本书,每月1本,6年12个学期,就有了48本之多。

一、导读课

1. 激兴趣。

在教学《少年闰土》课文之后,诸向阳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吗,这篇课文上的结尾写的是‘我和闰土从此没有再见面。可实际上呢,他们后来又见面了,是在作者离开故乡,搬到京城之时,闰土来看他,又一次见面了。”

说至此处,他故意停顿一下,不慌不忙地问道:“你们想不想听听他们这次见面的故事?”

学生期盼非常,甚至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想!想!非常想!”

诸向阳于是慢条斯理地从书包里取出一本《呐喊》,开读起那个场景的一段描写。

读完之后,诸向阳问学生:“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第一个学生说:“诸老师,闰土怎么从一个少年英雄变成了一个木讷的中年人了呢?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把他改变了呢?”

诸向阳说“问得好”,但并不揭开谜底。

第二个学生又站了起来:“诸老师,他们两个之间原来是无话不说、非常亲密的啊!怎么见面时闰土不但没有和‘我拥抱,反而喊了一声‘老爷好呢?”

诸向阳合上《呐喊》,煞有介事地说:“欲知其中之事,只有到《呐喊》里去寻找答案了。”

下课回到家里,大多数学生都急切地问父母家里有没有《呐喊》这本书,如果没有,则要赶快到书店或从网上买来读。

2. 教方法。

大家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可如果所授之“渔”平平常常,也往往很难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诸向阳在研究“渔”的时候虽然自有方法,却多让学生去寻取求“渔”的方法,从而达到“导而弗牵”的境界。

还是以《少年闰土》教学为例。

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把握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诸向阳并不将自己的看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有学生说少年闰土是个怕羞的孩子,可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说少年闰土是一个善于表达的孩子。

诸向阳马上抓住这两个针锋相对的观点,请大家说说,少年闰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

于是,几个学生陈述观点之后,便慢慢地达成了共识:少年闰土和我们年龄相差不多,见到生人和成人,往往比较怕羞,不好意思;可如果与年龄相仿、情趣相投的孩子在一起,他就又变得能说会道了。

诸向阳对学生的观点大加赞赏的同时,又进一步说道:“人物的性格,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将黑与白、好与坏融合在一起,让看似矛盾的人物形象丰满起来。那么,在少年闰土这么多的形象之中,是不是有一个最重要的形象呢?”

他让学生讨论辩论之后,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核心形象——“见多识广”。

诸向阳对学生的看法表示赞同之后,又告诉大家,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不要拘泥于某个小的细节片断。

二、推进课

通过导读课导出兴趣与方法之后,还要上推进课,目的是要了解学生到底读了没有,读懂了多少等。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生整本书阅读,诸向阳还跟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合作,由他们提供科技支持,他和其他教师出检测题,用数据来检测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进度、质量等情况。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提升质量,还专设了“闯关”环节。比如《呐喊》一共10万字,就设置了4关,闯过4关,10万字的阅读量就记在了阅读者名下;读《水浒传》要闯过15关,才能记下46万字的阅读量。根据阅读量多少排名,评选阅读之星、阅读达人等。为了荣登阅读之星和阅读达人的殿堂,很多学生甚至挑灯夜战,让父母惊叹不已。

三、交流课

一个月读完一本书之后,则要上一堂交流课,让大家各自谈谈对读过的书的体会感受。

年段不同,采用的交流方法也各不相同。

低年段和中年段,采取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比如读了某本神话故事,则要求学生按照学号排序轮流讲一个神话故事。

高年段采用的是人物评述的方式。比如读完《水浒传》,请每位学生从108将中各选一个,写一篇人物评述,要求要有自己的看法,且要有理有据。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林冲是一个软弱的人,或者是一个忍耐的人。那么,就要从《水浒传》中寻找依据。

学生们先在小组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而且允许有不同意见,甚至争辩。如此一交流,以前比较单一或模糊的人物形象便逐渐地清晰与丰满起来。

构建课程的路径

一般来说,课程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一个教师要做课程会不会非常困难呢?诸向阳认为,做课程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是,如果懂得了构建课程的路径,做成属于自己的师本课程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

一、地域文化課程

诸向阳所在的学校地处无锡,那里有一个很有品位的梅园。构建“梅花三弄”课程之后,每逢梅花盛开的时候,他就会带着学生走进梅园,和学生共同吟诵关于梅花的经典诗词。绝大多数的学校所处的城市或乡村,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用地域文化做成课程,非但不会特别困难,而且也多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地处曲阜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由于长期沐浴在儒家文化之中,对孔子教育思想深有研究的李成泉校长又经常带着教师与学生到“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游览与研学,所以,该校不但做起了校本课程,有的教师也做起了与曲阜儒家教育思想相关的课程。

二、教师特长课程

有的教师在某些方面有着特殊的爱好与特长,为其开设特长课程提供了独具的条件。诸向阳以前在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小学教书的时候,在酷爱灯谜且对其深有研究的卢志文校长的影响下,也逐渐地爱上了灯谜,并有了一定的研究水平。于是,他就组建了一个灯谜社团,为学生开设了灯谜课程,成为一道很有特色的文化风景。

又比如,有的语文教师喜欢诗歌,则可以开设诗歌课程。除了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一首诗歌之外,还可以自作诗歌,显见其“诗人”风范。笔者以前采访过的苏静老师,就在开设诗歌课程方面异军突起,并因而受到朱永新教授的赞赏,将她特招为研究生。现在已经是青岛大学副教授和博士的苏静,前不久和笔者谈起当时在班上和全体学生朗诵经典诗词的时候,依然是感慨万千。

三、传统节日课程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探究这些节日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有趣且底蕴深厚的文化元素。如果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做成相应的课程,不但会彰显出较高的文化品位,还会让学生在无形之中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这样的课程,还与不少孩子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有着内在的维系。所以,有的时候,家庭也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传统节日课程的重要场所。

四、破解问题构建课程

诸向阳认为,教育教学中有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有的放矢地构建相应的课程,往往能让不少问题迎刃而解。

比如,到校时间较短的新教师,由于教育管理与教学经验不足,有时会引起某些家长的不满,甚至蔓延成家长群体到校要求领导更换教师的舆情。这让领导左右为难的同时,也让这些年轻教师深陷痛苦与无奈之中。有的年轻教师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找到诸向阳,希望他能为其指点迷津。诸向阳就建议他们做一个给家长写书信的课程。年轻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写出其各自的优点和长处,然后用粉红纸打印,恭恭敬敬地呈送到家长手上,非常诚恳地请他们提出建议。这样一来,家长们感到这年轻教师如此关心孩子,又这么用心,原来的意见很快便会化为乌有,甚至与年轻教师成了知心朋友。

五、毕业典礼课程

毕业典礼是一种仪式,如果精心做成课程,则会让这种仪式显得更加隆重且又颇具意义。诸向阳就做过一个叫作“杨柳与送别”的毕业典礼课程。因为杨柳是古人送别的一种象征物,《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

在诸向阳倡导与领导的支持下,他所在的学校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就有了“杨柳与送别”的文雅之名。尤其是台上台下都唱起李叔同《送别》的时候,很多孩子往往眼泛泪花,当幸福与惜别之情和谐为一的时候,也便把毕业典礼推向了高潮。

当然,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来做课程。一个会做课程的教师,其教育教学的水平还会在无形中提高,生命境界与文化品格也会随之提升。

(责任编辑:黄晓夏)

猜你喜欢

梅花三弄向阳梅花
魏泽怀
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的演奏特色
新年话“福”
字海拾“贝”
梅花
梅花三弄 一壶好茶
梅花引
梅花三弄,将军本色是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