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1-06-06陈长健

新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三角形小学生

陈长健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逐步养成的适应社会发展以及自我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质与能力。具体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作为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教育教学方式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力求通过课堂教学来达到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计算能力

在以知识技能作为主要培养方向的前提之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优化,针对性地提升小学生运算能力、数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而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基础技能,在实际授课过程当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运算方法,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如在人教版四下“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指导学生用以往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也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学校要买3个排球和4个篮球,排球单价25元,篮球单价45元,一共要付多少钱”。如果我们根据教材的步骤来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但是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所以在讲解这道题目时,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两个同学到超市购物,其中一个同学到超市买走了3个排球,另一个同学从超市买走了4个篮球。笔者让学生算一算两个同学一共要付给收银员多少钱。学生们很快就明白了应该先把每个同学各付出去的钱先算出来,再把两个同学所付出去的钱加起来,这样就能算出两个人一共要付给售货员多少钱了。这时笔者追问:“在计算25×3+45×4时,为什么计算完25×3后不是先加45后再乘以4呢?”学生们通过回顾刚才的情境,很容易明白这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因为25×3是求出3个排球的价钱,45元是一个篮球的价钱,先加45就等于3个排球与1个篮球的总价。学生很快就理解为什么接着要先算45×4了,也瞬间明白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通过设计这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融入数学情境,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够将原本复杂、抽象的问题具象化。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育数学技能

为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技能。因此,如何传授给小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与技能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先创设情境,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3个人,第二组7个人,第三组10个人,然后问:“现在我们要去春游了,请每个组算一下,如果每个人分两个苹果,你们组可以分多少个苹果?”同学们计算后汇报了各自的解答。第一组:2+2+2=6(个)。第二组:2+2+2+2+2+2+2=14(个)。第三组:2+2+2+2+2+2+2+2+2+2=20(个)。听完汇报后,笔者表扬了第一组的同学,其余两组不服气地说:“我们组人多,加起来困难,如果我们组人少的话,速度也会快。”笔者因势利导,说道:“大家提的意见非常对,现在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有的说:“加数都是2。”有的说:“加数相同。”笔者:“大家想不想很快算出像这样几个加数都相同的题?”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因此较快地进入了乘法的学习中。这样的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技能。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运用意识

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当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完成试卷外,更应以有效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及分析自身所学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升应用意识,这对于小学生自身处事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亦有诸多帮助。

例如,在某次数学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小丽每天骑自行车去上学,已知她骑车的速度为11千米/时,而小丽从自己家到学校正好需要1小时,那么从小丽家到学校的距离为多少千米?”这是路程关系的数学问题,在问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掌握计算路程的方法以及公式,即:速度×时间=路程。随后,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基本的数学符号来表达路程的计算公式:S=v×t。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符号以及数学工具的意识。随后运用数学模型的方法来进行解答,将已知条件代入,最终得到答案为11千米。除此之外,教师平时在设计计算题的过程之中,可以将书本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并且可以对学生已经解答过的题目进行一定的变式修改,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是不可缺少的渗透内容。教师需要具备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的意识,要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懂得运用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更要设置合适的教学活动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启迪思维。

如人教版四下“给三角形分类”的教学,某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分类的基本知识点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在将学生划分為多个学习小组后,教师为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你们能将三角形进行准确分类吗?哪些是直角三角形?哪些是钝角三角形?哪些是锐角三角形?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三角形进行划分及教师讲解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设计拓展探究活动:回想你生活中看到的三角形,应该怎样对它们进行划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吗?这种拓展探究性任务与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了交通指示牌、三角尺、衣架等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并懂得对它们进行分类。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都能得到明显的增强,教学环节也能有效推进,也提升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分类思想。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小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及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对数学课程教学的方法与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西山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三角形小学生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