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高年级资料搜集能力的落实

2021-06-06陈沙波

新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诗三首圆明园资料

陈沙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在第三学段则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但是,“搜集资料”在原人教版教材中没有得到重视,而统编版教材让我们看到编者对这方面的重视。下面笔者以“资料搜集”在中高年级的序列性变化为切入点,谈谈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依据文本学会搜集资料这项能力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高阶思维方面的作用。

一、纵横对比,确认学习落脚点

1. 螺旋式上升,体现教材编排特点。

在三年級下册第三单元中,“收集资料”正式出现在单元导语的语文要素里。其实,早在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导读框里,就有“查查资料,了解有关白求恩的其他故事”的学习要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确定的主题是“传统节日”,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这一单元是要围绕“传统节日”这一主题来收集有关节日风俗习惯的资料。到五年级上册,在收集资料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从哪个角度收集,同时要引导学生将视角由关注自我转移到关注社会。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前导读框和课后习题都有“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阅读方法的训练。围绕课文,首先要明确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明确是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料,如作者的个人经历、文本的写作背景、文本的时代背景等。五年级下册又有综合性学习单元来系统地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一方法的学习。而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则是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搜集资料这项能力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搜集资料”的编排从“收集”到“搜集”;从初步的限定方向到最后的不限定方向;从简单拓展文本中人物的其他故事到通过资料深入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从简单查找资料到掌握整理资料的方法。这一过程就是“认识—运用—巩固—提升”的过程,这与《课程标准》在第二、三学段中对学习搜集信息的要求不谋而合。

2. 递进式学习,让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教材的编排除了体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结构外,还让我们看到了单元内的递进式学习过程,即在同一单元不同的课文中,体现了知识的定向、操作与内化的过程。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通过《古诗三首》的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诗句中提及的事件、地点等资料,结合注释,学生可确定资料的查找方向。《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的“阅读链接”带有注释,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查阅资料的方向,学生可以在结合相关资料的前提下,体会“阅读链接”与《圆明园的毁灭》在表达情感上的相似之处。略读课《小岛》则是让学生结合资料,自主地阅读课文,这便是操作的过程。而到了“交流平台”,编者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归纳,这就是内化的过程。这种递进式的学习,让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二、构建策略,提升语文素养

1. 整体教学,推进单元学习。

在单元语文要素统一、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尝试将单元视作整体,以整体教学来推进单元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古诗三首》时,通过课后习题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了解写作背景、诗人个人经历及朝代大事件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背后隐藏的爱国情感。在本课小结环节,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法,并引导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和《小岛》。学生受《古诗三首》学习方法的启发,便能牢牢抓住搜集资料的方向。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会试图去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也会去查找八国联军侵华的资料,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体现出的对八国联军的愤恨之情和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之情。在拓展学习《小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可以查找什么资料来理解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论。于是,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搜集资料。

2. 循序渐进,提升阅读能力。

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作用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上要有所侧重。教师要合理规划每个教学步骤,可以遵循“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规律。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个单元都是关于家国情怀的主题内容,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于整组课文的教学来说,就是原型定向的过程。在执教这课时,教师应当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以该课课后习题第三题第一句为例,若直接搜索《示儿》,单百度就能找到几百万个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注释入手,文中“示儿”的含义是写给儿子看的。因此,教师可以先在课前学习单中提示搜集资料的方向——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资料的筛选。在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对“王师北定中原”这件事如此在意?若想了解相关方面知识,可以查找什么资料?在感悟整首诗的基础上,学生了解到陆游所悲之事是“不见九州同”。通过注释,学生了解了“九州”所指,并很容易地发现“九州不同”的所指是需要从搜集到的众多写作背景中筛选出来的。学生了解了当时北宋、南宋国土范围的变化,了解了百姓的悲惨生活,了解了陆游的一生多次计划收复失地却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忧愤成疾一病不起后,就能理解陆游为何对收复失地如此执着,为何留下《示儿》作为遗嘱。这一课教给学生如何确定查找资料的方向。

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先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罗列需要了解的事物的清单,并根据清单搜集资料。课上,让学生仿造第3自然段“有……有……也有……”的写法写第4自然段,这样,就能有方向地对资料进行筛选提炼,并将搜集资料与读写结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深刻地理解了圆明园被毁灭的损失的不可估量。此外,本课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资料的搜集与筛选上,在课后训练中,还提出了要与“阅读链接”对比情感上的相似之处的要求,这是引导学生在查找、筛选、处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信息。“阅读链接”中的内容对应的分别是港澳回归和南京大屠杀事件,虽然它们在体裁上与《圆明园的毁灭》完全不同,但通过前面所学习的搜集方法,要了解这三篇诗歌节选对学生而言已经是易如反掌了。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让学生的知识在巩固中不断得到提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逐渐养成了主动查找、筛选、处理信息的好习惯,知识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如此循环往复、循序渐进,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乃至今后的阅读学习都颇有益处,而编者和教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素养的意图,便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诗三首圆明园资料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诗三首
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