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褪尽课题浮华,回归研究本真

2021-06-06孙玉吴吉暄

新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申报课题成果

孙玉 吴吉暄

对中小学学校和教师而言,课题研究承载着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追问、阐释并形成理性成果、改善教学实践的功能,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等方面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课题研究越来越被重视,成为了衡量学校品位、教师专业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然而,功利主义思想催生了对课题“功名”的过度崇拜,背离了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扰乱了本该恬静的研究氛围,导致课题研究泛滥——数量多、质量低、形式化、无实效等问题日渐凸显,也影响、扭曲了教师的研究观。唯有褪尽课题之浮华、回归研究之本真,才能把课题做实、做好、做出特色,焕发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活力,助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课题研究泛滥现象及原因

(一)课题研究成为宣传学校的噱头

由于疏于对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和评价方式不当,一些学校领导产生了“但求课题多与少,哪管研究真与实”的错误思想,对课题的外溢效应趋之若鹜,课题研究异化为迎合上级评估、对外宣传、提升知名度的面子工程。具体表现为:一是不顾是否具备研究的条件和能力,与他校盲目攀比,追求课题的数量和级别,浮夸泛滥之风日渐肆虐。二是不遵循课题研究的规律和方法,只抓开题、结题“两头”,轻视研究过程的厚积薄发,伪研究贯穿始终。三是课题研究与学校发展实践相脱离,课题华而不实,缺失科学性、实践性、生成性和指导性。如此,被异化的课题研究成为了科研兴校、打造品牌学校的噱头,干扰了正常的校本教研活动,对学校发展毫无助益。

(二)課题研究沦为教师追逐名利的工具

课题研究之所以失控泛滥,失真变味,与不当的教师评价有密切关联。教师为了争得绩分、职称、荣誉,使课题研究丧失了服务教学的基本功能,沦为了追逐名利的敲门砖。首先,助推教师不切实际地申报高大上的课题,与自身研究能力相脱节,假大空课题成了教师难以言说的负担。其次,研究过程肤浅。以功利为目的的研究,很难让教师沉下心来,真正对接教学问题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对策。再次,研究价值虚无。不是真问题、真研究的课题成果只能或东拼西凑,或模仿抄袭,没有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成果也就无从谈起实际价值。

二、走出认识误区,让课题研究回归本真

(一)抓源头治理,课题申报从失范走向规范

1. 提高认识,让课题研究从实然走向应然。由于与功利的捆绑与关联,课题研究呈现数量泛滥、研究虚假、价值虚无的实然之态。当前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功利之举,直接危害着教育,影响着学生未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因而,作为教师,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当我们从内心真切地认识到课题研究目的就是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得更好时,就不再被职称、荣誉等各种功利价值观所奴役,自觉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如此的课题研究就会呈现出问题精、切入准、过程实、成果真、价值高的应然样态,带来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还有专业情意的厚重积淀。

2. 把好课题申报关。学校科研处要根据课题领域、级别制订申报条件,严格考核、审查申报课题的教师,特别是课题主持人的资质与资格,做到资料审查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例如,平时工作中课题团队成员是否具备良好的师德及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所申报课题是否符合课题申报指南要求,是否是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主持人是否有此类课题研究经历,已取得了哪些相关成果;审查课题团队成员的构成是否优化合理;等等。通过严格把关把低质劣质、滥竽充数的课题拒之门外。

3. 严格课题审批关。教育科研规划部门在基层学校认真审核、推荐的基础上按照本区域教育科研规划择优审批。一是检查上报课题是否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发展的要求,是否对接了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二是上报课题是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研究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可行。三是课题研究成果能否在本区域教育教学实践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起到推动作用。四是研究团队在申报的同类课题中,研究环境和能力是否具备较强的优势。

(二)抓过程服务,课题研究从肤浅走向深入

课题研究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目的,不仅需要研究团队的自身努力,还需要科研规划部门和学校主动为教师纾困解难,提供服务,不能一“批”了之。

1. 指导研究过程科学、规范。学校、科研规划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研究过程科学、规范、有序。一是严格课题前期申报、中期评估和后期结题审核制度,将课题中期检查制度改为不定期检查制度,克服“重两头、轻中间”现象。二是在检查内容上注重过程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及研究程序和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运用过程检查结果。通过“科研简报”或“课题微信群”等形式通报检查结果,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借鉴经验,查摆问题,使研究过程不断完善。

2. 帮助提升课题团队研究能力。由于中小学教师受自身知识能力、教育资源占有等因素的制约,高标准完成课题研究存在一定困难。因而,学校、科研规划部门还要为课题团队提供智力和资源支持。一是通过培训帮助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例如,如何进行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的策略和方法,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等。二是提供研究所需优质资源。例如,为课题团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典型案例,帮助他们聘请专家,遴选课题实验基地,组织课题研讨活动等。

(三)抓价值延伸,课题成果从悬置走向反哺

中小学课题泛滥现象的一个表现就是课题成果被悬置。打通“最后一公里”,发挥课题成果对教学实践的反哺功能,既是对课题团队的高度认可,也是防止课题泛滥,深化研究的重要环节。

1. 学校科研处或教育科学规划办要加强对课题推广的管理,组织课题组制订切实可行的推广方案,以点带面,边推广、边总结、边调整,吸纳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与到课题成果实验和推广中来。

2. 搭建多种形式的成果推广平台,如交流汇报会、展示课、案例分享等方式,对于特别优秀的成果可推介到杂志发表或推荐参评不同级别的教学成果奖。

3. 在课题成果推广中深化研究。课题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能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反过来,教学实践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研究持续深入,课题成果将更加丰富和完善。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互促共进,可以使教师渐渐体验到教育职业的价值和乐趣,从而不再被外部功利所扰,课题研究就能成为教师锤炼专业思维、提升专业品质、激励专业精神、孕育专业情怀的内在之需。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申报课题成果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