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在任务驱动型作文里体现思想性

2021-06-06宋献普党俊莉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辩证写作思维

宋献普 党俊莉

摘 要 写作实践最能体现出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不仅是写作者个体情感的自然流露,生命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生动展现,更是一场思维训练。所以,指导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中学生应该体验生活,重视阅读,学习用辩证的方法审读作文材料、观察社会,多元解读,形成独立的见解。

关键词 写作;思维;辩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而思维的本质在于创造,即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近年来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命题者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为考生创设情境,并且创造对立性与并列性的问题,进而提出指令性的任务,促使考生围绕原材料的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表达自己的见解。针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和要求,如何协调人物之间的冲突,解决材料中立场与观点的对抗与碰撞,体现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独立思想和个性化思维呢?

一、有“我”在

有“我”在的意思有两层。

一是在议论过程中联系自己及周边人群谈问题,展演生活风采,描述人生经历,倾诉生存体验,这样既可以使感情与情绪得到自然流露,又充满生活气息,具有说服力和亲切感。

二是在行文过程中多多展现自己的思想轨迹,如“我觉得”“我认为”“我的看法是”“我个人的观点是”“所以,在我看来”“总之,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句子尽可能地出现在主体部分、结尾部分的段落首句位置,从而给读者一种思想独立、观点洞见的阅读感受。阅卷者亦能从字里行间隐约窥见作者形象,听到作者心声,感知作者性格,品评作者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短时间、近距离地产生思想互动,从而由人品给予文品以客观评判。

具备了上述的语言形式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表现出思想的亮点。

笔者认为必须要深入生活、体味生活、表现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走进自然和社会的广阔天地,吹山间之清风,望江上之明月,或者看国家之巨变,观世界之风云。这样,或许就能从自然界捕捉到一只蝴蝶的韧性,一头鹿的母性或者一匹狼的血性,从大街小巷或许就可以搜寻到芸芸众生的百相,如农民工的艰辛,小市民的精明,甚至边缘群体的苦难、幽叹与泪水。民生之喜怒哀乐折射出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足以使书写者“感慨系之”,進而发现生命的丰富与生活的多彩。凝聚着别人的血泪或痛快,寄托着自己的衷肠或祈愿,这样的好作文足以“兴、观、群、怨”。

二、讲辩证

《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写作实践最能体现出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不仅是写作者个体情感的自然流露,生命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生动展现,更是一场思维训练。所以,指导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通过材料或实例展开辨识、分析、比较、推理、质疑、批判、发现、创造等丰富的思维活动,形成独立判断。如何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论证逻辑能力,使文章具有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呢?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事物,运用全面、联系、变化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第一,一分为二地看事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万物皆有阴阳,演绎成科学辩证法就是万物皆有两面性。例如鸦片会危害身体,也会治病救人,核武器既能捍卫主权,也会引发灾难。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最大优势,在利与弊之间取得最大公约数,将事物的两面性统一协调起来,这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层次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例如作文题,“印度作家曾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在学习、生活中,对于‘竞争或不争,你有何经历、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单纯从其中一则材料出发去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不如将三则材料综合起来进行权衡统一。如有的学生这样写:“争有破坏性,也有建设性。所以我们既要有争的勇气,又要有不争的节气;既要有争的姿态,又要有不争的心态。既不言输、服输,也不暗算、陷害别人,无为而无不为,无争而无不争!”“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对未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正是这样一份对未来的期待使我们乐于竞争,不退让、不放弃、不低头。但是我们更应该做到公平竞争、阳光竞争,享受竞争的过程、尊重竞争的对手,光明磊落、超越自我,不注重结果,不为名而战,不也是在‘争中做到了‘不争吗!”这一类论述片段作为文眼出现在文章关键处,将看似矛盾、对立的事物调和统一起来,闪烁出思想的光辉,在万人皆同处显得卓尔不群、异彩大放。

第二,运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苏轼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哲学界定。将相对静止的事物看成一个绝对变化的对象,你会发现它有着自己的历程,不同阶段的历史角色或动态特质,从而得出发人深省的恢弘之论。例如作文题,“一家企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做一个追随者有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因为追随者有领先者领跑,所以前进的道路明晰;还有后发优势,在汲取领先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可以把资源最大化地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少犯错误。三星公司,在通讯电子领域,多少年来把紧紧跟随领先者作为一大战略,它追随过苹果公司的创意和设计,包括它的制造,但也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和独到之处。对于‘追随者和‘领先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大部分学生认为“追随者”和“领先者”是两个绝对区别、割裂的角色,非此即彼。但也有极个别学生提出“先做追随者,学习别人,汲取经验,回避跟头,少走弯路。机会成熟后再做领先者,开拓进取,发现新世界,率先领航,带动后来者”“既做追随者,也做领先者,模仿不是宗旨,超越才是目的”的奇思妙想,使议论呈现出层级与梯度,文章亦显得波澜壮阔,不是死水一潭,与众生似。

第三,运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看事物。例如作文题,“材料一:广东陈添记,40年来坚持只做三样小吃,明明其他商品的价格都以看得见的方式在涨,原材料成本、房租、员工工资、生活成本,都在涨,这家店却9年不涨价。店主明伯说:‘不能叫街坊失望,要对得起他们。材料二: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曾高调地说,他坚持诚信经营,明码标价,‘不用废油虽然成本增加了,价格上涨了,可来吃早餐的人却越来越多,盈利也比原来多了四分之一。材料三:英国露西·希格尔在《为什么你该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衣服?》一书中指出,人们所追求的廉价背后隐藏着血汗和权益压榨,对我们的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启发: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东西,这不是愚蠢,而是现代文明社会一种很可贵的理性。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面对这道题目,学生若要在立意方面别出心裁,就必须在三则材料之间创设思维关联:“理性消费保障和支持诚信经营,诚信经营吸引和推动理性消费,二者关系密切,相互促进,都是商业活动良性循环中重要的环节。”这与单写“理性消费”或“诚信经营”相比,孰优孰拙,高下立判。

总之,好文章不只是文采与修辞的炫耀,也不只是典故与名句的展览,更重要的是语言思维和辩证思想的凝聚与形成。因为有了思想的文章,才是有了生命的好文章!

[作者通联:宋献普,西安市西光中学;

党俊莉,西安市西光中学]

猜你喜欢

辩证写作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