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沈阳红色资源以研学为载体让馆校合作落地生根

2021-06-06季宁

锦绣·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研学沈阳君子

季宁

研学游源于古代社会游学,如今研学游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将传统应试教育转变为一种体验式教育模式,作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性措施,引发了国内教育界及旅游界的关注。研学游渐渐成为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形式。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确认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围。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为促进研学健康快速成长,要求各地重视研学旅行。同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旨在规范研学旅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促进研学旅行健康成长。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

一、以研学为载体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弘扬抗战精神

沈阳现有国家级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家,分别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和沈飞航空博览园。从2018年起,沈阳依托这3家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游,其中,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展以抗战为主题的红色文化研学游;辽宁省博物馆开展以抗战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沈飞航空博览园开展以航空科技普及的研学游。在丰富学生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将学生们学习的场所不断延伸。

特别是,沈阳作为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拥有抗战类的遗址、遗迹沈阳现存抗战百余处,而这其中有许多承载着特殊抗战内涵,且唯一性的抗战遗址遗迹。其中见证了东北军爱国官兵违抗不抵抗命令愤然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北大营;有见证了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一时间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高举抗战大旗站在抗战的第一线的中共满洲省委;有见证了新中国独立;刘少奇领导工人运动的奉天纺纱厂、赵一曼战斗过的奉天烟厂和以巩天民为首的九君子工作地点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沈阳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日军侵占沈阳和沈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直至夺取抗战胜利的悲壮历史篇章,更见证了在沈阳革命先辈为新中国缔造和建设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二、优化红色文化资源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精准打造沈阳红色文化品牌

沈阳作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地,见证了是少有的见证了完整14年抗战的城市,因此,沈阳的抗战遗址遗迹和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乃至国际都有较大的影响和重大的纪念意义,可以说沈阳作为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城市,是传承抗战精神、弘扬抗战文化重要载体。但是沈阳现在的红色主题研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深度挖掘沈阳红色遗址遗迹的文化内涵:沈阳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类:一类是旧址: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旧址纪念馆等;一类是人物类:刘少奇故居、赵一曼战斗过的沈阳烟厂和关押杨靖宇、赵尚志的奉天第一监狱等。目前的沈阳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大多都是以博物馆根据自身的主题进行设计,所以纵观现有的红色研学活动,更多的是进行的散点的开发,没有进行主题性设计,只是作为历史事件、英烈或者战争遗址为依托对一段历史或一个人物开展活动,对于沈阳地区革命的前沿性、九一八抗战中的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得到革命精神展示不足。充分的反映沈阳抗战文化的研学活动应该以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九一八抗战的历史为载体,完整地讲述中国,特别是中国东北14年抗战的艰苦历程,并将在血与火中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真实展现。

(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精准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品牌:沈阳市是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历史积淀非常厚重的城市,如何讲好沈阳的红色历史,传承城市的红色基因,不仅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名称,还需要丰富內涵解释,更需要整体的凝练提升。以沈阳的红色资源为基地打造红色的品牌文化,以沈阳的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红色研学的精品课程。

浸入式讲述英雄故事:英雄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是最能激励青少年,和引导青少年的。将研学课程与红色遗址遗迹相结合,在凝固着城市红色历史记忆的建筑前在学习历史,讲述真实历史,这是拉近青少年与抗战英雄距离的途径。如:在英美烟草公司旧址(小西路64-8号)这里讲述抗日女英雄赵一曼领导工人运动;在东三省兵工厂旧址(大东区东塔街6号)讲述曾经由张作霖创办东三省兵工厂,这里的工人们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活动,特别是兵工厂党支部成立后,在支部书记梁永盛带领地下党员和进步工人,办夜校、撒传单、抢粮栈、夺武器,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1932年7月梁永盛牺牲在狱中,时年31岁。在这些凝铸历史的遗址遗迹前讲述历史的同时,还可以引导青少年们用他们的方式演绎抗战英雄与敌人斗争的情景剧,如:梁永盛在北市场抛撒抗日传单、赵一曼巧运武器

互动式体验打响抗战第一枪:将青少年置于历史之中,在历史中讲述真实的历史。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军进攻北大营时,东北军爱国官兵不甘屈辱,冲破不抵抗政策的束缚奋起抵抗,不但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第一枪,更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抗战的第一枪”打响沈阳北大营遗址,将第一枪的历史以互动教育剧的形式为青少年展示真实的历史,让青少年在学习中感悟历史真相。互动教育剧演出的时候采取近景表演的形式,并选取重要的节点,适时的与青少年进行互动,强化学生们对历史的感悟。

体验沦亡国奴的痛苦:现在的青少年一般都是通过书本与影视剧了解抗战历史,这就造成了青少年对历史的感知、理解都只是停留于表面,这也是青少年对抗战历史的认知度不深,不能深入思考的原因。沈阳被日军占领的14年,在这14年间,沈阳人民不但要承受亡国之痛,还要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奴化教育,对这段黑暗历史的教学,可以采用体验式的教育形式,是历史不再是文字,而是可以有感觉的体验。沈阳的中山公园曾经是日本人专属的千代田公园,是满铁“文治武功”的炫耀,当年这里在大门前挂着中国人不得进入的木牌,见证了中国东北最为黑暗的历史,这段历史与现在和谐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照,在这里,引导学生们向来游玩的人们讲述沈阳的抗战历史,并化身为记者,采访在公园了游玩的人们对过去历史与现在生活的理解和解读。在历史与当下的对比中,使青少年思考国家强大的内涵和意义,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在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中,着力以青少年学生为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的主体、强调红色文化教育在博物馆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创新红色文化普及与传承的载体和方式,这些都是沈阳打造全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有力支撑。前瞻沈阳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充分利用抗战遗址的有力资源、积极整合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全国认知度,筑牢独具沈阳文化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

三、让历史说话,传承沈阳精神,用教育思维助力馆校合作传承红色基因

借助馆校合作共同打造成沈阳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紧紧围绕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依托其丰富的内涵,让历史说话,传承沈阳的抗战精神,更要以教育的思维,全新的讲述形式,解读历史,传播沈阳独特的抗战文化。

回顾沈阳十四年的抗战历史,沈阳人民在面对外敌的入侵,家园沦陷,他们选择奋起抗争。在十四年的抗战历程中沈阳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不屈、勇往直前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都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动力之源,应该被铭记和传承。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沈阳人民展现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更是弥足珍贵。抗战时期沈阳上书国联,为促成国联对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裁决做出了巨大贡献,“九君子”就是对沈阳精神的高度凝炼。将“九君子”上书国联的历史,还原到时代的背景中,救助符合教育规律的手段,并引入浸入式、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青少年多角度、多维度的感受历史、学习历史,进而更好的思考历史,感悟历史。以将“九君子”上书国联的历史为例,可以将学习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详细的讲述历史及其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罪恶行径激起了沈阳各界民众的愤慨,抗日救国热情日益高涨,他们自发行动起来。其中,沈阳银行家巩天民、邵信普,大学教授刘仲明、张查理、毕天民、李宝实、于光元,社会活动家张韵泠,医学家刘仲宜九位爱国人士走在了抗战的最前沿。他们竭尽全力掩护东北抗日义勇军开展活动,并帮助筹备药品和经费。特别是当他们提前得知国联调查团将到中国东北调查日军侵华行径时,九人爱国小组决定抱必死之心,搜集罪证,揭露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真相。他们详细制定计划,明确分工;每次行动前,必饮苦酒一杯,以誓抗日决心。在日伪严密布防的沈阳,处处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并利用夜间偷揭布告、密拍机要军事照片等方法取得大量第一手证据。九人爱国小组每次取证都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最终拍到日军侵华直接证据多达300件。

为了便于调查团的翻阅,九人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将这些证据汇编成册并译成英文。而这些整理工作大多都是在青年基督教的阁楼上秘密进行的。当年这九人在基督教堂的楼上秘密工作时,他们的夫人便在楼下弹琴唱诗做掩护,一旦有危险,夫人们便弹奏一曲事先约定的曲目,将危险信号第一时间传递给他们。九人爱国小组收到讯息后迅速将文件资料藏起来,装作打牌的样子麻痹敌人。在一次次惊心动魄中,他们终于将这些材料翻译成英文,并装订成册,取名为《真相》。几经辗转后九人爱国小组将这份材料递交到国联调查团的手中,这份英文版的资料在国联调查团的调查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国联调查团正是根据这份实名上书材料,撰写了十余万字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国际上首次认定九一八事变是侵略事件,对伪满洲国不予承认。对此,九人爱国功不可没。置自己生死于不顾的伟大爱国精神;共赴国难、舍生救国的爱国壮举成为东北抗战精神中的典型。

第二阶段,浸入式、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青少年走进历史。将“九君子”上书国联的历史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单元,以浸入式、互动式和体验式教育的方法,使历史从文字中走出来,走进青少年的视野之中。日军侵华证据的获得;整理《真相》;

浸入式: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为了掩盖侵华的事实,一边实行白色恐怖,一边销赃灭迹。“九君子”历经各种艰难险阻收集日军各类侵华证据,每次为了取得“真相”都无比惊心动魄。

将学生们带到中山广场,在“关东军司令部旧址”、“伪奉天警察厅旧址”等历史遗址遗迹前给学生们讲解历史,通过拉近距离的教学方式,学生们感受在《真相》获得过程惊心动魄和险象环生。如:为了取得《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布告》,“九君子”在白天的时候,暗中观察日军的一举一动,当看到日本兵往墙上贴布告的时候,暗中记下位置。到晚上再揣着水桶,将布告润湿再从墙上取下来。如果不小心弄残缺了,还得想法再找;还有一次,“九君子”为了获得一份证明“日军把持伪满洲国财政”的布告,冒险取证的经历。这张布告就贴在了当时财政厅的门口,那里时刻都有日军站岗。为了取证”,毕天民选择在夜里怀揣相机,偷偷爬到财政厅对面一家商铺的房顶,等待在阳光最好的时候完成拍摄。因为长时间的潜伏,毕天民腿脚发麻,在他活动腿脚缓解一下不适时,不慎蹬落一块瓦片。只听“啪”的一声,他生怕被日伪宪兵发现行踪,赶紧紧贴房顶趴好,并屏住呼吸。待人群散去又过了很久,阳光刚好直射在布告牌上,毕天民找准时机,借助疾驰而过的汽车作为掩护“取证”成功。

互动式: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们体验面对在惊心动魄的白色恐怖中沈阳,“九君子”秘密行动了四十多天。每聚会一次,必“各饮苦水一杯,以励卧薪尝胆之志”。当时,巩天民每次出门都向妻子交代:“如果我回不来,不要去找我!” 在惊心动魄的白色恐怖中,“九君子”秘密行动了四十多天。每聚会一次,必“各饮苦水一杯,以励卧薪尝胆之志”。当时,巩天民每次出门都向妻子交代:“如果我回不来,不要去找我!” 九君子”除了自己行动,还把妻儿和亲戚也发动起来。青年基督教堂的阁楼是他们整理资料、翻译证据的地方。不仅因为隐蔽的环境,还缘于这座教堂存有一架脚踏式风琴——平时为唱诗班伴奏,关键时刻成为最好的掩护。每当遇到日伪特务突然闯入教堂,夫人们便弹奏起事先约定好的曲目,“九君子”听闻立即将案头的资料和照片隐藏起来,装作几个朋友在打牌,以此麻痹敌人、躲过搜捕。就这样,这架风琴掩护着“九君子”一次次脱险,也守护着他们用生命收集的证据和真相。在互动式教学中采取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们对“九君子”收集日军罪证的过程和细节进行互动,引领学生们深入的了解这段历史,思考历史,并从中获取精神的力量。

体验式:在“九君子”将证明日军侵华的文件搜集、整理妥当是,此时,还有一个特别关键,同时也格外危险工作需要“九君子”做。那就是根据国际法庭的法律原则,提供材料的人必须在文件上签字,否则没有法律效应。“九君子”毫不犹豫,在这份“生死簿”上郑重签下自己名字。在文件要交出的前夜,“九君子”和他們的夫人再一次开会讨论,这是会议中医学教授张查理的夫人提议为这份弥足珍贵的材料赶做了一个蓝缎子外皮,“九君子”的夫人们还用红丝线绣上了“TRUTH”字样。在本次课上引导学生们制作有“TRUTH”字样的蓝色袋子,并说一说这其中蕴含的意义。

第三阶段:这段在领导学生们完成前两阶段的历史研学学习和实践之后,博物馆的研学教导员会引导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并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意识,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擅长的展现形式和展示手段,来讲述“九君子”上书国联的历史,学生们展示历史的途径,可以PPT、情景剧、手绘画和剪纸画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的研学教导员会全程参与,并在历史知识的准确性上进行指导。最后,博物馆会从学生们制作的作品中遴选出优秀的,展示手段独特的,表现手法新颖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在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可以以大队的会的形式,将学生讲述历史的形式在全校进行展现。更可以将学生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共同在学校的图书馆进行展示。

进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研学活动,从系统学习历史为先导;以感悟历史温度激活青少年对历史学习的激情;以激发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展现历史未出发点,在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历史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在研学的活动中不仅使历史从文字中走出来,让史实说话,更一改历史教育一改我说你听的形式,在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同时,通过浸入式的走进历史,互动的感知历史真相,感受式体验历史的真实,着重学生们深入学习、了解了历史,更好地促使学生们主动走进历史,探究历史的真相。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辽宁 沈阳 110044)

猜你喜欢

研学沈阳君子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最小和最大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君子无所争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国风·卫风·淇奥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