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巍山扎染图案在动画中的探索研究

2021-06-06梁择宏许珂

艺术评鉴 2021年5期
关键词:扎染动画

梁择宏 许珂

摘要:巍山扎染是云南巍山县独特的民间染色工艺,作为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不但是七彩云南一抹绚丽的颜色,更是巍山縣的特色民间工艺。所以对巍山扎染装饰图案在动画中的探索研究,将动画语言与巍山扎染图案的价值观承载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巍山的IP形象建设,为当地旅游文化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巍山  扎染  动画  装饰图案

近年来我国动画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获得大众认可,《大圣归来》《哪吒·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动画片成功打造出一系列以中国神话为题材的动画电影IP,这得益于国家对国产动画的大力扶持、市场的认可以及动画创作者的努力。这些优秀的动画作品将好莱坞电影的叙述模式与中国神话故事、传统文化元素融合,虽有迪士尼动画的影子,但其题材与内容立足于我国民族文化,使作品更有文化底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与价值观。我国民族文化丰富,若将其作为提取元素的资料库,结合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创作出精彩且具有民族文化魅力的动画片。

一、民间艺术与民族文化题材动画的探讨

我国民族文化题材的动画丰富,其中不乏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的作品。剪纸动画作为美术片中一种独特的美术类型,在中国动画历史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其造型具有二维的扁平性,色彩丰富艳丽,纹样多变,多有吉祥的寓意,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开辟了剪纸动画的探索之路,艺术家们大量参考了民间剪纸艺术的美术风格,并运用到设计中。其故事性、地域性、风格性都透露出民族文化的魅力,是国外无法模拟的。这是动画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成功尝试,为其后多部剪纸动画如《济公斗蟋蟀》《山羊和狼》《渔童》《葫芦兄弟》等作品创作奠定了基础,这些美术片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剪纸动画并非一撮而就地出现,它除了吸纳剪纸的装饰性,艺术家们在创作时还借鉴了皮影戏的美术风格。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戏中的角色造型同样具有扁平性,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时,参考了剪纸艺术的装饰性纹样。皮影戏在演出中,角色的运动方式单一,依靠角色活动关节的控制来进行表演,将人物限制在二维的舞台上。皮影戏角色的造型有以下特点:侧面的头部、肢体关节明显、不同人物性格有不同的妆容及动作习惯,有的走路弯腰驼背,有的走路英俊潇洒。皮影的制作有八道工序,分别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很难考证剪纸艺术对皮影艺术的影响,但两者对工艺手法要求都极其讲究,呈现的艺术效果也有共同之处。可以确定的是,在近代,皮影艺术影响了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渔童》《金色的海螺》《济公斗蟋蟀》《红军桥》等动画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这足以证明民族艺术是相互影响并不断创新发展的。

中国动画还有一大创举,那就是水墨动画。在动画设计制作中,参考中国水墨画的美术风格,善用留白的构图描绘虚实的意境,水墨动画用素雅的色调、白描的手法表现美术片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更为动画增添了艺术格调。每一个画面镜头都是一副构图别致的中国画,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是1961年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整个动画看下来,观众可以感受到造化钟神秀的山水、生机勃勃的花鸟、温润如玉的人物等等,水墨动画用动态的形式展现了诗与画的意境之美。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水墨动画也有了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以上简述了剪纸动画、皮影戏、水墨动画三种美术片的美术风格,中国民族文化题材动画结合的案例远不止这些,创作者应集思广益,在学习参考前辈们作品的基础上,挖掘更多可结合的创新点。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风格与动画结合是一种新的试验动画探索,将会涌现出新的生命力。

二、如何建设巍山文旅乡镇的IP

(一)巍山文化IP探讨

彩云之南,花开的地方——云南。山川之间,许多美丽的村镇等待着游人邂逅。云南的古镇现在依旧保留着中原的传统工艺,例如中原地区几百年前房屋的隼牟结构,现在在云南古镇的建筑中依然常见。云南的民间工艺数不胜数,样式各有千秋,是触发艺术创作灵感的宝库。学者李砚祖认为,民间美术是民间的生活文化形态,它不是一般的美术,他最基本的性质是民间的生活本质。民间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审美方面的需求。一切艺术的根和源都是民间艺术,它有三个特点,它是感性的、生活的、原点的。因此,解读巍山文化,需要从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入手。云南巍山县作为南诏国的发祥地,历史悠久,风景名胜一绝,而彝族扎染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也是巍山县特有的产业。彝族扎染世代相传,经过历史的沉淀,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一,若要开发巍山的文旅IP,取材首选彝族扎染。

然而,我们单单从文化与艺术方面探讨巍山彝族扎染是远远不够的。巍山县2000年以前原有20多家扎染厂,自2015年以来,只剩两家规模比较完善的工厂。巍山彝族扎染质量上乘,扎染厂坚持采用纯植物染料、纯手工制作生产,但知名度及销量远不及大理许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而用化学染料生产的劣质扎染,加上巍山的扎染厂过于依赖出口订单等问题使其趋势并不乐观。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扎染厂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采用新的科技手段研制出色彩更丰富的植物染料,在产品设计方面更注重时尚与品质,也尝试与高端品牌合作,得到过电视媒体的报道,但依旧缺少能代表自己文化品牌的故事与名片。巍山文化IP建设最终目的是强调当地特色,提高民间工艺知名度,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二)民族符号提取——扎染图案

扎染起源于秦汉,随着历史发展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巍山彝族扎染作为当地民族传统工艺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性。扎染具有特殊的民族文化符号,当地绣娘一帧帧手工扎花,在白布上扎形成图案,使用纯植物熬制而成的染料多次加工染整,形成图案百变多样的蓝白布。扎染团属于平面图案范畴,丰富的图案和纹样形式造就了其艺术风格,常见的图案有水波纹图案、飞鸟走兽图案、花草树木图案、随机几何图案等;纹样有连续纹样、单独纹样、对称纹样及综合纹样等;这些图案具有丰富的民族寓意,对动画创作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云南乡镇文旅相关的动画作品比较稀缺,与扎染相关的影视题材也比较罕见。有参考性的纪录片如《探索发现——织造记》以及李子柒团队拍摄的短视频《蓝染》,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善于提取民族符号,弘扬了非遗文化,让观众对扎染文化留下深刻又美好的记忆,但是这些影视作品并没有为扎染打造出独自的IP形象。

(三)动画作品建设IP形象

之所以围绕巍山彝族扎染技艺进行民族题材动画创作,是因为民族题材动画是培养IP形象的好契机。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是许多成功IP形象的起源。在国外,人们熟知的美国米老鼠、唐老鸭、美国队长,日本的哆啦A梦、皮卡丘、凯蒂猫,英国的哈利·波特等成功IP形象在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成功的IP形象与影视作品,使世界各地的受众接纳与认可其国家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成功的IP形象不仅仅在于其可爱、亲民的造型,在故事的题材选择上吸引观众也占了重要因素,文化输出是国家软实力强弱的表现。打造巍山文化IP形象要善于汲取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精华,将民族精神与文化特质作为立意之本,大胆进行现代化创作。

中国动漫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国产动画利用传统文化IP也越来越赢得市场青睐。例如《罗小黑战记》《非人哉》《中国唱诗班》等。这些动画制作水平优良,观众口碑好,收视率搞,民族题材动画更吸引观众,更容易得到大众的青睐。对于民族文化题材动画的创新探究,学者乔易认为,在主题形式上仅仅引入耳熟能详的民间寓言故事或者神话故事是远远不够的,创作者可以结合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如各地的非遗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汲取更丰富的题材资源库。而深入云南巍山,学习民间,提取巍山優秀非遗工艺扎染作为动画创作的题材,利用艺术为推荐助力,为云南村镇赋能文旅。

三、扎染图案与动画短片的创新研究

为展现云南村镇文化的独特魅力,探索民间艺术之美,为文化旅游注入新活力,笔者通过数字动画的形式,研究云南民间艺术的价值观承载,创作了《扎染仙境》。《扎染仙境》是一部10分钟的动画短片,这个短片主要是讲一个小女孩与扎染的美丽邂逅的故事,因为关于扎染的作品大多是静态的工艺品或者绘画,也或者是与VR、AR结合,很多形式雷同,观众第一次看会觉得新颖,看多了会对单调的风格样式感到审美疲劳,内容上没有更深的文化内涵,缺乏故事性,而动画是一种大众传播艺术,它除了能将形式多样的信息进行传达,它还能给受众讲故事,并不是单纯的动态图案展示。什么样的故事才更吸引人呢?笔者希望是既温柔又奇幻的,世界观不需太庞大,又能让观众对扎染有新的幻想和看法——原来扎染是仙境里的兔子制造的,这部动画分享奇遇美好回忆的初心就达成了。

《扎染仙境》的核心主题是奇遇。以小姑娘阿诗玛的视角遇见云南山川之间,古镇之中,新奇百怪的奇遇。通过小姑娘和辛勤的小兔子的交流展现了扎染的制作流程,轻松、可爱、浪漫,又有一些玄幻的色彩,在细节上增添了中国风元素,如彩云之下的山水、平静的古镇、蓝白相撞的扎染布、工艺精湛的木窗雕花等等,这些事物虽然常见,但正是这些最常见的事物,才更能让观众感到熟悉与亲切,也更符合我国的价值观。阿诗玛追随兔子闯进了奇幻的扎染仙境。与小兔子们邂逅,他们一起围绕扎染做了许多事,有采草药、手工扎花、煮颜料染色、晾晒扎染布等等。最后阿诗玛以扎染作为媒介,被神仙送出仙境,回到现实世界。这个故事就是要展现云南的美和扎染的奇,扎染不单单只有花纹图案,更可贵的是其制作工艺,动画短片中的场景、动作、音乐,这些设计都会更有趣味性地展示这个独特的民间艺术。动画之于扎染,相辅相成,扎染装饰了动画,而动画让非遗手工艺更生动、浪漫、妙趣横生。

首先,角色设计。二次元简单可爱的造型设计,小姑娘阿诗玛乖巧、可爱的形象,她不再像人们刻板印象中必须穿少数民族服饰的阿诗玛,她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当代小姑娘,白色的连衣裙,裙角和衣袖上稍微点缀了一些淡金色的民族图案,造型大方,朴素不繁琐。

其次,而场景设计。动画场景将木雕窗花里场景的元素进行提取,再设计,摒弃三维场景的纵深感,采用散点透视,平面化的场景。云南的剑川木雕是艺术价值很高的木雕工艺品,木工艺人擅长雕刻各种人物、花鸟、山水以及龙凤吉祥如意等图案,用以装饰门窗、家具等。动画场景中提取木雕丰富的图案元素,有香草、凤头、纹龙、云纹等,这些元素与动画语言结合,使动画的风格变得与众不同。

最后,色彩风格。在色彩设计上,会较多运用扎染的蓝白色以及参考中国青绿山水画的配色,用色偏艳丽,展现玄幻、奇妙的感觉。

确定了故事、美术风格、角色设计和场景设计后,需要按照故事大纲绘制动画短片的分镜头。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电影或者电视剧,一个完整的故事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成的,普多夫金认为,两个镜头的并列意义大于单个镜头的意义,甚至将电影认为是镜头与镜头构筑并列的艺术。由此,分镜头的设计十分重要。蒙太奇是通过剪辑手法,使两个甚至多个镜头产生暗喻,在设计分镜头中要考虑如何使用蒙太奇手法,阿诗玛穿越到扎染仙境运的所见所闻用的是叙事蒙太奇。

动画创作一般分三个阶段,以上是前期创作阶段。第二阶段是中期制作阶段,创作者按照分镜头剧本,在数字软件中绘制出每一个镜头,绘制线稿后,按照设定为内容填色;场景设计与人物的动态都在这个阶段完成。第三阶段是动画后期剪辑,包括将制作好的人物镜头与场景进行合成与剪辑、配音配乐、加特效和导出等工作。《仙境扎染》是一部民族文化题材动画,在制作时大量运用了中国风元素以及少数民族元素,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这部动画会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彩云之南的美,加深人们对巍山扎染的印象。

四、结语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而多样,将中国云南独特的少数民族艺术与动画结合,将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巍山彝族扎染与动画的有机结合,既能帮助云南村镇建设文化IP形象,又能发掘更多少数民族艺术题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人民对世界的认识重新定位,许多有识之士把目光转向本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艺术上来。如何为云南旅游村镇乃至全国乡村建设IP品牌、赋能文旅,增创当地旅游经济收入,增加人民福祉;如何用新的数字技术手段为快被人们遗忘、面临失传危机的非遗工艺注入新鲜血液,让其生命力更长久;如何提高中国动画在世界的影响力,使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舞台上更自信地走出去等,这些问题成为当前中国领导者、动画创作者、教育者、艺术家等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蔡明辉,梁杰.数字绘画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3):102-103.

[2]张三军.中国剪纸动画短片的创意与制作[D].南京:东南大学,2018年.

[3]刘玉莲.唐山皮影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薛正昌.皮影戏“非遗”传承者:张进绪与他的皮影家族[J].宁夏社会科学,2010(06):127-131.

[5]商树春.中国画章法在水墨动画线条与构图中的运用刍议[J].艺术科技,2018(08):149+216.

[6]赵娟.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齐海红.扎染艺术浅述[J].金田,2013(07):169.

[8]胡静,何林隆.刻画入微——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雕刻[J].中国西部,2015(31):71.

猜你喜欢

扎染动画
扎染对对画
神奇的扎染
扎染元素中的格调美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动画迷,变身
VALENTINO TIE & DYE 扎染系列限定展览登陆北京 SKP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