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文化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2021-06-06雷普农
雷普农
摘要:传统民俗文化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展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中,要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先进文化充分结合,保持文化的传承性、多样性与先进性。基于此,以下对传统民俗文化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民俗文化;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于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来说,让群众文化活动扎根基层并服务于广大群众,是现阶段基层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基层文化馆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和专业优势,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并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真正落实到位。
1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1.1促进乡镇地区和谐稳定发展
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强调,要注重文化建设,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长期处于经济发展与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基层地区群众文化建设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在相对发展更为落后的乡镇地区,文化设施缺失、文化资金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使基层文化阵地长期被封建迷信、y庸俗文化等占领。弘扬先进文化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在乡镇、社区做好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乡镇、社区的文明风尚,进而促进乡镇、社区更加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1.2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的流动性变大,由此加大了社会管理工作难度。从本质上来讲,群众文化活动是广大群众为了缓解压力而积极参与的一项社会活动。自身压力得到缓解后,身心更加舒畅,通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群众能与他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由此可以发现,只有心理压力得到释放,群众才会保持乐观心态,获得更加稳定的发展。
(此段落能否考虑改为:民俗文化在基层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1.3保障乡镇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在国家总人口统计中,农村人口仍占较大比例,然而,通过对城乡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调查发现,乡镇地区的文化发展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且文化设施健全,除了基础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还经常开展各式各样的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但在一些较为偏远的乡镇地区,由于经济方面的不足,当地的管理人员过于注重经济建设,在文化建设方面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乡镇地区的居民没有途径享受文化生活。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当地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享受文化所带来的乐趣,保障乡镇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传统民俗文化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2.1定期开展民俗文化主题活动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要提升传统民俗文化的应用价值,就要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定期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不同民俗文化的活动形式存在一定的区别,通过各类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社区群众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到民俗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供基础保障。例如安徽淮北的龙舞、狮舞、旱船、高跷、面具舞等,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还能使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凝聚力,从而有效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在开展传统民俗文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需提前了解民俗文化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并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审美需求,保障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由于大多数社区为新兴社区,发展水平有限,在开展民俗文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加强文化活动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在传统民俗文化主题活动中添加现代化元素,利用已有的优质资源来提升民俗文化主题活动的价值。例如在“平遥古城主题月”活动开展中,可以在古城中融入灯光展,借助现代化技术提升主题活动的价值。
2.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文化设施
文化建设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层面的满足,但它也离不开物质基础的保障。首先,乡镇地区的政府部门应正确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上适当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联合基层的文化馆、文化站,建立专项文化资金。对于基础的文化配套设施,应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避免基础文化设施的流失与损坏。同时,可以将图书馆、艺术馆等免费向群众开放,通过这些基础的文化设施建设,在提升当地群众文化素养的同时加大对文化活动的宣传,引导乡镇居民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为了提升文化设施的覆盖率,可以将地区内闲置的空间场所进行合理资源利用,设立相关的文化站点,尽可能保障更多社区群众能够享受到文化权益。
2.3政府要加大文化建设支持力度
传统民俗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在当前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虽然采用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念,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弘扬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果要充分实现传统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就要各地方政府在国家文化建设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在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不仅要对传统民俗文化加以直接利用,更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和发展,使民俗文化可以与新时期先进性文化有效结合。为弘扬传统民俗文化,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的范畴。这一政策使人们可以在这些节日放下繁忙的工作,通过参与民俗文化活动,感受节日的氛围,从而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群众精神需求不断增长,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另外,社会生产力不平衡发展使得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群众文化活动可为人们提供很好的精神文明保障,有效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黄亚清.浅谈文化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J].牡丹,2020(24):184-185.
[2]孟凡亭.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J].今古文创,2020(42):84-85.
[3]杨春丽.传统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今古文创,2019(34):86-87.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文化馆 4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