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计
2021-06-06李晓玮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为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本文从以下5个方面谈论有关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分别是: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效果考核。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一、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的特点,通过学习本课程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就业打下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2课程基本信息
该课程面向大一学生进行授课,开设于第一或第二学期,总学时60学时,理实比例,1:2。
3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内容从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
该课程的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的格式编辑与处理,使学生熟练掌握Excel软件进行数据运算及处理的方法,并可以使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学会使用浏览器和在网上获取信息。
该课程的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以下几个能力:
(1)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熟练利用办公软件将有关内容以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2)自我提高的能力:使学生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新知识、新技术;
(3)信息检索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常用网上资源访问、检索的方式;
(4)简单问题的处理能力: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使用中出现的简单的软件、硬件问题做出预判和解决;
该课程的素养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的内容,以及让学生参与到本课程开展的各项素质活动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懂得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4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在主讲教师的日常教学中逐渐形成了“四个一”的教学设计思路,表现在:
(1)一套模块,工学结合:教师根据各开课学生专业的不同,对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学习模块,将模块的内容與学生就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紧密的衔接。
(2)一套教材,日臻完善:教材的选取历经了三个改革阶段。从统考教材、自编教材、到后期使用的规划教材,改革后的教材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3)一堂课程,学做合一: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案例教学营造情景化的学习氛围,结合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体现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一套形象化、立体化的学习资源。
(4)一名教师,平台延伸:以教师面授教学为引导,以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为课下学习的补充,多平台、多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教学内容的选取
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Word、Excel、Powerpoint基础性、通识性内容后,教师会根据其专业、就业岗位的不同,让其进入不同专业模块的深入学习。如汽车、路桥等专业中涉及到的汽车维修技师、工程监理、轨道运营管理等岗位,会根据划分学习Word 2010文字排版的高级操作;物流、经济管理等专业涉及到的会计、报关员、行政专员等岗位会学习电子表格Excel 2010的拓展应用,营销类专业、空中乘务、旅游、数字媒体等专业中涉及到的销售员、乘务员、导游、多媒体编导等岗位会深入学习PowerPoint 2010的应用操作。
2教学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计算机网络。
三、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对象的分析
当今的学生往往存在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有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有些学生则学习毅力不足,容易出现自觉性较差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则需要教师适时地调整教学思路。
2教学活动设计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师的教学示范和学生的技术体验,是“我教——你学”边学边做的教学过程。第二个阶段,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而教师主要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你做——我导”“做中学”的训练过程。第三个阶段:通过“你做——我评”,规范学生的操作,强化学生技能,是学生“技能提升”的过程。
3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法,向学生介绍使用相关操作设置的情景,揭示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还能怎么做的方法。此外,还可以用到讲授法等内容。
教学手段: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使用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以及综合性的考评软件。特别是专业化的考评软件具备查看分数、答案解析,随机考试等功能方便学生自学和考评。
4课时分配
基础模块所授内容共占40学时,专业模块所授内容共占20学时。
5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跟不上,有的一说就会,有的基础差,各种各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问题,经常会出现在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去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资源,持续的教学改革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四、教学的基本条件
现代化的多媒体机房、以及教学环节中必要的教学广播软件、教学软件以及测评软件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五、教学效果的考核
通过对学生日常考勤、纪律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考核以及对基础性知识的基础模块的考核,对不同专业所学不同专业模块的考核,将考核内容贯穿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能给出学生一个客观、综合的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其课程的内容、课程设计也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打下相应的基础。
作者简介:李晓玮(1980-),女,天津市人,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天津 3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