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写作知识运用的误区与对策
2021-06-06李祥兴
李祥兴
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难以从课文阅读文本中提炼出有效的范例写作资源,课文的学习似乎对写好单元习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实,统编版小学语文的“阅读课文”与“单元习作”是紧密联系的,侧重透过阅读教学,为学生的单元习作提供阶梯式的指导支撑。不少教师运用课文写作知识资源,以小练笔的形式落实读写结合,以此作为单元习作的铺垫基础。然而,纵观写作知识的运用,小练笔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状,走向了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困境。
低效现状一:迎合潮流,画蛇添足
教学《金色的鱼钩》,教师在快要结束教学时安排了小练笔:“学完课文,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老班长说,请大家写下来。”
生1:老班长,你舍己为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生2:老班长,你是一位英雄,把好吃的和好喝的都给了小战士。我真佩服你!
……
诊断:练点不当,练笔低效
这类总结性小练笔,学生无须思考,炒一下“冷饭”,便能交差,与写作知识无紧密关联。
对策:依托单元习作,找准课文练点
1. 找文本空白点。部分课文的叙述留有空白点,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想象以及写作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空白点设置练笔,充盈文本,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如《精卫填海》,精卫怎样去西山叼树枝,怎样去填东海,课文并没有写。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空白,设计练笔,引导学生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说具体。通过描述,学生掌握了写清楚故事过程的写作方法,这为写好单元习作所需要的细节描写打好基础。
2. 找典型表达点。打开课文,每一篇阅读文本都有独特的表达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将典型的表達方法找出来,并付之于练笔,习得写作方法。如《走月亮》的第六自然段,采用多种感官把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的写下来。教学时,可以根据第六自然段巧设小练笔,让学生仿照其写一写月下的某个情景。学生在仿写时,需要多感官的“参与”,为该单元写景作文的写作提供支撑。
3. 找情感爆发点。每一篇阅读文本,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抓住文本的情感爆发点,将其变为学生的练笔点,让学生吐真言,抒情感。如《慈母情深》,“我”看到母亲那么瘦小,工作那么辛苦,但是母亲毫不犹豫地给“我”钱买书,这时学生被伟大的母爱所感动。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情感点,由人及己,设计小练笔:“母爱是阳光,温暖了我们冰冷的心。”学生在课堂上仿照句式写话,写出对母爱的赞歌。
低效现状二:脱离目标,无端揣测
教学《金华的双龙洞》,在欣赏完双龙洞的美之后,教师安排小练笔:“如果你来到双龙洞,你想做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很快,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想玩水,有的说想拍照……
诊断:价值偏离,练笔低效
这个小练笔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偏移。一篇课文的练笔有很多,但是要注重一课一得,要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来设置小练点。
对策:依托单元习作,精选课文练点
我们要围绕单元习作教学目标,选取单元阅读文本中最有价值的写作知识点进行练笔。如《穷人》,写作知识点很多,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是心理活动。结合单元习作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可设计如下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不断地想:……
这个小练笔,体现了桑娜内心的矛盾,与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吻合的。学生通过小练笔,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低效现状三:“公式”代入,生搬硬套
教学《燕子》,不少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对燕子外貌的描写,介绍一种熟悉的小动物。”学生练笔期间,教师没有指导学生练笔的方法。结果,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写出了这样的小练笔:一身乌黑的毛发,一对小小的耳朵,加上长长的尾巴,凑成了一只调皮的小狗。
诊断:指导缺法,练笔低效
上述练笔,学生之所以出现“套公式”的情况,是因为教师没有进行写前指导,没有帮助学生找出语言的规律,学生不知道仿写什么,仿到怎样的程度,跳不出文本的限制,只好把“公式”代入到某物上去。
对策:依托单元习作,细化练点指导
如果教师没有指导学生练笔的方法,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将难以提高。如《普罗米修斯》,不少教师都会设计进行这样的练笔:
1. 在炎热的夏天,阳光猛烈,他既不能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遭受着________。
2. 在寒冷的冬天,寒风呼啸,他既不能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遭受着________。
要写好这个小练笔,关键是要对普罗米修斯被关押的地方有所了解,否则,学生的表达很可能是苍白无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要适时补充炎夏、寒冬、黑夜的恶劣环境画面,营造出形象、生动的情境,一边要紧扣文本,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品读,领悟普罗米修斯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