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廖容标:铁山虎将撼敌后

2021-06-06章慕荣

党史纵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抗日日军

章慕荣

“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钢刀插在敌胸膛。”《八路军军歌》中这段铿锵有力的歌词,不禁使人想起抗日战争中我军将士奋勇杀敌的情景。在这些书写御侮自强感人篇章的英雄儿女中,廖容标是一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从红军团长到中学教师

七七事变后,党中央为适应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需要,决定从抗大的学员中遴选一批军政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军事干部充实到敌后。曾任红一方面军第五独立团团长、当时为抗大军事一队学员的廖容标是人选之一。看到很多同学一结业就回原部队了,就剩下包括他在内的几十个人被“扣”了下来,不明就里的廖容标心中很是焦急。经过打听后他才知道,他们这几十人被编入了总政治部举办的白区干部短训班,这个班旨在培养赴敌后工作的干部。

总政办班培训的是政工干部,军事干部改行搞政工,大家或多或少有点畏难情绪,而廖容标更是只想着早点到前线杀敌。报到当晚,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时来到廖容标等人的住所,见一个个背包都没解开,便打趣地说道:“今晚就想去前线?好得很,好得很啊!”见任弼时一语点破了自己的心思,大家只好傻呵呵地笑了。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任弼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详细阐述了开展独立自主游击战的重要性,讲解了一些在敌后开展群众工作、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根据地的方法。听着任弼时的娓娓讲述,廖容标的思想从急于上前线找日军干几仗慢慢转变为到敌后更广阔的天地一显身手了。

半个月的短训班一结束,廖容标就接到了赴太原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报到的命令。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来到了太原。在那里,他见到了自己在红三军团第四师当连长时的师政委、时任驻晋办事处主任的彭雪枫,两人深情地回忆起了红军时期的往事。见火候差不多了,彭雪枫突然收住叙旧话题,严肃地告诉廖容标:组织上决定派你到山东担负敌后工作,你有什么意见?彭雪枫之所以绕这么大弯子,是因为他怕带惯了兵、打惯了仗的廖容标对敌后艰苦细致且不容易出大战绩的工作有抵触情绪。廖容标似乎看透了彭雪枫的心思,马上斩钉截铁地说道:“服从党的分配!”

按照规定,凡到敌后去的人,党证、文件和军用品都得留下来由组织保管。一听说要交党证,难以割舍的表情立马显现在廖容标的脸上。整整6年间,党证就一直在自己贴胸的口袋里放着,自己时刻都感受着党证所蕴含的无形力量,如今居然要上交党证,他怎能不感到难受?“这是革命的需要,你是老同志了,我相信你是理解的。”彭雪枫宽慰廖容标。“放心,老首长,我坚决服从规定!”廖容标说着抬手掏出了党证。

于是,廖容标的名字变成了廖之秀,身份变成了北平流亡学生,独自一人乘上了离开太原的火车。1937年10月初,靠着接头暗号,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和廖容标见了面,黎玉布置给他一项出人意料的任务——到长山县长山中学(今邹平县长山中学)去!廖容标一下子就糊涂了,明明是来敌后搞武装斗争的,去一个县城的中学干啥啊?便问道:“去做什么?”黎玉的回答更令廖容标震惊:“当教员!”“当教员?!我的文化程度……我就上过两年私塾,怎么能在中学里当老师啊?”黎玉一笑:“这个省委知道,你去当体育教员。”就这样,廖容标成了长山中学的体育教师。

这个任务对廖容标而言简直就是份“苦差”。他这个“体育老师”没打过篮球,不会当裁判,上室内课时板书只会写红军中流行的简化字,惹得学生哄堂大笑。正在巡视教学的校长马耀南见状也倍感诧异,当晚就把介绍廖容标过来的地下党员、长山中学教师姚仲明找了过来,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介绍的廖之秀究竟是干什么的?”

姚仲明早有准备,正色答道:“我们是自己人,把话说明了吧。之秀是延安抗大的学生,过去是红军的一个团长,这次是为了抗日到山东来发动游击战争的。到我们长中来,是因为校长你赞成抗日,想得到你的合作和帮助。他的身份暂时还不能公开,暴露了对你、对他、对学校都没有好处!”马耀南“噢”了一声,半天才委婉地埋怨姚仲明:“老弟,学校已经有你了,你怎么又介绍这样一个人过来呀,这要担多大风险呀!”姚仲明理解地回答道:“请你放心,他是来抗日的,别无他意。别看他字写得不怎么好看,打仗可在行咧!校长一向称赞东北义勇军和华北八路军,今天,八路军找上门来,应该是求之不得的呢!人家一片真情、不畏艰险地来到咱山东,咱还怕什么呢!”见马耀南的脸色慢慢恢复了正常,姚仲明进一步说道:“要是光请他来教书,我也不会举荐他的!要知道,他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将来鬼子打来了,我们还要靠他哩!”

“参加过长征!”马耀南眼睛一亮。他早就听姚仲明讲过红军长征的故事,敬佩之余又对天下竟有像红军这样坚强的人表示怀疑,没想到这个“廖之秀”是经历过长征的人,好奇心瞬间赶走了原先的恐惧和忧虑:“请你转告他,今晚到我房间来单独谈谈!”当晚,在与马耀南的交谈中,廖容标介绍了红军长征的情况和重要战斗经过,介绍了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和军民关系。与廖容标交谈后,马耀南不仅消除了原先的疑虑,增强了武装抗日的信心,而且与廖容标成为密友。廖容标也在马耀南的帮助下,抓紧一切时间勤学苦练,很快就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

黑铁山举义旗

有了马耀南的鼎力相助,廖容标和同志们很快就以长山中学为中心向周围各县辐射抗日活动,组织武装起义的条件日渐成熟。廖容标以军人的直觉和素养,一眼就选中了距长山县城30公里的黑铁山作根据地。黑铁山地处长山县东部,地理条件优越,又有中共地下组织在此活动,是非常理想的根据地。1937年12月24日,日军疯狂轰炸长山县城,国民党军队和大小官员吓得仓皇南逃,长山城里顿时乱作一团。廖容标认为这正是武装起义的有利时机,便和姚仲明商量后在校门口贴了布告,号召爱国青年拿起武器抗日救国,愿意上黑鐵山的就报名,目前上山有困难的可暂时回家,以后再随时参加抗日队伍。布告张贴的当天,就有60多名师生报了名,廖容标当晚带领他们向黑铁山方向进军。

12月26日,起义队伍集合在黑铁山西侧的太平庄小学,整个队伍只有3支步枪和8把拴着红布的大刀。姚仲明走到队伍前进行了简短的动员,并按照中共山东省委的决定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正式成立。最后他补充道:“上级特地为我们派来一位八路军的干部,他原是位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姚仲明话没说完,人群中就传来了惊叹声。大家都想见的八路军,没想到已经在身边了,不少人不禁左顾右盼了起来。姚仲明趁热打铁,用手一指廖容标:“来领导咱们打游击的八路军干部,大家早已认识了,他就是咱们的廖之秀老师!”队伍顿时活跃起来,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激动地望着廖容标。

廖容标在众人的掌声中开始了他的演讲。他向大家介绍起义部队对内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对外担负打仗、筹粮、发动群众三大任务;规定了作息制度;公布了事先经过研究的班长、分队长候选人名单,请大家表决通过。接着,他又详细说明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及其意义,还教唱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廖容标讲的东西,对很多人而言都是新鲜的,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学得也很起劲。第二天一早,一面写着“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红旗迎着初升的太阳飘扬在了黑铁山山顶。当大家为自己成为一名抗日战士而欢呼雀跃的时候,廖容标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笑容。此时此刻,他想的最多的就是:既然拉起了武装,就要随时准备战斗,这支队伍该如何成长呢?

廖容标并非多虑,从专业军事指挥员的角度看,这支由年轻师生构成的抗日队伍,离一支正规的抗日武装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起床哨吹了好一阵,不少队员还坐在草铺上揉眼睛;饭前集合,哨子“嘟嘟”地吹了一遍又一遍,大家老半天也站不好队;有个别青年,见起义队伍一天只能吃两顿,且顿顿是糠菜窝头和玉米饼,受不了这个苦,偷偷跑掉了……廖容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清楚地意识到,对这些刚离开家庭的青年师生来说,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在艰难困苦中迅速成长。

于是,廖容标把队伍带到一片空地上,先复习了一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然后就讲起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情形。正当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小声地讨论着红军凭什么能走出草地时,廖容标突然话锋一转,目光盯向一个唱歌时只动嘴不出声的学生,大声说道:“红军缺吃少穿都能过得了草地。今天的早饭,我们的肚子没有吃饱,我看见个别同志情绪不太高,连唱歌都没劲。”那名学生的脸一下子红了,低下头小声嘀咕:“还有一声也没吭的呢!”要搁平时,听到这样的辩解,早就有人放声大笑了,但这次所有人都低着头,整个空地上一片沉默。廖容標顿了顿,说道:“革命,就是艰苦的。不怕艰苦的人,才敢革命!这几天的生活,其实又能算什么艰苦?希望大家在思想上对这个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要经得起任何困难和风暴。”大家的头慢慢抬起来,眼神中流露出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廖容标见状,当即进行了再动员:“吃饭问题,姚老师(即姚仲明)带着宣传队去募捐了,我们不必操心。我们的任务,是赶快学好军事技术。现在,我们到操场去!”不一会儿,这支只有3支长枪、8把大刀的青年队伍,就整齐地喊出了“杀——杀——杀!”

神出鬼没击日军

眼见着队伍不到10天就已增加到了数百人,军政训练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廖容标产生了“打一仗”的念头。这既能扩大部队的影响,对部队也是一种锻炼。以第五军目前的战斗力,进攻日军重兵防守、工事坚固的据点是不可能的,最好的突破口就是从小股分散的伪军入手。1938年元旦刚过,廖容标就在党小组会上郑重提出:“为振奋人心,扩大抗日队伍的影响,需要很快地出击敌人。根据敌情和政治上的考虑,目标应选长山县城,那里的守敌是伪军,战斗力较弱。”同时强调:“我亲自去指挥这一场战斗,如果这一仗打不好,我廖容标就对不起党对我的信任和委托,也对不起山东这一地区人民对我的希望。”

廖容标的建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同意。随后,他精心挑选了30多个训练成绩较好的战士,组成一支短小精悍的战斗队,在1月7日傍晚向长山进击。临行前,元旦前上山的马耀南特地赶来送行,不无忧虑地对廖容标说道:“之秀啊,你有战斗经验,可是大家都没有上过战场,你千万要见机行事,适可而止啊!”廖容标呵呵一笑:“放心,马校长,赔本的买卖,我廖容标是不干的。”话虽这么说,但一想到这一仗事关整个部队的前途命运,久经沙场的廖容标也是不敢有丝毫松懈。他在给队员宣布战场纪律和注意事项时,特别强调了一点:哪怕打死一个敌人,缴得一支枪,也是胜利!

廖容标带着战斗队一口气赶了30公里路,来到了长山城北的一个小村子。第二天晚上,侦察员报告说有乡民们正被汉奸押着往城里送粮,有人就建议化装成送粮的和推车的混进城去。廖容标觉得对这些初上战场的战士而言,乔装打扮可能会临阵慌乱、露出马脚,便否决了这些建议,决定带着大家半夜翻城墙偷袭。上弦月终于落山了,苦等许久的战士们在廖容标的带领下,偷偷绕到西北角城墙一个缺口处,搭上木梯,悄悄地爬进城去。城里的伪军做梦也没想到游击队会从30公里开外的地方摸黑进城偷袭,呼噜打得震天响的门岗一声没吭就被两个游击队员解决了,廖容标则带领其他人直接闯进屋内,把一个个熟睡中的伪军捆了个结实。在这场仅半个小时的战斗中,游击队悄无声息地俘虏伪军30余人,缴获17支枪和一些弹药,还散发了第五军的传单和布告,战果远远超过了廖容标的预期。第五军一战成名,人们竞相传告这支抗日武装的机智和勇敢。

当廖容标听说日军每天都会从莱州湾的羊角沟沿小清河向济南运送物资后,便又开始思考如何在小清河流经长山的河道上伏击日军。毕竟长山一战打的是伪军,抗日武装只有与日军干,才能进一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发动群众。廖容标反复勘察地形,用心量度伏击战的可能性。他发现安家庄村北的小清河河道是“之”字形的,船行至此必定减速,两岸皆是芦苇,是理想的伏击地。于是,一个在小清河伏击日军的方案成型了!

1月19日凌晨,廖容标带着精心挑选的40多名战士,顶着星光赶到了伏击地点。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战士们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但大家还是坚持不停地拉枪栓、检查枪膛……太阳升得老高了,河面上仍没有一点动静,有人怀疑:这次行动是不是走漏了风声?廖容标随即给战士们打气道:“绝不会的!鬼子狂妄得很,如果他们真的得到消息,一定会赶来找我们打。不要胡思乱想,好好监视河面。”临近中午时分,一艘日军汽船如期而至。游击队此前在两个过路船民的帮助下,用他们的船建起了临时拦河坝,日军的船过不去,只好放慢船速。一个敌兵端着枪走到船头对拦路的帆船哇哩哇啦地吼了半天,还一度朝天开枪。廖容标眼见着汽船慢慢地靠近了,照着那个敌人就是一枪。敌兵应声倒地,战士们立即一齐开火,顷刻将甲板上的日军全部击毙。

船舱里的日军一面还击,一面慌慌张张地开着汽船往后退,企图从原路逃走。廖容标立即大喊道:“投弹!”不一会儿,日军的汽船就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像陀螺一样在原地直打圈圈。有两个敌人跳河逃跑,刚一上岸,就被游击队打死了。廖容标考虑到弹药不足,之前派人到安家庄借了两门土炮,此时只听得两声巨响,日军汽船中弹下沉,船上负隅顽抗的日军悉数被炸死。战后一清点,共击毙12名日军。廖容标事后才知道,这12名日军是参加完济南高级军事会议返程的,其中有少将旅团长1名、联队长1名、高级参谋1名。小清河伏击的战果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小清河伏击战给了日军极大震动。济南的日军出动了飞机和数百名步骑兵,四处搜索失踪汽船。他们开始还不肯相信这一艘汽船和12名“皇军”是被游击队干掉的,直到找到沉船,他们才转而百般恫吓当地百姓,追问事情的原委。老乡们不是回答“是一支菩萨军干的”,就是称“菩萨军来无影去无踪”,气得日军只好在战报上写:这是“一支八路主力”所为。

廖容标判断日军肯定要寻衅报复。果然,2月4日拂晓,400多名日军向已移驻鲁山余脉白云山北部的三官庙的第五军扑来。廖容标一面命令警卫班以火力封锁山口拖住敌人;一面紧急集合队伍,命令部队以班为单位向西疏散,占领山头,利用有利地形与日军打麻雀战,迫使其分散兵力,天黑后再撤至白云山西侧的醴泉寺集中。

日军长于打阵地战,惯用战术是先炮火猛轰后集中进攻。廖容标设计的战法几乎就是为日军度身定做的:日军炮击时,战士们就隐蔽在山洞里;日军炮火一停,战士们就冲出山洞占领有利地形;日军接近山顶时,大家就居高临下打个痛快。就这样,从早上打到上午,从上午打到下午,日军接连发动了10多次进攻,我军不仅阵地岿然不动,还击毙百余名日军。日军终于撑不住了,只好于黄昏时分撤退。三官庙一战,无论是激烈程度、战斗规模、持续时间,都是第五军之前从未遇到的,而我军仅伤亡7名战士,这支敌后抗日武装在廖容标的带领下创造了骄人战绩!而日军方面鉴于损失太大,为挽回面子,在上报济南总部的战报里特别强调他们“碰上了一支八路军正规军”。

廖容标和他的游擊队三战三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名气。之后,他率部历经数次整编,转战齐鲁大地。从1941年至1945年,廖容标率部作战2000余次,歼灭日伪军2万余名,可谓战绩辉煌、战功卓著。自1937年10月来到山东至抗战结束,从只身一人到拉起一支不足百人的起义队伍,再到带出一支上万人的部队,廖容标为山东抗日战争和抗日根据地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与当地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被当地百姓称为救民于水火的“廖菩萨”。毛泽东曾在大会上公开表扬:山东八路军出了个“菩萨司令”,他就是我们的廖容标同志!

(责任编辑:林晓清)

猜你喜欢

抗日日军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东北抗日联军
火焰喷射器重创日军
我们有力量抗战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