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对儿科静脉输液门诊工作质量的影响
2021-06-06曾舒静李婷婷方晓萌陈敏林仁清
曾舒静, 李婷婷, 方晓萌, 陈敏, 林仁清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 1. 儿科门诊输液室;2. 新生儿科,福建 宁德,352100)
门诊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措施,其主要针对需要治疗但尚不能达到住院标准的患者,优势是方便、快捷,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儿科门诊的就诊量大且人口流动快,但护理人员数量少且工作量大,加上患儿年龄小、自制力差、配合力弱,容易引起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导致患儿家属对门诊服务质量不满意[2]。近年来,设立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逐渐成为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趋势,小组成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可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质量和效率[3]。有研究[4]表明,设立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可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旨在探究设立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对儿科静脉输液门诊工作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5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首次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② 经门诊医师诊断不需要进行住院治疗;③ 患儿家属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病情危重,不符合门诊静脉输液指征;② 具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中,男127例,女12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为(5.68±1.07)岁。观察组中,男132例,女1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为(5.72±1.05)岁。2组间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 传统静脉输液小组护理 对照组患儿于输液过程接受传统静脉输液小组护理。① 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八对”的制度进行筛查,仔细核对患儿姓名、药品剂量及使用方法等,避免发生错误输液的现象;② 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定期观察患儿的表情,并询问其有无不适,嘱家属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和输液进度,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护理人员进行处理;③ 输液完毕后,护理人员观察患儿的输液位置处有无红肿、渗液及淤青等异常现象,并询问其有无不适症状,观察30 min且无明显不适后方可离开医院。
1.2.2 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护理 观察组患儿于输液过程中接受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护理。
1.2.2.1 成立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 选取工作年限≥6年、年龄25~35岁、职称为护师及以上的护理人员组成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均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理论考核采用笔试方式进行,由科室统一出题并组织闭卷考试,内容包括护理学基础、操作知识点、护患矛盾处理等;操作考核包括输液、突发事件处理和输液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处理等。按照笔试和操作总成绩的高低进行排序,录取前8名作为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并由护士长作为组长进行统一管理。
1.2.2.2 专职化培训 护士长组织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时间为1个月。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结合线下、观看视频结合现场教学的模式。培训内容包括静脉输液的流程、细节、操作技巧,以及管道护理、静脉输液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正确处理等,确保每位小组成员均能熟练掌握。同时遵医嘱掌握各类药物的配伍禁忌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在患儿输液过程中细心观察并及时处理。小组成员采用温和的态度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以讲故事、微笑、夸赞和鼓励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输液过程中若患儿出现哭闹和不配合的情况,及时与家属沟通,在取得家属理解后让其配合完成操作。
1.2.2.3 建立合理工作制度 护士长作为组长,对专职化输液小组成员进行管理,并进行排班、考核、培养、调配等工作,根据门诊静脉输液量及时调配工作岗位,保证门诊患儿及时完成输液。另外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和奖赏激励制度,对患儿家属评价好、考核成绩高的小组成员进行奖赏。
1.2.2.4 归纳总结 小组成员每周举行1次经验交流会,所有小组成员均在会上发言,针对当周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自身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加强练习,以免在以后的操作中再次发生。
1.3 观察指标
1.3.1 患儿输液质量 比较2组患儿的输液质量,包括静脉穿刺时间、患儿等候时间和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
1.3.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比较2组患儿液体渗出、输液管堵塞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1.3.3 家属满意率 采用自制的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包括静脉穿刺质量、工作效率、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儿静脉输液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时间和患儿等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液体渗出、输液管堵塞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3 2组患儿家属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家属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门诊静脉输液室是医院门诊治疗的重要科室,儿科静脉输液门诊作为门诊静脉输液室中的重要科室,其门诊任务更加繁重。传统静脉输液小组成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医院管理和工作需要,实习护士轮流上岗,容易出现一次性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5-6]。患儿年龄小、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且配合度较差,也会导致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患儿家属因此情绪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不满[7-8]。因此,专业的静脉输液团队尤为重要。有研究[9]表明,优质的静脉输液护理可提高静脉输液的效率和质量,且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本研究旨在探究设立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对提升儿科静脉输液门诊工作质量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时间和患儿等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设立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就诊质量和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分析其原因,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的成员素质过硬,是面向全院招考和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护理人员,其通过统一的严格培训,熟练掌握了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成员井然有序地对门诊患儿进行静脉穿刺,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成熟的静脉穿刺技术不断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缩短了静脉穿刺时间,从而缩短了患儿的等候时间。另外通过安抚患儿情绪,使其积极配合静脉输液,提高了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有研究[10]表明,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大部分是由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观察不及时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液体渗出、输液管堵塞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设立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有助于降低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专职化静脉小组成员经过严格培训,操作技术精湛,穿刺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概率小,所以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此外,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全程仔细观察患儿情况,能够早期发现不良反应并迅速做出处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11]。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和讨论,避免再次出现此类情况,并在护士长的带领下,不断学习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为,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成员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培训,而且针对护患矛盾的应对和处理也进行培训,如输液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站在患儿及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安抚患儿情绪、尽可能满足患儿要求等[13]。输液过程中,小组成员看护输液进度和患儿在输液中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针对患儿家属存在的疑问和顾虑,予以及时解答,并向其告知静脉输液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医院对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逐渐引起重视,制定了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并保证工作有序进行,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14]。
综上所述,设立专职化静脉输液小组可明显提高患儿的输液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对门诊静脉输液室的满意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