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中复合保温护理对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

2021-06-06程素珍胡雅静

关键词:保温体温麻醉

程素珍, 胡雅静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 莆田市儿童医院 手术室,福建 莆田,351106)

近年来,随着外科医疗水平的进步,手术对麻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术中常发生体温过低的现象[1]。体温过低导致机体的代谢功能减慢,麻醉效果降低,术后的清醒时间较晚,增加了患者苏醒延迟的风险,影响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因此术中的保温护理逐渐被重视起来。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子宫切除的不二选择,但术前准备和手术的时间较长等原因增加了术中体温过低的发生概率,同时女性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因此常规保温护理的效果不理想[2]。本研究对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应用术中保温护理,探讨其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80例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对象均在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莆田市儿童医院,且经过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标准:① 初次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②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3]为Ⅰ~Ⅲ级;③ 麻醉药物无过敏现象;④ 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术前体温>38 ℃或<34 ℃;②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③ 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40例。2组间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和术中静脉输液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2组均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前,手术医师充分分析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并提前做好预防和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完善常规检查,针对部分合并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2组患者均由相同的手术团队和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和护理。

1.2.1 常规保温护理 对照组患者在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护理。手术前,护理人员将手术室温度调至22~24 ℃,湿度调至40%~60%。患者充分暴露手术部位,非手术部位采用手术毯包裹。灌注液、冲洗液、消毒液、输注液等保持常温,且消毒液和冲洗液均不进行特殊处理。术中,观察患者的症状,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则及时处理,并配合完成手术。

1.2.2 复合保温护理 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加复合保温护理,主要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2个方面。

1.2.2.1 外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在术前30 min进入手术室,将温度调至22~25 ℃,湿度调至50%~60%。患者在进手术室的途中为避免体温降低,需注意保暖。术前消毒和麻醉时,调节手术室温度至25~28 ℃,防止患者体表暴露时由于环境温度过低而导致机体过度散热。术中,护理人员将手术室温度调至22~25 ℃,同时将消毒液加热至38 ℃,为患者铺盖可控温的保温毯,并将保温毯的温度调至38 ℃,减少体表暴露,维持身体温度,避免由于周围环境温度过低而造成体温散热过快。

1.2.2.2 内环境护理 患者麻醉后,将湿热交换器与气管、导管相连接,采用自动灌注二氧化碳(CO2)气腹机将呼吸道气体加热至38 ℃,避免呼吸道散热导致的体温下降。术中使用的灌注液等液体采用加温输液器加热至37 ℃,并放置于恒温箱中保温。术中加强对患者的体温监测,增加测温次数和巡视次数,及时发现患者有无体温下降现象或趋势,同时加强保暖并汇报医师。

1.3 观察指标

1.3.1 体温情况 于麻醉前、麻醉30 min、麻醉60 min及手术结束时采用温度计测量患者的腋下体温,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

1.3.2 麻醉情况 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

1.3.3 应激反应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抽取患者的肘部静脉血5 mL检测其肾上腺皮质激素(AD)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

1.3.4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2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寒战、躁动和感染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体温情况比较

麻醉前,2组间体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30 min、麻醉60 min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体温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体温情况比较

2.2 2组麻醉情况比较

2组间麻醉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麻醉情况比较

2.3 2组应激反应比较

术前,2组间AD、NE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2组的AD、NE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AD、NE水平比较

2.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5。

表5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相较于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该术式需在腹腔镜下牵拉患者的脏器,所以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因此术前常实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使用的药物能够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神经,影响其体温调节功能,而术中体温过低会导致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4]。虽然临床对患者的术中保温需求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也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长、皮肤暴露时间久,加上女性对温度更加敏感,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未得到有效的控制[5]。复合保温护理通过多角度、全面的保温措施来减少患者术中体温降低的风险,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或许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温效果。

复合保温护理通过内环境和外环境双重护理确保患者在术中的体温恒定,防止体温发生过低的现象。内环境保温通过自动灌注CO2气腹机加热呼吸道气体,防止散热;使用加温输液器提前加热术中使用的液体,防止输液时导致患者的体温降低;使用恒温箱提前将冲洗液加热至体表温度,防止热传递导致体温降低。外环境保温通过提前30 min预热手术室的温度,降低室温与患者体温的温差,防止对流散热导致其体温降低;对消毒液加热后进行皮肤消毒,防止消毒液温度过低带走皮肤的热量[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麻醉30 min、麻醉6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比对照组更高(P均<0.05),说明术中复合保温护理能够防止患者体温降低过快。分析原因为,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部位,也是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时体温降低的主要途径,复合保温护理通过加强对皮肤表面的保温护理,尽可能避免体温通过皮肤流失,同时加强了输入液体、冲洗液、CO2等内环境的保温,起到了更好的保温效果。手术是一种有创治疗手段,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可致机体释放应激因子,AD、NE是当机体经历某些刺激由肾上腺释放出的激素和神经传送体,该物质可促使机体出现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等反应,且当AD、NE过度释放时会使心脏收缩力上升,从而影响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7]。有研究[8]表明,当机体体温过低时,会刺激大脑中枢释放大量的应激因子,反过来进一步影响生命体征的稳定,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 h,2组的AD、NE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复合保温护理可通过降低应激因子的释放来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与何琴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的原因是,经加热后的CO2温度与腹腔温度接近(约37 ℃),因此不会产生明显的热量传递;冲洗液经加热后的温度与患者自身体温接近,可避免体温降低对机体的刺激,从而减少应激因子的释放,降低应激反应。麻醉药物大多通过肝脏、肾脏等代谢途径排出患者体外,当其体温过低时,代谢减慢,导致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患者术后清醒时间较晚[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术中复合保温护理能够促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尽早清醒。分析原因为,术中复合保温护理能够防止患者体温过度降低,麻醉药物可在体内正常代谢,避免残余药物聚集所致的药效浓度增高,从而起到促进患者术后苏醒的作用。寒战、躁动等均为麻醉导致的并发症,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体温过低[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术中复合保温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为,寒战是机体为了增加产热,缓解低体温的一种反应,躁动可能与残留麻醉药物有关,术中复合保温护理能够防止体温过低现象的发生,避免麻醉药物残留,从而起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12]。

综上所述,术中复合保温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能够防止术中体温过度降低,促进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保温体温麻醉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能“保温”的雪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