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联合补气养血疏肝方对产后缺乳的效果

2021-06-06罗窅覃莎娜万秋姜霞周红

关键词:分泌量疏肝补气

罗窅, 覃莎娜, 万秋, 姜霞, 周红

(1.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妇科,贵州 贵阳,550003;2.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5500023.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产科,贵州 贵阳,550003)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哺乳期内乳汁减少甚至没有乳汁的现象。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母乳喂养可提高婴儿的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但目前晚婚晚育的人数逐渐增多,加上剖宫产率的上升及产后疲劳等因素,导致产后缺乳的现象增多,降低了纯母乳喂养率[1]。由于产妇的特殊性,临床上常采用母婴同室、营养指导和哺乳知识普及等产后护理方法进行催乳,但临床效果不显著[2]。中医认为,乳汁是血所化生,乳汁分泌不畅与产妇肝气郁结、气血不足有关,治疗的关键是补气养血、疏肝理气[3]。穴位按摩是指用不同手法刺激特定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人体机能的目的[4]。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补气养血疏肝方对产后缺乳的应用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分娩的180例产后缺乳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年龄≤45岁;② 单胎妊娠,孕周≥37周;③ 新生儿健康;④ 无妊娠合并疾病。排除标准:① 患有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器质性病变;② 患有精神系统疾病;③ 对本研究所使用的中药材过敏。将所有入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按摩组、补气养血疏肝组、穴位按摩联合补气养血疏肝组(简称“联合组”),每组60例。3组产妇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3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接受常规产后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 母婴同室,护士在产妇分娩后,将新生儿与产妇放置在同一房间内,让新生儿尽早吮吸,嘱产妇在住院期间尽量与新生儿生活在一起,每天因医疗和其他操作的分离时间不超过1 h;② 营养指导,指导产妇健康饮食,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蔬菜和水果也必不可少,多喝汤、粥类,不宜食用煎炸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强调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避免营养过剩,促使产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③ 乳房清洁,指导产妇科学清洁乳房,即在毛巾上涂抹肥皂,用温水浸湿,动作轻柔地擦洗乳头及整个乳房,然后用湿毛巾将皂液清洗干净。并嘱产妇要清洗干净,但不可清洗过度。④ 哺乳知识普及,护士向产妇宣讲哺乳过程中的动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并在产妇哺乳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2.1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穴位按摩,连续干预1周。产后12 h开始,选膻中、冲门、乳根、少泽穴进行操作。① 膻中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即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将手指放在膻中穴上,向下轻轻按压,以打圈的方式进行按摩,来回按摩30圈,每天1次。② 冲门穴:位于人体的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在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两手拇指轻轻按压冲门穴,从内向外用力,每次按摩1 min,每天可反复进行多次按摩。③ 乳根穴:位于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双手的拇指紧按于乳根穴处,反复揉动、边按边揉来减轻乳房的酸胀感,每天1次,每次持续2~3 min。④ 少泽穴:位于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用拇指指甲轻掐少泽穴,每次持续时间约20 s,然后松开3 s,每天10次即可。由于人体穴位复杂,穴位按摩时应由专业医师进行按摩治疗,切不可自行按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2.2 补气养血疏肝方 补气养血疏肝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补气养血疏肝方进行治疗,连续干预1周。首先从中医角度确定产妇的体质,分为气血不足和肝气郁结2种类型。① 气血不足者的药方组方为黄芪20 g,生地15 g,白芍、当归、党参、柴胡、王不留行、漏芦、桔梗各10 g;② 肝气郁结者的药方组方为生地15 g,黄芪、白芍、当归、太子参、柴胡、王不留行、漏芦、桔梗、青皮、土人参各10 g。用400 mL水煎服,早晚各服用1次。记录每天服药时间,避免多服或漏服。

1.2.3 联合组 联合组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接受穴位按摩联合补气养血疏肝方治疗,连续干预1周。穴位按摩的具体操作方法同上,补气养血疏肝方治疗的药物组方及服药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

①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3 d、护理1周后,记录3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②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3 d、护理1周后抽取产妇静脉血3 mL,检测产后血清催乳素(PRL)水平。③ 护理1周后,评估产妇的乳房充盈程度和泌乳等级。乳房充盈程度:乳房充盈为3分,乳房稍充盈为2分,乳房空虚为1分。泌乳等级:乳汁自动溢出为Ⅰ级(3分),需轻轻挤压才有乳汁分泌为Ⅱ级(2分),用力挤压也无乳汁分泌为Ⅲ级(1分)[5]。④ 护理1周后,记录并比较产妇的产后缺乳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乳汁分泌量比较

护理前,3组间乳汁分泌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d和1周后,3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均多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且联合组的乳汁分泌量均多于穴位按摩组和补气养血疏肝组(P均<0.05)。护理1周后,3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均多于同组护理3 d后(P均<0.05),见表2。

表2 3组产妇乳汁分泌量比较

2.2 3组产妇乳房充盈程度、泌乳等级评分及产后缺乳率比较

护理1周后,联合组的乳房充盈程度和泌乳等级评分均高于穴位按摩组和补气养血疏肝组,产后缺乳率低于穴位按摩组和补气养血疏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3组乳房充盈程度、泌乳等级评分及产后缺乳率比较

2.3 3组PRL水平比较

护理前,3组间PRL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d及1周后,3组的PRL水平均高于同组护理前,且联合组的PRL水平均高于穴位按摩组和补气养血疏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1周后,3组的PRL水平均高于同组护理3 d后(P均<0.05),见表4。

表4 3组PRL水平比较

3 讨论

由于产妇分泌的乳汁成分与饮食有关,为避免药物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临床上常不使用药物方法治疗产后缺乳[6]。产后常规护理虽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认为,产后缺乳是由于产妇气血不足、肝气郁结,治疗的关键应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7]。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通过按摩穴位可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房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刺激乳汁分泌[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 d和1周后,联合组的乳汁分泌量均多于穴位按摩组和补气养血疏肝组,PRL水平均高于穴位按摩组和补气养血疏肝组(P均<0.05)。说明穴位按摩联合补气养血疏肝方有助于促进产后缺乳产妇的乳汁分泌。分析原因是,穴位按摩中,膻中穴能宽胸理气、调和气血;冲门穴有健脾化湿、理气解痉之效;乳根穴可通经活络、补血益气;少泽穴有通乳开窍的作用。对上述穴位进行适当按摩,有宽胸利气、经络通畅之功效,能促进气血合成,从而达到治疗产后缺乳的目的[9-10]。补气养血疏肝方中,生地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效;黄芪有补气养血之效;白芍可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当归、王不留行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太子参可益气健脾;柴胡可和解表里、疏肝解郁;漏芦可消痈散结、通经下乳;桔梗有祛痰排脓、宽胸快膈之效;青皮可消积化滞,土人参可调经通乳。上述中药材联用,有补气养血、通络下乳的功效[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联合组的乳房充盈程度、泌乳等级评分均高于穴位按摩组和补气养血疏肝组,产后缺乳率均低于穴位按摩组和补气养血疏肝组(P均<0.05)。这说明穴位按摩联合补气养血疏肝法可有效提高产妇的乳房充盈度,降低产后缺乳率。分析原因是,通过对膻中等穴位进行适当按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乳房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PRL的合成与释放,从而有助于乳汁分泌。配合服用补气养血疏肝方,可调节产妇机体内分泌,提高其免疫力,对促进乳汁分泌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补气养血疏肝法对预防产后缺乳有一定的疗效,可有效增加乳汁分泌量,提高乳房充盈程度,降低产后缺乳率,且能提高PRL水平。

猜你喜欢

分泌量疏肝补气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夏季养生 重在补气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手术室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乳汁分泌时间及分泌量的影响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荷尔蒙决定的一生
SF?6气瓶加热服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