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能“速成”否

2021-06-06龙华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德育

龙华华

摘要:在全社会加强和重视德育的大环境下,学校的德育工作紧锣密鼓,丰富多样。德育教育如何真实有效地开 展,从哪些方面入手,从哪些角度去建设德育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质,这都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

关键词:德育;养成教育;理想的德育

特别想说说德育的事。在貌似很重视德育,其实 未真正重视德育的时期,或者说疾风骤雨式地加强德 育的态势下,那些“速成”的德育后来都怎样呢?有 怎样的效果?这都是可以审视和思考的。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品德是一个人的底线, 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由正直的品格支撑。这是德育 的初心一塑造一个人的美好品性。然而,又有多少 人肯花费时间去慢慢播种、耕耘德育?在这样一个什 么都要求速成的时代,咖啡有速溶,外卖要准时,一 切都是快节奏,仿佛品德也可以移植,想有就有,说 来就来。事实自然远非如此。

现在的教育,学习资源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教育方式也多种多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正在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和迭代。这是一个学校教师对 学生的影响力正在减弱的时代,既无从前师道尊严的 单一风气,也缺乏求学上进的静心专注,各种碎片化 的学习云蒸雾绕,浮躁和焦虑甚嚣尘上,教师进行德 育所产生的作用微乎其微。

各种的德育主题常以突如其来的方式和“强硬态 度”进入学校,班主任们刚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接 下来又有宪法学习,再过后是消防教育,紧接着又会 有廉洁主题学习等。浪潮似的一个又一个需要立刻学 习并消化的德育主题。密集而来,先不说师生能否理 解消化,时间上也是仓促至极。于是,使用一个课件, 播放两个相关主题的视频,再拍两张上课的照片上交, 便完成了一节德育课。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现在德 育开展和实施的现状与实情。老师教得认真,学生也 听了,估计在知识层面的主题了解完成了。但人人都 知晓:“知道”并不等于“做到”。在"知”与“行" 中间,隔着天堑。期待速成的德育,究竟有多少东西 能入心、走心,内化为品德,外显为行为,这需要打 个大问号。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小學阶段是"养成教育”,但说好 的"养成教育”,上哪儿去了呢?

我有时候也不禁想了,理想中的德育会是怎样?

一、 以身示范

这和言传身教是一个道理。儿童模仿性强,他看到什 么,就容易模仿什么、学什么。这就对大人的德行提出了 要求,教师和家长需要在德育上做出示范,小到马路上红 灯一定不闯,大到逆境中也能豁达坚强等。无处不生活, 无处不德育,那么,无处不示范。正向示范,人人需要, 或成为示范者,或成为被影响者,久而久之,形成氛围, 成为家风、班风、校风,形成社会风气。

二、 给予时间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尚且需要21天的时间;一项品德 和品质,更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一需要时间形成观 念,需要时间内化理解,需要时间纠偏,需要时间强化与 巩固,持续进行。譬如诚信,一个人心里知道了诚信的重 要性,并不代表他具备了诚信品质,只有在真实的生活里 依循心中的信念,做出正确选择,并持续强化、不断完善、 历经检验,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

记得这么一个故事。一次,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 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 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地 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 ” "学到把自 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 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 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表达了儿时 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青少年时期的品德养成,既重要,又影响深远,马虎 不得,应付不得。

三、 多管齐下

品德教育需要家校配合,需要个人和班集体、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 网络,制定合理的、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课程体系0

四、 与书为友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途径。许多的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 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

如果你想让孩子懂得真善美,建议和孩子一起看《哈 佛家训》《美德书》等,这些书籍中的故事都具有丰富的 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哲理,不仅可以激发孩子对社会、 对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 慧火花,播种美好品质的种子,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 水看见海洋,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五、 美善辅成

真正的教育是整体的、和谐的、兼容的。在美的氛围 中推进善的教育,审美教育对于促进品德的形成、发展是 非常重要的。

古代的才子佳人学富无车,才高八斗,琴棋书画,样 样精通,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健康、审美的生活才艺不仅 是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人的德性养成中具有熏陶功 能。

试想,当一些健康的生活乐趣和才艺充满一个人的生 活空间时,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沉迷于网吧游戏,流连于 电脑、电视机前?所以,我们与其给学生规定诸多“不准 如何如何”,远不如把琴、棋、书、画等等高雅健康的 兴趣引流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之中,让学生自然地 不去“如何如何”。

疫情期间,更令很多人亲身体会到:有一项真正的 爱好或健康情趣,会使宅家的生活也充满生机和向往。

六、引导自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德性 的养成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学生的自我教育。“不教之教“ 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所以,师生都需要自我检视,内自省,“吾日三省吾 身”,看似其慢,实在内需。教师引导学生写一写《成长 日志》或《自我管理日志》等,往内看,往自己看,常常 反思自己的思想和举动,扬其长,避其短,大有裨益。

德育工作之路,道阻且长,非速成也,须教师们上 下求索,添砖加瓦做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 大学,2002.

(责任编辑:吴延甲)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
如何开展90后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浅析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