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犬趾间疖病的诊断和治疗

2021-06-05李保聚

中国工作犬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患部患犬毛囊

李保聚

(作者单位:河南省泌阳县兽药饲料监督监察所,463700)

犬趾间疖病是位于犬趾蹼的一种结节病变,在组织学上属于脓性肉芽肿性炎症,诸如足粉刺、毛囊囊肿等均为常见综合征,易感犬种包含沙皮犬、斗牛犬等类型。该疾病的发病率约为1.6%,发病犬的年龄分布在2~3岁间,在临床诊断环节需做好与囊肿疾病的区分,保证对症治疗。

一、发病原因

多以深部细菌感染为主要病因,病变部位集中于足趾间带、隆突趾间带,在犬走动过程中,毛发上的短柄向后进入毛囊中,角蛋白在皮肤上产生炎症,继发细菌感染。或因异物嵌入皮肤中,引发创伤性感染。此外,蠕螨病、犬过敏性皮炎等均有可能成为原发性、继发性病因。叉趾掌、足粉刺、毛囊囊肿多以创伤感染为病因,表现为犬趾蹼表皮棘细胞层增厚、毛囊漏斗部角质层过度增厚、毛囊开口阻塞且内容物滞留等症状。

二、临床症状

在发病初期,病变部位集中于足蹼上,或表现为全身性红斑、丘疹,倘若未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将迅速发展为直径在1cm~4cm左右的红紫色结节,表面有光泽及波动感,触诊可能使结节破裂,流出血样液体。该疾病可见于犬的背面或腹面,伴有明显痛感,患病犬常舔舐、啃咬病变部位,感染足出现跛行现象。因异物嵌入引发的病变主要分布在犬前足,一般不复发因外伤引发的病变具有继发性,可反复感染,患犬的趾间组织出现明显肿胀、溃疡,并迅速向深部扩散,产生瘘管、溃疡,呈蜂窝组织炎。受细菌感染的影响,可能在患部及周围产生新的病变结节,通常可自行消退。犬因足粉刺、毛囊囊肿产生的皮肤病变通常不易被发觉,需将皮肤表面被毛剪除,方可察看到皮肤表面分布有脱毛区、呈坚固骨痂,皮肤表面长有粉刺。

三、疾病诊断

针对炎症部位,可采用皮肤刮屑、印压涂片、细针抽取等方式进行诊断试验。针对异常病变或复发病变,需将病变部位切除,做组织病理学检查。针对草芒等异物嵌入引发的单独病变,需通过手术探查进行异物的查找与去除。针对足底、脚掌部位的毛囊包囊病变,需实行皮肤活组织检查。若发现在犬皮肤表面分布有瘘管、骨痂样病变,且病变部位长有粉刺,呈现出致密角化过度、皮肤漏斗棘层增厚等症状时,则应通过进一步筛查判断犬是否患有该病。

四、疾病治疗

(一)脓性肉芽肿病变

深部细菌感染为该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在发病初期4~6周内,可依照每千克体重选取20mg~30mg头孢氨苄进行口服,每日服用2~3次,若犬服用多个疗程的抗生素后仍未见效,需配合开展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编制科学治疗方案。由于脓性肉芽肿病变在治疗环节,选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法保证直接到达病变部位,需采用全身抗生素治疗方案,将疗程控制在2个月以上,直至病变彻底消除。考虑到该疾病常并发马拉色霉菌感染,对此需依照每千克体重选取5mg~10mg的酮康唑、氟康唑等药物进行口服治疗,将疗程控制在1个月左右,抑制并发性感染。此外,可选取适量氯己定添加在温水中,采用足部药浴疗法,搭配莫匹罗星软膏涂抹、抗生素包裹等治疗方法,优化治疗效果。在初期治疗环节,可选取抗组胺药缓解犬患部瘙痒症状,但需注意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避免对犬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二)慢性复发性趾间疖病

在临床治疗环节,若存在治疗时间过短、药物施用量把控不当或用药错误等问题,易使犬患慢性复发性趾间疖病,并引发遗传性过敏、并发马拉色霉菌感染等疾病,此外在日常饲养环节,若利用钢丝绳将犬拴住,使犬直接接触混凝土地面等,均易增大病变部位的复发概率。针对此类慢性复发性疾病进行临床治疗,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或外科矫正脚蹼,在术前做好器械消毒,选用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方案,针对术部进行剃毛,切除坏死组织,并做好创口清洗和涂药。或选取脉冲式抗生素疗法实行每日2~3次治疗,连续治疗7d。也可选用500mg低剂量抗生素进行口服治疗,每日施用1次,用于缓解患犬的疼痛症状、减轻慢性损伤。

(三)粉刺及毛囊囊肿

对犬的足趾或掌部出现的粉刺、毛囊囊肿症状,可采用激光疗法对患部进行手术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需做好集中护理,选取抗生素连续使用3~4d以消除炎症,为患犬佩戴好伊丽莎白项圈、避免患犬舔咬伤口,并且每日更换1~2次绷带,保持患部的透气性、避免发炎,待术后7~10d左右拆除缝线。

猜你喜欢

患部患犬毛囊
首个人工毛囊问世
犬多发性神经炎的诊疗1例
防控家兔疥癣病验方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犬慢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
辽宁绒山羊绒毛生长规律
WHY 我的小脸蛋为什么长满了青春痘?
一例犬先天性枕骨大孔发育不良的诊疗与体会
夏天热卖
犬病治疗的输液疗法